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中,務必參照《金剛經》,點明了「心」該如何修持。而佛菩薩開示所提到的習氣部分,也可透過多唸誦《金剛經》並配合實踐以逐步化解。

 

    在此將南懷瑾所著作的《金剛經說甚麼》文章一篇篇放上,建議您在誦持過程也應多多觀閱,對《金剛經》更了解。我們每天放上幾篇,單篇內容也不多,希望您細細品味;文章篇篇看,智慧日日開,一定能有體悟。

 

六祖和金剛經

 

  須菩提當時跪在那裡,替我們大家跪著,替當時的大眾同學們跪著,尤其為大乘入世的菩薩們,包括那些出家但發心入世的出家菩薩們跪著。

 

  說到這裡,我們知道,在家有菩薩,出家一樣有菩薩,雖然形象是出家,但是他的發心、願行、心性、及所做的事,都是菩薩道,這就叫做出家菩薩。

 

  現在,須菩提替大家請求:佛啊!你老人家慢一點閉眼睛,慢一點打坐,你看,那麼多跟你學的大乘菩薩們,你應該好好的照應他們,指點他們怎麼用功啊!怎麼修行啊!

 

  實際上,後來禪宗五祖就曾說過,要成佛悟道,專心唸金剛經就可以了。甚至不識字,不會唸的,只要唸一句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就行了,這是經題的要點,是大智慧成就到彼岸的意思。結果,六祖就是因金剛經而悟的﹔所以後世的中國禪宗,也叫做般若宗。外國也有稱做達摩宗的,這都是因為五祖、六祖由金剛經直接傳承,鼓勵大家唸金剛經這件事而來的。

 

 「善護念」這三個字,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後來禪宗興盛以後,有一位在家居士,學問很好,要註解思益經,去見南陽忠國師。南陽忠國師說:好呀!你學問好,可以註經啊!說著就叫徒弟端碗清水,放七顆米在裡頭,再放一雙筷子在碗上,然後問:你曉得我現在要幹甚麼嗎﹖居士說:師父,我不懂。南陽忠國師說:好了,我的意思你都不懂,佛的意思你懂嗎﹖你隨便去翻譯,隨便去註解嗎﹖

 

  很多人以為自己佛學搞好了,就開始寫作了,可是研究鳩摩羅什的傳記,就知道他是一個到達悟道、成道的大菩薩境界的人,他當時翻譯的「善護念」這三個字,真了不起。

 

善護念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壞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銀行支票就來了,或是有些年輕人,想得神通,就看見佛菩薩了,將來到月球不要訂位子,因為一跳就上去了。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來學佛打坐是錯誤的。你看佛!多麼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決不是幻想,決不亂來,也不帶一點宗教的氣息,然後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

 

  善,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現在我們學佛的人,有唸佛的,能唸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我們打坐,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那裡﹖就是善護念。大家要特別注意!

 

  因講到善護念,我們曉得佛經、佛學裡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徹大悟的方法中,有個四念處,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是四念處裡非常重要的,隨時念這個心,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我們的這個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無常。念心,我們思想是生滅的,靠不住的,一個念頭起來也立刻就過去了,去追這個念頭,當它是實在的心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思想每一秒鐘都在變去。

 

  甚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譬如,有人坐在這裡,儘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甚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甚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尋愁覓恨

 

  煩惱些甚麼呢﹖就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啊!「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有時似傻如狂」,這本來是描寫賈寶玉的昏頭昏腦境界,飯吃飽了,看看花,郊遊一番,坐在那裡,沒有事啊!煩,為甚麼煩呢﹖「無故」,沒有理由的,又傻裡瓜嘰的……這就是描寫人生,描寫得也非常恰當。所以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被推崇得那麼高,是很有道理的。

 

  西廂記也有對人心理情緒描寫的詞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沒得可怨的了,把東風都要怨一下。噯!東風很討厭,把花都吹下來了,你這風太可恨了。然後寫一篇文章罵風,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發瘋。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是甚麼愁呢﹖閑來無事在愁。閑愁究竟就有多少﹖有一萬種,講不出來的閑愁有萬種。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沒得可怨的時侯,無語怨東風,連東風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寫妙到極點。

 

  這是我們講到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也就是我們的人生。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就是那麼簡單。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我們研究完了金剛經,看到佛說法高明,須菩提問話高明,不像我們有些同學:老師,我打擾你兩分鐘。我說:一定要好幾分鐘,你何必客氣呢﹖多幾分鐘就多幾分鐘。不老實,說要問問題就好了嘛!然後,他講了老半天,他講的話,我都聽了,主題在那裡,我不知道,說了半天不曉得問甚麼,結果弄得我無語怨東風。

 

金剛眼和發心

 

  在須菩提問問題時,事實上答案就出來了,這是本經的精神不同於其他經典的地方。佛抓到這個主題,答案的兩句話也是畫龍點睛。所以禪宗祖師,特別推崇這一本經,因為這一本經的經文精神特別。諸位要成佛,這兩句話已經講完了,問題與答案都在這兩句話中了。「善護念」,「善咐囑」,這兩句話等於許多同學問:老師啊,怎麼做功夫呀﹖我現在還在練氣功啊,聽呼吸,唸佛,你好好教我啊!還有許多人去求法,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求個法來。法可以求來嗎﹖有法可求嗎﹖這是個妄想!就是煩惱。法在那裡﹖法在你心中,就是「善護念」三個字。「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本經翻譯的很不同,來個「善男子、善女人」,分開得清清楚楚。我們年輕的時候很調皮,一邊念一邊看看自己,把「善男子」改成「散男子」,是一邊學佛,又到處玩耍的人,所以我們自稱「散男子」,是心在散亂中的天下散人。

 

  這裡講「發心」,發就是動機,發甚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羅」這四個字是梵文,中文勉強譯為「無上」,至高無上。「三」這個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覺悟,連起來就是說要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但是文中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不能包涵全部的意義﹔如果就其意義翻譯成禪宗的大徹大悟,還是不能包括完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包括心地法門,明心見性,由世俗超越而達到成佛的境界﹔在行為上是大慈大悲菩薩心,是菩提心,入世救一切眾生﹔在理上是大徹大悟,超越形而上的本性之心。所以「三藐三菩提心」意義很多,只能保持這個原文的音,讓後世人自己去解釋了。

 

  換句話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一個普通人發心學佛。佛法與其它的宗教不同,認為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認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認為,只有「他」可以,我們只有等到「他」來幫忙,然後還都是聽「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對的。

 

  佛法既認為一切眾生個個是佛,平等平等,但是,為甚麼眾生不能成佛呢﹖因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覺悟了,不再迷失,個個自性成佛。

 

無權威 無主宰

 

  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說一個人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自己成佛,這才是學佛的真精神。如果說去拜拜祈禱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薩保祐自己,老實說,佛不大管你這個閑事,佛會告訴你保護自己的方法。這一點與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一樣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後天助,自助而後人助。換句話說,你自助而後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壞事,趕快到佛菩薩前面禱告,說聲對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在西藏的時侯,雖然是佛國,也有做土匪的,搶了人以後,趕快到菩薩前跪下懺悔,下次再也不敢了。下次錢用完又去搶了,搶完又來懺悔,反覆來去,自心不能淨,佛也不會感應的。所以一切要自求多福,佛法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要成佛,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這才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經常告誡年輕同學們:你們以為兩腿一盤就叫學佛,不盤就不是學佛,那叫做修腿,不是學佛。打坐不過是修定,是練習身心向學佛路上的準備工作而已,這個觀念一定要搞清楚。

 

  那麼,真正的學佛困難在甚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這三個字也就是金剛眼。須菩提說:佛啊,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壞蛋們,因為壞蛋們不學佛!)這一切好人們,要想明心見性,認識自己生命的本來,求無上大道發的這個心,有個大困難,就是思想停不了,打起坐來妄想不止。有人打起坐來,不是想到丈夫,就是太太、情人、爸爸媽媽、兒女、鈔票……不打坐還好,一坐下來,眼睛一閉,萬念齊飛。這就是此身煩惱不能斷,也是修行第一步碰到的問題。

 

 《金剛經說甚麼》總連結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081525

二月份上傳  繁體_180311_0039.jpg 二月份上傳  繁體_180311_0040.jpg 二月份上傳  繁體_180311_004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