以下為牟尼精舍精誠修練區的師兄姐分享閱讀《金剛心總持論》的心得,請多多參照,並且也請多思考《金剛心總持論》的意義!有時候,您要找的人生答案就在裡面,一定對您人生有幫助!也請多多分享,利益眾生! 

《金剛心總持論》相關文章: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05622866

 

 

(4)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波若(智慧)…,佛菩薩表示若眾生依循這六種波羅蜜,將能夠了脫生死到達彼岸!

佈施…財施、法施、無謂施,一切能捨。

持戒…依循佛法教義,身三業,心三業,口四業。

忍辱…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精進…斷惡修善,勤修一切功德,對善法要勇往直前,對惡法要毫不留情。

禪定…攝心不亂,心如明鏡止水,不隨內外境象而起波瀾。

般若…看透世間假象,用智慧判別是非對錯。

前些日子,午餐時間和家人看新聞時,某法師的臉孔出現在電視內說:「如果妳打開房門的時候,看到老公跟別的女人睡在一起,這時候妳應該把門關起來,告訴自己這是假的、這一切都是假的,是我自己眼睛業障重!」剎那間,全場鴉雀無聲!

頓時網路輿論及平面媒體都在報導這則事件…,試想,某法師到底在表達甚麼?是教人能夠捨下恩仇愛戀(佈施波羅蜜)?還是教人要忍人所不能忍(忍辱波羅蜜)?還是應該要趁這個機會,來驗收自己平常修行的功夫,是否能做到心如止水,攝心不亂(禪定波羅蜜)?

 

當然絕對不能夠口出惡言、出手打人、起瞋恨心,要深呼吸提醒自己,衝動不能解決事情,(持戒波羅蜜),還是應該看透世間假像,參透七情六慾(般若波羅蜜)?最後心裡頭突然想到,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麼何苦再執著?榮華富貴、愛恨情仇總有一天也會成過往雲煙(空性),他心既已不在,何不成全他們(放下),放自己一條生路(放生),這何嘗不也是精進波羅蜜的精神?!

這六種波羅蜜看起來簡單,但是在娑婆世界這個修煉場,想想我們自己,您做到了幾樣?!

 

 

(5)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即六種功德,如能貫徹的執行,便能成佛。    

 1.佈施(對治貪吝):係指把自己所擁有的或知道的給予別人。除了財佈施外,還包括法佈施及無畏佈施。佈施不一定指錢,沒有錢的人一樣可做佈施:顏施、言施、心施、眼施、身施,多發或轉傳《因果濟世集》也是一種佈施。

有些人會覺得錢自己都不夠用了,怎麼可能還佈施?雖然是說貧窮佈施難,但是越窮越要佈施,哪怕是一毛也好,重點不在金額的大小,而是在你的心量有多大。不在這世種下一些種子,來世只會越來越窮。

許多大富豪家們,如李嘉誠、郭台銘等等,他們之所以成為富豪,那都是累生累世持續的佈施,再加上努力所得到的結果。  

 2.持戒(對治惡業):惡業的果報在三惡道,如果下輩子還想得人身的話,至少要守五戒十善,否則就墮入三惡道而無有出期。

除了守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弟子規等等外,也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及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規範。心中有戒律的話,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3.忍辱(對治瞋恨):俗語說:「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戒定慧什麼都沒有了,更嚴重的,還會做一些無明的事。所以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要能忍耐。

別人傷害你要忍,世間的苦要忍,佛法的修學要忍,不管出世入世都要忍,才能有所成就。                        

 4.精進(對治懈怠):精是專精,進是進步。不管是學問科目或是佛法,皆要天天碶而不捨的去研究。一門深入,不要雜修。

以前我有個錯誤觀念,以為法門學越多越好,經咒念越多種越好,直到碰到精舍才知道這是不對的,修二三十年也不會有所成就。      

 5.禪定(對治散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金剛經》教我們要離一切相,如如不動。禪定不光是指打坐,重要的是心不動。

 6.智慧(對治愚癡):不管做什麼事情或做人,都要加上智慧,才能圓滿的處理好每一件事,否則就落入鄉愿了。

 

 

(6)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練成佛的重要途徑。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即六種功德,而「萬行」則是對六度的實踐,如能貫徹地完成,便能成佛。

比如說我早上到超商買早餐,習慣將找回的零錢投入捐款箱,是學習佈施;

而在騎車上班途中時眼光常被打扮入時的女生所吸引,會提醒自己非禮勿視,是學習持戒;

在診所上班,有時會遇到一些不理智的病人要求插隊,雖然當下覺得很生氣,但還是耐心聆聽病人的困難處給予適當的幫助,是學習忍辱;

在寶可夢風靡全世界的當下,身邊的朋友同事一一淪陷,可我都只還掛念著我的《金剛經》還沒念完,壓根沒想下載遊戲跟大家一起瘋,是學習精進;

每天睡前或早起時聽著佛曲唱誦靜坐,將注意力集中於眉心不渙散,是學習禪定;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時常將師兄姐所分享的知會反覆咀嚼和觀照自己的生活,能看透世間假象,借假修真好好修行,不枉難得的人生,是學習智慧。

南懷瑾老師也說:佛學和學佛大不同,佛學是一種知識的追求而學佛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踐。

 

 

(7)佈施是六波羅蜜的基礎,佈施在《金剛經》裡面佛陀提到最多次,可見它是非常重要的。佈施就是捨,要不住相清淨心去做才能達到究竟圓滿。要捨什麼才能到達彼岸呢?

佈施捨貪心。持戒捨貪嗔癡慢疑放逸。忍辱捨嗔恚。精進捨懈怠。禪定捨散亂。般若捨愚癡與空有兩邊之見。

而三種佈施法也涵蓋了六波羅蜜,財佈施,法佈施(包含了精進、禪定、般若),無畏施(包含了持戒、忍辱)。

分享我最喜歡的廣欽老和尚開示的六波羅蜜,當你做事做到被嫌棄時,看到這則開示會放下很多情緒。

廣欽老和尚開示:「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六度總修」。做得要死,就是很賣命做事,這表示「布施」;就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這要非常「精進」;結果又被人嫌, 這就是修「忍辱」;人家開口嫌,我們心沒有動、難過,這是修「禪定」;沒有動心、動口對他回嘴,這是「持戒」;如果想得開,將那口氣壓下來,這表示「智慧」。這就是六度總修!

 

(8)在大乘佛教中六度萬行是修煉成佛的重要途徑,其中六度又稱六波羅蜜,而萬行則是六度的時踐。

布施度慳貪

持戒度毀犯

忍辱度精進

精進度懈怠

禪定度散亂

般若度愚癡

 

凡是已經發出菩薩心,欲學菩薩做菩薩的佛弟子,都應當依此而修,能與佛道相應的最初佈施心態來檢討,省思自己在「捨」之義涵中、自己在佈施時有無從「世間施導入、出世間佈施行的修學次第」

有無違背佛道的發心

有無造下障道到的因緣

若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也要要求提醒自己,要經常反觀當下的發心與何道相應!

菩薩修學布施的法門,是融通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五度波羅蜜的歷程。依此學修才能在,五濁惡世 苦海中行菩薩道,也才能身心自在。

 

(9)六度波羅密,意思指能度脫生死苦海的人間世界,到達涅槃安樂的彼岸,即佛的極樂淨土世界。說明如下:

布施波羅蜜:指不論財施、法施、無畏施皆喜捨付出,並無所求報之一念,如《金剛經》所說,要我們必須「應無所住而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如此布施最自在。

持戒波羅蜜:人言「戒定慧」戒為無上菩提根本,因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尤其可怕的是惡業,其果報在三惡道,故持戒可去除惡業,避免自己再造惡,遠離過失,才能身心安定,開發智慧,圓成佛道。

忍辱波羅蜜:指忍辱柔和,了悟吃虧是福,坦然面對苦難,於心無障礙不起生瞋恨,影響造作逆緣,所以有忍辱的心,就會成就。

精進波羅蜜:指在修學道業,學習如來佛的十二部經典,善持勇猛精進,不懈怠、不退墮、不疑惑的志心,勤斷一切惡,勤修一切善,要努力修學,要把佛法發揚光大。

禪定波羅蜜:《金剛經》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故清淨無為,不為俗物迷惑顛倒,能於一切善惡境界,不起心、不動念,自在無礙。

般若波羅蜜:般若即智慧,於處事中和謙恭,對善惡能明智判斷,對事能去除執著,洞觀一切法性相,徹見苦空、無常,轉識成智,自覺覺他,這是佛法修學的目的。

世尊開示:廣修六度萬行者,才能了脫生死,達安樂彼岸,超出三界,登上菩薩乘十地,直至圓成佛果。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依教奉行」,對世尊的教誨,有堅定的信心,如此一來,將可以和佛法相應!

 

 

(10)《大智度論》行布施持戒忍辱是福德,知一切諸法實相者是智慧,六度波羅蜜是福與慧自利與利他的修持,佈施波羅蜜能破除堅貪利他廣結善緣,破貧窮斷三惡道。

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是將歡喜心佈滿人間,佈施歡喜心比佈施金錢更重要,看似給人。其實受益自己,如良田播種開花結果是自己收成!

持戒:不守戒就是不守法,持戒就是佛法的根本,比行式上的禮拜更重要,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忍辱:不批評、不惡口。面帶笑容對待眾生看清自己的缺點,要有包容的度量凡事不計較對待眾人。

精進: 加速精進,就像飛機起飛前的加速力量一樣,努力消習氣、業障才能突破過去業力的關卡,就能見到自性見如來!

禪定:是內心的寶藏,非出家人所專有,精神統一意志集中人人都能開悟。

般若:是空無的智慧要有空無的修養非形相可看。

 

離四句絕百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