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付囑品第十〉

原文:

「偈曰。

一切無有真,不以見於真;若見於真者,是見盡非真。

若能自有真,離假即心真;自心不離假,無真何處真。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能善分別相,第一義不動;但作如此見,即是真如用。

報諸學道人,努力須用意;莫於大乘門,卻執生死智。

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

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時徒眾聞說偈已。普皆作禮。並體師意。各各攝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諍。乃知大師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問曰。和尚入滅之後。衣法當付何人。」

 

淺譯:

「偈曰」:六祖大師說偈頌。

「一切無有真」: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不以見於真」:你不要以為這個不真的,你見它是真的。

「若見於真者」:如果在這個不真之中,你認為是真的話。

「是見盡非真」:你所見的見,也不是真的。

「若能自有真」:假設你能自己迴光反照,反求諸己;在你自性裏,你就知道它是真的。

「離假即心真」:你離開世間上一切的假形假相,那就是你的真心。

「自心不離假」:你自己心裏不離開這個假。

「無真何處真」:你心裏要是沒有真,那麼哪個地方又會有真的呢?所以真的是不離自性的;離開自性就沒有真的。

「有情即解動」:在你有情的知覺性上,你就能明白動。

「無情即不動」:你若是沒有知覺性,你就不動。

「若修不動行」:假設你想修行這不動的行門。

「同無情不動」:你也要好像無情那麼樣不動。

「若覓真不動」:你若再想找真正的不動。

「動上有不動」:你不要離開這個動去找不動;在動上就有不動。

「不動是不動」:不動就是不動。動,是在有情才有動;有情,你再能不動,這是真正的不動。

「無情無佛種」:你若沒有知覺性,你連佛種都沒有了。

「能善分別相」:你在有情的知覺性上,再能善於分別諸法相。你不是用識去分別,而用智——成所作智——來分別諸法相。

「第一義不動」:你能證得自性的理體,得到第一義的境界,那是真正不動。

「但作如此見」:你但作像這種的見解。

「即是真如用」:這種的情形、這種的見解,就是真如的妙用。

「報諸學道人」:我現在報告你們學道的人哪。

「努力須用意」:你要努力、努力,要存心用你的真心去修行。

「莫於大乘門」:你不要在大乘佛法的門裏頭。

「卻執生死智」:卻執著你生死那一種執相的智慧。

「若言下相應」:我現在給你們說偈頌,你們若聽了之後,就能明心見性的話。

「即共論佛義」:我現在就和你們共同來討論佛的道理。

「若實不相應」:你若是不能言下明心見性開悟。

「合掌令歡喜」:你應該合起掌來,令這一切的眾生都歡喜。

「此宗本無諍」:我頓教的宗,本來是修這無生法忍的,是沒有所諍論,不和人爭執的。

「諍即失道意」:你若和人一諍論,就失去道意。所以說「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何由得三昧?」所以諍即失道意;你一諍論,就失去道的本旨了。

「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如果你一定執著諍論的法門,你的自性就不能出輪迴,一定要受生死了。

「時徒眾聞說偈已」:當時在南華寺六祖大師的這些徒弟,聽六祖大師說偈頌之後。

「普皆作禮」:大家都起身叩頭,向六祖大師來禮謝。

「並體師意」:並且都體諒六祖大師的意思。

「各各攝心」:所有的人,現在都不哭,也不吵也不鬧,也不互相辯論。

「依法修行」:依照偈頌的方法來修行。

「更不敢諍」:大家也都不諍論。

「乃知大師不久住世」:大家都知道,六祖大師在世上,大約沒有一個多月,很短的時間。

「法海上座」:這又是法海第一,他什麼時候都忘不了他自己。

「再拜問曰」:就又去向六祖大師問了。

說「和尚入滅之後」:和尚圓寂之後。

「衣法當付何人」:衣法應該交給誰呢?他現在大約也想接衣缽和法。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84_six-10-6-tc.jpg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付嘱品第十

原文:

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浅译:

「偈曰」:六祖大师说偈颂。

「一切无有真」:这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不以见于真」:你不要以为这个不真的,你见它是真的。

「若见于真者」:如果在这个不真之中,你认为是真的话。

「是见尽非真」:你所见的见,也不是真的。

「若能自有真」:假设你能自己回光返照,反求诸己;在你自性里,你就知道它是真的。

「离假即心真」:你离开世间上一切的假形假相,那就是你的真心。

「自心不离假」:你自己心里不离开这个假。

「无真何处真」:你心里要是没有真,那么哪个地方又会有真的呢?所以真的是不离自性的;离开自性就没有真的。

「有情即解动」:在你有情的知觉性上,你就能明白动。

「无情即不动」:你若是没有知觉性,你就不动。

「若修不动行」:假设你想修行这不动的行门。

「同无情不动」:你也要好像无情那么样不动。

「若觅真不动」:你若再想找真正的不动。

「动上有不动」:你不要离开这个动去找不动;在动上就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不动就是不动。动,是在有情才有动;有情,你再能不动,这是真正的不动。

「无情无佛种」:你若没有知觉性,你连佛种都没有了。

「能善分别相」:你在有情的知觉性上,再能善于分别诸法相。你不是用识去分别,而用智——成所作智——来分别诸法相。

「第一义不动」:你能证得自性的理体,得到第一义的境界,那是真正不动。

「但作如此见」:你但作像这种的见解。

「即是真如用」:这种的情形、这种的见解,就是真如的妙用。

「报诸学道人」:我现在报告你们学道的人哪。

「努力须用意」:你要努力、努力,要存心用你的真心去修行。

「莫于大乘门」:你不要在大乘佛法的门里头。

「却执生死智」:却执着你生死那一种执相的智慧。

「若言下相应」:我现在给你们说偈颂,你们若听了之后,就能明心见性的话。

「即共论佛义」:我现在就和你们共同来讨论佛的道理。

「若实不相应」:你若是不能言下明心见性开悟。

「合掌令欢喜」:你应该合起掌来,令这一切的众生都欢喜。

「此宗本无诤」:我顿教的宗,本来是修这无生法忍的,是没有所诤论,不和人争执的。

「诤即失道意」:你若和人一诤论,就失去道意。所以说「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何由得三昧?」所以诤即失道意;你一诤论,就失去道的本旨了。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如果你一定执着诤论的法门,你的自性就不能出轮回,一定要受生死了。

「时徒众闻说偈已」:当时在南华寺六祖大师的这些徒弟,听六祖大师说偈颂之后。

「普皆作礼」:大家都起身叩头,向六祖大师来礼谢。

「并体师意」:并且都体谅六祖大师的意思。

「各各摄心」:所有的人,现在都不哭,也不吵也不闹,也不互相辩论。

「依法修行」:依照偈颂的方法来修行。

「更不敢诤」:大家也都不诤论。

「乃知大师不久住世」:大家都知道,六祖大师在世上,大约没有一个多月,很短的时间。

「法海上座」:这又是法海第一,他什么时候都忘不了他自己。

「再拜问曰」:就又去向六祖大师问了。

说「和尚入灭之后」:和尚圆寂之后。

「衣法当付何人」:衣法应该交给谁呢?他现在大约也想接衣钵和法。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84_six-10-6-sc.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5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