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過程,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給您做參考,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22819    

 

《華嚴經》裡,文殊菩薩對舍利弗尊者及六千比丘的一段開示,對現代人的修學非常重要。「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種趣大乘法無疲厭心,則能速疾深入如來究竟之地,況菩薩地。」

 

【善的標準】

此地的「善」非常重要,此經是大乘圓教經典,善的標準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統統具足,才能稱為大乘法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是關鍵字樣,也是真實標準。若能成就此十種大乘法,無有疲厭,就能很快速、很容易的證得菩薩地,即《華嚴經》講的地上菩薩;當然也能入如來地,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

一共有十句,這十句就是十個題目、十個單元。

第一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諸如來以廣大心親近供養,心無疲厭。」

 

【學佛從廣大心學起】

學佛從何處學起?從「廣大心」學起。心量小,就逃不出輪迴;心量大,就超越輪迴。而輪迴的界限並不大,心量比輪迴大,就超越輪迴的圈圈;心量沒有六道輪迴大,就永遠出不去。《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簡單言之,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第一條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廣大心。此地講的眾生,不是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或地球上的眾生,也不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而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以廣大心,供養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的智慧、福德都圓滿了,還要我們供養嗎?文殊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能供養諸佛如來,真正得到諸佛如來歡喜的,就是菩提心,就是廣大心,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所以,我教導念佛堂的同修,每一聲佛號都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而念,才能消除根本業障。心量要大!我們決不是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開始學佛;經上告訴我們,這一生有緣遇到佛法,有緣學習佛法,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非常深厚,使我們在末法時期還能遇到正法,這是我們應當要珍惜的。

 

文殊菩薩對舍利弗等人的開示,第一句就是勸發菩提心。「見諸如來以廣大心親近供養」,也許有人會說,等我見諸如來時,再發廣大心。這種想法、說法,似是而非。文殊菩薩處處見如來,時時見如來,我們是見了如來不識如來,絕對不是諸佛如來不在我們身邊。《華嚴經》提醒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周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無一不是諸佛如來,可惜我們不認識。幾時認識了,你就入如來境界,就入一真法界。

 

我們見不到諸佛如來,是把諸佛如來變成了凡夫、變成了魔障。如何變的?自己意識心變現的。學佛要相信佛的教誨,決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相信自己的意思,永遠不能見如來。相信佛的教誨,諸佛如來從未離開我們,時時刻刻在關懷、照顧我們。佛與魔就在一念之間,覺就是信佛,迷就是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將諸佛如來都變成魔境。一念覺悟,相信佛的教誨,就將魔境變成諸佛如來,這是真親近供養,應當要學習。

 

供養不在乎形式、金錢,也不在乎幢幡寶蓋、七寶供具。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供養,都比不上法供養。而法供養第一就是「如教修行供養」,佛教導我們哪些是應該做的,老實去做;哪些是不應該做的,決定遵守。有人會說:我明白,但還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習氣太重,煩惱習氣做主,心做不了主。果真能把這一念轉過來,就轉凡成聖。

 

煩惱習氣無量劫來的薰習,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很難拔除。我今天能有一點成就,經驗可以貢獻給諸位參考,那就是決定不能離開佛法的薰習,還要特別加強佛法的薰習。佛法的薰習,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是決定接受,依教奉行,時時保持不失。讀誦很重要,天天要讀經,最好是天天能講經。因為天天講,必須要天天讀,這給自己一個壓力,勉強自己天天要讀誦,不能有一天離開經本。展開經卷,遍遍都有悟處,才能得法喜充滿,才能將無始劫來的妄想、習氣沖淡。

 

我現在無一日不為人演說,我用此方法將心量拓開;我在沒有學佛之前,心量也非常窄小。我學佛四十七年,講經四十年,四十七年的薰習,沒有間斷,才將無始劫的習氣、煩惱淘汰。古來的祖師大德,有三年、五年,或是十年、八年,就把習氣淘汰盡的,而我用了四十七年的時間,所以對於古大德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善根比我深厚,他們的智慧比我猛利,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能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我這種根性與大家沒有兩樣。大家發個狠心,用半個世紀的時間,鍥而不捨,也能轉過來。這就是「以廣大心,親近供養」。

 

【心無疲厭】

「心無疲厭」很重要,這十句開示中,末後都有這一句。「心無疲厭」就是永遠不疲,永遠不厭倦。凡夫無論做什麼事情,時間久了,就懈怠、懶散,疲倦、討厭;若能契入境界就不會有此現象。譬如讀一部書,永遠讀不厭、讀不倦,遍遍有新的意思,就能生歡喜心。每次展卷,每次讀誦,都有新的悟處,其味無窮,所以才不疲不厭。這一法如是,法法皆如是。任何一法會生疲厭之心,是沒有契入箇中三昧,果然契入了,妙味無窮。

 

現在人的心量都太小,所以造成許多災難。對個人而言,心量窄小造成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煩惱,使自己的身心失去了健康,這是個人的損害;不但害自己,而且還害社會、害眾生。凡是真正的善事,都被這些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被狹小的心量障礙了。善事不能成就,惡事很容易成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將來如何能免受果報?現前所發生的災難是屬於花報,果報決定在三途。

 

所以,供養諸佛如來,第一要緊的就是有廣大心,廣大心就是真心,就是清淨心。我勸勉同修們,平常讀經、聽經、念佛為誰?若是為自己,心量就太小了,與《華嚴》不相應。應當為一切眾生,華嚴境界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心量多大!真心流露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我們一定要學習,要拓開自己的心量。這十句都有連帶關係,一句比一句殊勝。

 

IMG_28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