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賦】
靜心何益。落定思定。心有旁鶩。心不歸中。心中中正。可塑忠氣。忠成修真。乃可忠貞。貞節立志。忠誠可見。居誠立身。可有立地。心誠一念。萬念靈通。心意所求。無所不遂。心再有恕。如意立旁。心存恕念。無冤無仇。心平氣和。可成恕氣。恕怒之間。相差千里。怒使心奴。役己心神。家犬不寧。心無所居。則有惶心。人心思皇。不配尊天。可起惶意。自然惶愴。心有秋意。乃有愁腸。心結愁思。萬念秋景。形容憔悴。證實吾心。求悟一字。悟字無心。空有吾體。慚愧之心。修靜應為。斬除心鬼。自能慚愧。可得二心。忠恕可全。忿恨不消。定分心神。靜字一求。不加心意。心照青空。與世無爭。道心難求。靜心道生。道之一貫。可悟真心。存有真心。慎言道修。自然成德。德心在心。可明明性。洞察人生。人生有心。性居中和。得有所感。乃以全心。咸有所得。自無遺憾。仰天立地。靜觀自在。
蔡師兄曾開玩笑說:「看精舍那位師兄姐缺錢,趕快請回去多誦幾遍。修佛不重視錢,但是渡眾生需要錢,印經、善書、放生、宣導資料...等,那一樣不需要錢。先將自己福報修足,再佈施給眾生,這才能成就大業。」錢只是一個工具,幫助成就別人,也成就自己。
或許有人會說「隨緣就好」,但所謂的隨緣應該是指「盡全力之後,隨緣就好」,所謂的菩薩道就是「不放棄每一位眾生」,如果自己能力越充足,一定可以幫更多人。最後,如果都已經盡全力了,卻還沒有辦法完成,這時候才是所謂的「隨緣就好」。如果都不努力,那叫做放棄,不叫隨緣。所以「隨緣」是積極,而不是消極。
也許會有人問到:「修佛就該以佛經為主,上面這篇文章,實非 佛陀所說,該做何解?」 的確,我們確實該「以經為師」,遵照 本師釋迦牟尼佛所留下的經文來修行。但【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經裡面提到的「我」,不只有指「佛」或是「自己」,而是指一切的「相」,這些相都不該罣礙在心理。佛法的本體是「空性」,哪來一個「佛法」放在心裡執著呢? 佛法是一個幫我們證悟工具。
如果您真的對於佛經內容了解純熟,您自然會明白上面這篇【靜心賦】講的內容,其實就是跟佛法講的一樣,修行即是修心,修完心後要實踐。真理不會因為任何形式而改變,表面或包裝雖然看起來不同,但其內在真正的意義都相同,這就要靠智慧去判斷了。當然,如果您還是覺得心有罣礙,那還是請您將佛教經文當做「必修」,而將其他的文章當做「選修」,慢慢的去做驗證,這樣也很好。
最後,末法時期,旁門左道真得很多,有勞您多多的以「智慧」去印證。如果您見到的經文或是文章內容與 佛講的內容相違背,那就請您不要再閱讀,以免影響自身修持。常見的錯誤如下「違背聖教倫常、殺生害命、破辱正法、破戒邪淫...等」。依照正法來修持,才能夠穩健;發願救渡眾生,才能夠成佛。共勉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