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以下為每週牟尼精舍銀河大手印社團成員《金剛經說什麼》導讀心得分享,也請您看過文章後細細省思,並可參考下列心得,用其他角度切入,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共同成長! (心得中有部分為師兄姐引用資料,但將只作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以上告知)

 

    《金剛經說什麼》免費索書: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3920278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1.佛這樣說、那個時侯、舍衛國的講堂

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136489

 

2.千二百五十人、世間與大千世界、吃飯穿衣、乞士生活威儀

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162147

 

 

(1)以前的印度人民有階級之分,佛菩薩以平民方式帶領弟子做最簡單的吃飯、穿衣、返璞歸真,一切的事物都越簡單越好。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袈裟一件,不用花太多時間在穿衣,吃飯上,一天就多很多時間在上課、聽經、修行、打禪。有從書上看過修行人過午不食,因餓鬼道看到我們吃,吃不到很想吃,吃了到喉嚨就很痛如針氈,無法吞,肚子餓得鼓鼓的,佛菩薩不忍餓鬼眾生看我們吃而吃不到的苦,所以日中一食。反觀有些人搞吃的食物而忙得很累,晚餐還外帶宵夜。有信心要持戒的人,身體自然就會產生很好的調節,我們有信心持戒,佛菩薩也自然會加倍,安排適合我們治病以及修行的藥物食物給我們。簡單的生活持戒的人貪嗔癡少,身體分泌的毒素就少,因此更健康。

 

 

「一時」意思非常好,真正悟了道,就沒有時間觀念。《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時間是相對的,真正的時間,萬年一念,一念萬年;沒有古今,沒有去來,等於一首古詩:「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

    月亮、太陽、風、山河,它們永遠如此,古人看到的那個天,那個雲,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天和雲,是一樣的世界。未來人看到的也是,風月雖是一樣,但是情懷有淺深。有些人看到風景很高興,痛苦人看到一樣的風景,卻悲哀地要想死,都是個人自己唯心所造。

    在科學上的了解,時間是相對的,在佛法上時間是唯心,不是絕對的。痛苦的時候,一分一秒卻有一萬年那麼長;幸福快樂的時侯,一萬年一百年,也不過一剎那就過去了。因此佛法已經點題了,「一時」,就是無古今,也無未來。

分享文:

    人世間的一切訊息,沒有時間上的差別;只是我們的「心」如何解讀它而已,所有的事物都為了開悟而來;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很多事只在一念間,太陽、月亮、山河大地依舊。只是自己心境不同罷了。修心才能明心~努力修行中。從渡眾助人,修福修慧。

 

 

佛的大慈悲心,從祂生活中的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得出來:

1、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所以祂規定弟子們喝一杯水,必須先用一塊布濾了以後,才可以喝。

2、不許弟子們種田:

    因為一個鋤頭下去,泥土裡不曉得會死多少的生命。

3、結夏,弟子們集中在一起修行:

    因為印度是熱帶,夏天蟲蟻特別多,隨便走路會踩死很多的生命, 所以他們會在夏天以前先把糧食集中好了應用,到秋涼以後才開始化緣。

 

    生活的規律與禮儀都非常嚴格:

1、每餐飯後都要刷牙,用楊柳枝。

2、日中一食。

 

    還有,祂教導弟子們化緣時,不能起「分別心」的態度,不管有錢沒錢、有地位沒地位,化緣的時候,平等而去,此心無分別,人家給你多少就是多少,這一家不夠,再走一家,他自己就是這樣地以身作則。

 

    佛從日常的生活中,帶領弟子們去修行,這讓我想到一句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引用惠能大師的「無相偈」: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者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者衆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出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菩提和煩惱是沒兩樣的,千萬不要離開了自己的煩惱去求菩提,學佛之人若無法將佛法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從身口意三業中徹底地反省與改變自己,對佛法的追求也將是虛妄一場。

    我發覺我自己是知道多,做到的太少。

    像自己會「貪睡」,早上明明該要起床了,卻還是賴在床上。

    容易生氣,如看到別人的行為,不如自己的意,就會想說:「這個人怎麼這樣子丫,真是XXX。」比較沒辦法用客觀的態度去諒解別人。

    沒有耐心、不夠用心、容易只去看到別人的缺點,而沒有去想到他的優點、 講話有時太直接、看到不順眼的人、事、物就會起嗔心、 懶惰……等,其實這些都是我生命中的必修課程,這一世沒有修好,來世還是一樣要再重修。

    唯有先做好「人道」,才有機會去成就「佛道」。 而人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行住坐臥、起心動念之間, 期許自己,悉發菩提心、用心當下、改往修來, 盡修一切善,盡斷一切惡, 好好做人。

 

 

記得首次拿到《金剛經》時,只覺得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的經文真是優美,也曾聽過講經法師說過《金剛經》裡的內容真屬至高最美的哲學,其譯文與其他佛經譯文大相逕庭,乃屬高中之高。我也曾看了許多《金剛經》白話翻譯,也曾在民國100年時就看過南懷瑾大師所著《金剛經說甚麼》,當時只意識到南師講經說法之善巧方便,和淨空法師或聖嚴法師講經說法大異其趣。在閱後南大師的《金剛經說甚麼》後,了解到原來佛與我們一模一樣,也是有吃喝睡等行為,該化緣就化緣去,該打坐就先洗手洗好腳好好打坐。原來佛是由人而作成的,不是像神道教一般是把祂老人家當成「神」來膜拜。仔細想想也發現真有其道理,釋迦牟尼佛和孔子約莫出生在相同時代,我們既然願意相信《論語》為孔子弟子為老師教學所說而集成巨作,為何有人不相信佛經乃世尊滅度後其佛弟子集結而成之寶貴經典。因為有許多不諳佛經是佛所說法者竟而大肆批評釋迦牟尼佛說法矛盾。其實佛說的是真理,一點也沒增加,一點也沒減少,佛是不妄語者,不誑語者。

    非常感謝精舍大推南師《金剛經說甚麼》,讓我再次開展此書時,回憶起過往拜讀此書時的收益和現今相差甚遠,甚至在讀誦《金剛經》理時心中燃起的敬意,進行了解到佛是那麼地慈悲和平民化。早在二千六百多年(有說三千多年),佛就跟吾人一般,托缽化緣後,就洗手洗腳準備做功課。這點著實讓我備感羞愧,我初學佛時,也真的搞不清楚佛是神,還是佛?什麼是佛?什麼是神?此刻我也正沈思著,用心感受到釋迦牟尼佛無限無邊的大慈大悲與大仁大智,連在《地藏經》裡佛快滅度時都不斷再三地提醒大願地藏菩薩要救渡無量無邊的廣大眾生(包含我這個難調難伏的閰浮提眾生)。坊間出版許多如何讀懂《金剛經》或《金剛經》圖解,都不如精舍提示吾人一句:「善護念!」是了,就是這句「善護念」,它真的很重要。感恩精舍大力推廣《金剛經說甚麼》,更感謝群裡所有的師兄姐們大家無私地分享經驗。願此群組如同合和僧團一般誠淨無染,互為增上善緣。再次感恩!

 

 

學佛、學比丘、乞士之所求,討一個永遠不生不減的精神糧食,也就是斷煩惱、了生死、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祈能成就、能證果,自己的方向方針要對。

    講淨土觀念,尤講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是一種永遠都快樂、清淨、寂滅的境界,個人覺得非常貼切。

    在此段中也知,佛法不可思議;佛的智慧,神通不可思議。數千年前,以佛眼觀之,細菌,天文皆比現代科學更厲害,學佛,不求神通,但學成,本具能力,一一顯現!

    乞士生活,威儀、彰表、平常心、不分別心、守戒律,此乃學佛之起步。

告知吾人,道在心中求,修在平常事,一切唯心造,悟得此理,持行於日常生活中——原來這麼平易近人,何不把握,加油呢!

 

 

《金剛經》對我來說,算是比較難懂的一部經典,裡面有很多經文,大部分是讀誦的時候,有很多不了解白話文的意思。

    看了《金剛經說甚麼》的這兩品後,烙印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佛像普通印度人一樣,光腳走路,踩了泥巴還要洗腳,非常平凡,也非常平淡,老老實實地就是一個人。

    洗完了腳把自己打坐的位置舖一舖,抖一抖,弄得整整齊齊,沒有叫學生服侍他,更沒有叫個傭人來打掃打掃,都是自己做。

    佛原來同我們一樣地平常,雖是太子出家,但是他過得生活同平民一樣。反觀現在的社會,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情景了,很多人出生富貴,但卻揮度一生,享受著財、色、名、食、睡五慾,一旦福報享盡,很容易墮入三惡道輪迴,後悔已遲。

    佛的生活是那麼嚴謹,那麼平淡,而且那麼有次序,是現代人以及我應該學習,效法,與時時警惕在心跟進的!

 

 

因佛要帶領信徒修行成佛,佛放下富裕的家境身段,跟信徒做同樣的日常起居的事情,讓信徒覺得佛都如此會放下優渥的生活一起做同樣的行住坐臥,讓信徒不會覺得成佛之路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生活就是道,每個人面對事情的時候,都會用不同的角度處理事情,有些人看到問題就覺得是非常難過,不知如何處理,就覺得生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些人就是用智慧去處理問題。若是認真面對生活上的每一個事情,經歷過後若能把處理的過程經驗轉成智慧,處理事情就會越來越順手,智慧也越來越開明,生活就會越快樂。

 

 

悉達多太子的無憂無慮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生活是眾生追求的。但佛陀卻逆向操作,為了眾生,選擇出家,脫渡眾生於生死業海中。

    佛陀不在宮裡享榮華富貴,卻是過平凡有規律,不害眾生的生活。每天不分貴賤挨家挨戶乞食,沒有分別心,也讓施的人有福報,吃完飯收了衣缽,洗了足,馬上就敷座而坐。莊嚴安詳,不像眾生我們,吃飯還需美食,順便看電視,或一起聊是非,談生意,多了很多附加的多餘的元素,難怪無法清靜。

如能像佛陀一樣,規律生活,想必就更能領會《金剛經》意涵了。

 

 

「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時侯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間﹔真正仙佛的境界,是在最平常的事物上。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聖人之道的完成。」

    「佛像普通印度人一樣,光腳走路,踩了泥巴還要洗腳,非常平凡,也非常平淡,老老實實的就是一個人。」

    個人分享:這幾段讓我想起幾年前在新竹工作時因緣際會在一間素食自助餐播放的一些與佛相關的影集或動漫。曾看過一部應是世尊講經說法的動漫,其中有一段內容印象深刻,也幫助我渡過工作低潮期。大致意思是,掃地並非肉眼所見,只是將地上污塵掃除,更是掃去心中雜塵。因為看了這段動漫,正處低潮的我,開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在打掃房間時,同時掃除心中的雜塵,慢慢地讓自己遠離低潮。

    進階做法:當思緒混亂時,找個時間好好整理環境,這時腦內細胞會自動開始重整,興許一開始成效很微妙,但積少成多,思緒會漸進清晰。

 

    「『給孤獨』長者請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說法,而且要給佛蓋一個講堂。佛說:有因緣,你蓋好講堂我就來。鋪了一半的時侯,有人報告了太子,太子問他為甚麼這樣作﹖長者說:『那真是佛啊!是真的聖人。』太子說:『我相信你的話,你不要鋪了,我們兩個人共同建造吧!』」

    個人分享:當自己正朝著正方向行進時,踏實地踩穩每一步,善緣俱足時,助緣會隨順因緣而至,不需刻意去求;否則,易落入緣木求魚之境。

 

    「思食,是指精神食糧。當一個人苦悶到極點,灰心到極點時,如沒有精神食糧也會死掉。」

    個人分享:現今多事之秋,無非是缺少或是不知要有精神食糧,以致於追求物質生活者眾。佛法是最佳精神食糧,也是最簡單又基本的精神食糧,也正因為簡單又基本往往容易被忽視或摒棄。目前尚有眾多普羅大眾未有因緣接觸佛法,正待已在修行路上的修行者,以已渡或渡化中的修行者,用自身的影響力,能影響一個是一個,潛移默化,讓世間轉化於無形,讓世間紛擾能逐漸平息,讓佛法內化於人心、於日常行事,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沒有壓力。

    以上,個人分享,感恩一切因緣。

 

 

看完此篇文章後,突然想起幾年前精舍文章的一句話「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世尊及諸佛菩薩,也皆是由凡人之身修證,諸佛菩薩可以,我們一定也可以,除了唸經、持咒、行善、佈施外,更應該每天晚上靜下來幾分鐘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檢視自己今天起心動念待人接物上,是否有符合五戒十善;今天沒做到的,有起了不好念頭的,告訴自己明天或往後遇到類似的事時,別再犯了,早上再提醒自己一次。如是日日不退,每天都修正一些,時時善護自己的心念,相信自己必能有所得,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讓別人看見自己學佛後轉變,也能渡化更多身旁的親朋好友,入佛門共修。

 

 

非常感謝讀到這篇文章,大大增強了我對佛法的信心與景仰,我是感應體驗派的,對佛法的景仰是起於唸經實在是有效果。可是對於我來說,很多宇宙觀的吸收是從新時代靈修類的書籍而來,因為佛經唸是有用沒錯,但是內容好文言文喔!可是南師白話淺顯地告訴我們原來佛陀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講解了和現在靈性科學一樣的宇宙觀,讓我好佩服。

    更進一步地,因為我有幾個在道場做義工,不求神通感應,就是踏實服務的家人,在生命上越來越好,我就覺得正信佛法好厲害,但是不懂原因在哪? 現在看了《金剛經說甚麼》,才明白原來佛陀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些很有益處的生活禮儀,佛陀示現的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做一個很有教養的人。

    前幾天在滴水坊讀了一本高僧漫畫,是南北朝時期的佛教文藝僧——僧祐大師,深入佛陀的戒律教導,整肅當時很敗壞的佛門綱紀,改變世人對佛法的觀念,也吸引很多在家的達官貴族及平民百姓共同學佛,靠得就是持戒嚴謹,以身作則的好榜樣。讓我興起了對五戒及菩薩戒的興趣,因為自己整天拿著計數器念佛,同事都叫我師姐,可是在日常行為上,我覺得自己的表現並沒有表現得非常好,如果讓人覺得學佛的人都像我這樣,那就愧為佛弟子了。

    前幾天去精舍,和師姐們請教到修偏是什麼? 師姐們說:「修偏就是過去世對於改善修正自身心性行為並不積極的習氣。」換句話說,就是有過不改,或是沒有認真改過向善。我自己很有感覺,因為這些年走心靈成長,對於很多東西包括自己的行為起心動念可以有很多覺察,可是要改變那些不好的習慣或無意識的習性,很多時候覺得力不從心,自己也很生氣,現在透過唸經化解修偏,居然好像可以有轉機了,真是非常地感謝佛菩薩啊~感謝師兄姐

 

 

《金剛經》描述佛陀的生活是那麼平淡、平凡與嚴謹、有次序,大道至簡,道在平常,學佛就在吃飯穿衣、行住坐臥、待人接物處事應對之間,重點在修我們的心,是重實質而不是形式,而一般人於生活、工作、人與人之間都複雜化了,都為了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貪嗔癡慢疑五毒,而在迷悟執著之中。

    凡事還是要看得開、想得破、放得下,放下的越多就越自在、生活也越簡單。當初佛陀有感世人無常與苦,為尋求解脫之道,於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放棄宮廷富裕的生活,去托缽,去做苦行僧,即是放下情執與煩惱障礙,參學印度所有各宗教學派,最後將所學也放下,於菩提樹下打坐,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即是心外無法放下所知障礙,《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實為修行人最高指導原則可以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見性、消除習性,幫助我們看清事物本質,進而放下,並遇到境界時,隨時運用而不被境所轉,隨時隨刻善護念每一個起心動念。

    現行社團著重於心性的修念,輔以南師的《金剛經說甚麼》協助深入瞭解《金剛經》,並每日安排靜坐去體會「定、靜、安、慮、得」、沈澱心情、讓心清淨,覺得很好,實是修行重點與根本,雖然每日修行誦經、持咒、修鍊、打坐,排得滿滿,甚至減少睡眠,但也因此將影響清淨心與攀緣的事物放下,進而讓生活簡單一點心清淨。以上心得分享感恩!

 

 

《金剛經》越多念,感觸越深的便是善護念,最日常也最不易,也就是「善護念」。

    生存在社會中的我們,每天眼見形形色色的眾生相,自以為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才是正確明智。接觸佛法後漸漸明了,一味注目于外在的人和事,只會滿眼都是他人之過。而修行中的嫉惡如仇,應當是以惡念、以煩惱、以愚痴為惡。每當有嫌棄怨尤之惡念,愚昧執著之煩惱時,學會放空靜坐,或是轉念反躬自省。見己不是,萬善之門,有修行的機遇,就用心珍惜,不輕易使身口意,散亂于世俗間。

善護念,真的值得一生受持。

 

 

還記得以前總認為仙佛與神祇是相同的,現在才知道這兩者的差別。所以在未讀《金剛經說甚麼》的內容之前,我的認知也是認為仙佛是我以前認為的那樣如此神聖。現在才知道原來佛菩薩在身為人身時,也是跟我們一樣的,只是修行及守戒都做得很好,就像內容裡所述:「佛菩薩不願耕種是因為怕傷害土裡的微小生命,甚至連後來的九大行星說及地球在宇宙中根本如同恆河中的一顆砂粒般地存在都已經知曉,可見佛菩薩是通知天地存在道理的。」在看到這些內容時,我真的感到十分訝異及崇敬,因為佛菩薩居然這麼早就知曉這些事情,而平常時的生活也與一般人無異,這就是所謂的平凡聖人!回頭看看自己,要改進的地方真的好多啊,但我相信自己未來能夠繼續地精進並時時自省。

 

 心本不生因境有 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