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兩則分享:

 

分享一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每個人的思想觀念不盡相同,自己的想法看法也不盡然正確,如果不認同他人的觀點,笑笑就好,不要跟人爭你我、論是非、結惡緣。」

 

「同樣一件事或同樣的一句話,如果人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我的住家旁有綠地小公園,有高聳圍牆,當初是公園預定地,最近因年久未徵收,區公所已將公園預定項目撤銷,將地返還給地主。

 

現地價高漲,地主將土地賣給建設公司,因而地主把我們這幾間住戶都列為被告,要求我們拆牆返還土地。然而當初我們買房子時,圍牆是建商所建,與我們住戶一點也不相干。

其實地主要利用土地,大可自行拆牆整地,而興訟的目的是怕住戶反告其地主毀損。

 

地主也有請仲介人員與我們住戶協調,協議內容是拆牆一切費用皆由地主吸收,住戶都不用花一毛錢。因當時建商蓋了高聳圍牆,地主只是想收回其土地而已,但是就有些住戶持反對意見。我猜想不透,既然土地是別人的,為何不簡單處理,簽訂協議書還地,好讓訴訟案早早結束。每當倒垃圾時,就看到不想簽協議書的住戶們聚在一起竊竊私語,談論「為何要將我們這些住戶當成被告」,我也只能一笑置之。

 

阿伯開示:「眾人皆醉我獨醒,塵沙滾滾不相應,問君何能保清淨?是山非山心長寧。」阿伯的開示,無非就是要我們修行人保持不被染污的清淨心,當眾人皆醉時,自己還能保持清醒,他造他的業,我修我的行,兩不相干,不與他們呼應。

 

如何保有清淨心呢?只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緣法,緣生緣滅,如《金剛經》所云:「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未修行前,見山是山;修行三年,見山不是山;修行到最後,見山還是山,只要心淨則國土淨,就能永保清淨之心。

 

執心重、我相重,容易產生對立,因此要忍辱,莫與人起爭執。不要偏執自己的意見,覺得自己的意見就是大家的意見,如此人事難圓融。凡事無論對錯都要圓滿,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分享二

 

婆婆的朋友家祖產多,當年有建商花一億元跟那朋友和她的弟弟買地要建房屋。支票開好了,就在錢要進戶頭前,那建商得知這塊地即將被政府接收,這意味著,他花大錢買的地會被政府以低價徵收。於是,建商連夜打電話給那朋友,拜託她能否取消這項交易,否則他將會破產,還揹上大量負債。

 

就買賣交易來說,其實那朋友可以堅持將那筆錢兌現,畢竟貨物售出,交易成立,但那朋友卻選擇取消這筆交易。朋友的弟弟說:「這樣我們虧大了,至少要跟對方索取幾百萬的違約賠償金吧!」但是朋友說:「不用了,不要去佔人家的便宜。雖然我們得到這筆錢會很好過,但對方可能從此家破人亡,窮困潦倒過一生,這樣就罪過了,反正我們也不差這筆錢,就退給他吧!」

 

這個朋友的老實與厚道,我一直牢記在心中。面對一筆龐大的金錢誘惑,您要選擇自私自利?還是放下慾望,當個老實、善良的人,舉手之勞救人一命?「淡薄名利」這四個字很短,但是做起來很不容易,一位明白因果業報,認真奉行佛法之人,知道有來世,莫與他人結怨,放手就不難。但是,世上反其道而行之人,不知凡幾。換成是您,您做得到嗎?

 

(分享完畢)

 

佛家說每個人都有塵沙業,這因果業力從何而來?上述兩則分享就是最好例子。分享一中高聳圍牆所有權本就是地主所有,因列為公園預定地久未處理,附近住戶也已習慣那面圍牆的存在,但住戶們顯然忽略了,「習慣」不等於土地所有權就是眾人的,等到區公所撤銷公園預定項目,將地返還給地主後,地主的疑心讓其怕被住戶告毀損,所以不敢光明正大的拆牆整地;有趣的是,住戶們也自認有理的持反對意見,不簽訂協議書還地。

 

本是一件單純的地主收回土地事件,因人性的貪婪與疑心,致使過程波折不順,我們都能料想的到,此事件不管後續結局如何,過程中的不愉快經驗,都會成為眾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而這腦海中的記憶,正是因果業力的由來。

 

《涅槃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不會因為眾生累世輪迴而消失不見。當年釋迦牟尼佛成佛後頭痛了三天,弟子請問佛陀頭痛的緣由,佛陀回答:「當祂久遠劫前還是小孩時,因一時好玩,用棒子敲打了魚頭三下,所以現在正承受著當初敲打魚頭的果報。」蔡師兄說:「因果是很可怕的,但是不知道的人就會一直犯。」「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偉大如佛陀,也因「神通不敵業力」需要承受業果,身為凡夫眾生的我們,更應常常警惕在心,提醒自己「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當自己有碗飯吃的時候,也能想到別人,讓別人有碗飯可吃,分享二中的案例主角其寬厚慈悲心讓人讚嘆。眾生的煩惱在於無法看清人生真相,該是您的,無需強求,自然而然就會到您手上;不該是您的,即便強求到手,也是折損自身的福報,更會與人為惡,結下惡果。《道德經》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對眾生沒有偏愛心,都是一視同仁,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您關心別人,別人也會想著您;您對人尖酸,別人也會報以您刻薄;您在別人困難時,對人投之以桃,當您遇到低谷時,別人勢必也會對您報之以李……,這一來一往間,最終您會發現,您得到的甚至比您當初付出的還要多。您做的好事永遠不會消失,它會在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為您打開一扇窗,回饋到您或您的子孫身上。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人要懂得知足,這需依靠修行才能辦到,而修是要修心,把不良善的心修正,把不清淨的心打掃乾淨。」

 

「修行是在生活中體悟,修行要應用在生活中。要慈悲,包容,感恩,這樣心性可以漸漸柔順,與人事物可越來越祥和,越來越圓融圓滿。」

 

改變命運真的不難,時時謹記佛陀的教誨,時時提醒自己善護身口意念,對世間萬物常懷慈悲心、包容心與感恩心。當您態度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738155050.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