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付囑品第十〉

原文:

「師復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淨心。聽吾說法。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淺譯:

「師復曰」:六祖大師又說。

「諸善知識」:各位呀!你們都是有智慧的善知識,都是有善根的善知識。

「汝等各各淨心」:你們每一個人都自淨其心,把你的心收拾乾淨,不要有一些貪瞋癡。

「聽吾說法」:你們清淨其心,然後來聽我說法。

「若欲成就種智」:你們假設要成就一切種智。

「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們應該要明白、要通達。通達什麼呢?通達一相而無諸相的三昧,一行而無諸行的三昧。什麼叫一相三昧呢?我現在對你們講。

「若於一切處」:你要是在任何的地方。任何的地方,就是無論你在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在動的地方,靜的地方。

「而不住相」:你不著住到相上。

「於彼相中」:你就在外相上。

「不生憎愛」:你見著境界,不要生出憎恨的心,不要生出愛欲的心。憎恨,就是討厭的心;愛欲的心,就是你歡喜。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生憎愛的心,所謂憎愛不動於衷,心裏如如不動。

「亦無取捨」:在你愛的境界上,你也不要想取為己有。你有愛心,就想取、就有取。十二因緣上不是有:「愛緣取,取緣有。」為什麼要取呢?就想自己佔有,想為自己所有。捨,就是憎;你憎,就想不要,就想捨棄,棄置到一邊去。因為你有愛憎,就有取捨。

「不念利益成壞等事」:你也不想念這種的問題。什麼問題呢?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利益,對我有什麼好處呢?你這麼一想,對你有好處,你才做,那就是貪心,那就是攀緣心,那就是不乾淨的心。知道嗎?成壞也不要計較,說這個事情,對我有所成功,對我有什麼害處。都不要有的,這種心都不存。等事,這些事情。

「安閒恬靜」:安閒,就是什麼事情也沒有;恬靜,就像水沒有波浪似的。水沒有波浪,就是你沒有煩惱。沒有什麼煩惱?沒有愛憎的煩惱,沒有取捨的煩惱,沒有你利益成壞的煩惱;你不計成功,也不知道什麼叫失敗。

「虛融澹泊」:虛,像虛空似的;融,是融會貫通。你看!萬物都在虛空裏生出來。可是在虛空裏生出來,虛空也無所事事,沒有什麼事情是它辦的。它沒有立一個辦事處,說在那個地方,你去生啦!那個去死去啦!所有的萬物,生生滅滅,生生化化,都是天然的,什麼麻煩也沒有;就是虛融恬淡,很澹泊的,澹泊以明志。

什麼叫澹泊呢?澹泊,就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就是平常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也沒有一點貪心、瞋心、癡心,什麼都沒有的。也就是什麼呢?也就是少欲知足,沒有欲望,沒有攀緣心。

沒有說:「哦!等我作一部書,這一部書作成了,一出版,我就成名了,就做為世界上有名的學者。」或者說:「啊!我想在世界上標異現奇,做奇怪的事情,令舉世注目,這也就成了名。」沒有這種的心。少欲知足,就是不論什麼欲望都沒有,知足,常常知足;所以說:「知足常樂,能忍自安。」這是虛融澹泊。

「此名一相三昧」:你在虛融澹泊上,就能在相離相,在塵出塵,所以這叫一相三昧。

「若於一切處」:怎麼叫一行三昧呢?我現在再給你講一講。你能夠在一切處、任何的地方,無論好處、壞處、善處、惡處、是處、非處。

「行住坐臥」:你在行住坐臥,這四大威儀裏。

「純一直心」:時時都用直心,直心是道場。我們學佛的人,切記不要用彎曲心。你對任何人,都應該直心、直言、直行,不要心裏盡來回轉彎抹角的,在你的心裏,有很多彎彎曲曲的事情:應該直心。直言,就是你心裏想的,你口裏就說。

不是說我心裏想東,我口裏就說西;我心裏想西,口裏說東,心口不如一,這就不直了!你心和口,要一樣的。所謂直言,做事情也直,說話也直。說出話來,沒有委曲婉轉的機謀智巧,所行所作都要直的,所謂「直心是道場」。其心不直,你這因不直,將來你果也不直;所以必須要行住坐臥,純一直心。

怎麼叫純一呢?就是精純到極點,就是一個了,絕對沒有兩個。精純到一個是什麼呢?就是直心。我們修道的人,無論對人、對己、對事、對什麼,都要有直心,不要盡心裏總計算人:那個人有錢,我和他借一點來,我自己用一用。

就是窮到極點,也不要做這種沒有廉恥的事情。因為你借人錢,如果你快一點還給人錢,這還是不失為君子;如果只有借而沒有還,簡直行為很卑鄙的。

所以要「不動道場」:直心就是道場。你心裏直,就是不動道場。

「真成淨土」:你直言直行,不動道場,這就是真正成就的淨土。

「此名一行三昧」:這就叫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假設這個人具二三昧。什麼叫二三昧呢?二三昧,就是前邊所說的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如地有種」:這兩種三昧,你要是能依照著這道理去修行,就像地種上種子一樣。

「含藏長養」:在地下,埋藏得時間久了,就會長出菩提芽。

「成熟其實」:就會成熟這個菩提的果實。

「一相一行,亦復如是」: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就和這是一樣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85_six-10-7-tc.jpg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付嘱品第十

原文: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浅译:

「师复曰」:六祖大师又说。

「诸善知识」:各位呀!你们都是有智能的善知识,都是有善根的善知识。

「汝等各各净心」:你们每一个人都自净其心,把你的心收拾干净,不要有一些贪瞋痴。

「听吾说法」:你们清净其心,然后来听我说法。

「若欲成就种智」:你们假设要成就一切种智。

「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们应该要明白、要通达。通达什么呢?通达一相而无诸相的三昧,一行而无诸行的三昧。什么叫一相三昧呢?我现在对你们讲。

「若于一切处」:你要是在任何的地方。任何的地方,就是无论你在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在动的地方,静的地方。

「而不住相」:你不着住到相上。

「于彼相中」:你就在外相上。

「不生憎爱」:你见着境界,不要生出憎恨的心,不要生出爱欲的心。憎恨,就是讨厌的心;爱欲的心,就是你欢喜。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生憎爱的心,所谓憎爱不动于衷,心里如如不动。

「亦无取舍」:在你爱的境界上,你也不要想取为己有。你有爱心,就想取、就有取。十二因缘上不是有:「爱缘取,取缘有。」为什么要取呢?就想自己占有,想为自己所有。舍,就是憎;你憎,就想不要,就想舍弃,弃置到一边去。因为你有爱憎,就有取舍。

「不念利益成坏等事」:你也不想念这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利益,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你这么一想,对你有好处,你才做,那就是贪心,那就是攀缘心,那就是不干净的心。知道吗?成坏也不要计较,说这个事情,对我有所成功,对我有什么害处。都不要有的,这种心都不存。等事,这些事情。

「安闲恬静」:安闲,就是什么事情也没有;恬静,就像水没有波浪似的。水没有波浪,就是你没有烦恼。没有什么烦恼?没有爱憎的烦恼,没有取舍的烦恼,没有你利益成坏的烦恼;你不计成功,也不知道什么叫失败。

「虚融淡泊」:虚,像虚空似的;融,是融会贯通。你看!万物都在虚空里生出来。可是在虚空里生出来,虚空也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情是它办的。它没有立一个办事处,说在那个地方,你去生啦!那个去死去啦!所有的万物,生生灭灭,生生化化,都是天然的,什么麻烦也没有;就是虚融恬淡,很淡泊的,淡泊以明志。

什么叫淡泊呢?淡泊,就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就是平常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一点贪心、瞋心、痴心,什么都没有的。也就是什么呢?也就是少欲知足,没有欲望,没有攀缘心。

没有说:「哦!等我作一部书,这一部书作成了,一出版,我就成名了,就做为世界上有名的学者。」或者说:「啊!我想在世界上标异现奇,做奇怪的事情,令举世注目,这也就成了名。」没有这种的心。少欲知足,就是不论什么欲望都没有,知足,常常知足;所以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这是虚融淡泊。

「此名一相三昧」:你在虚融淡泊上,就能在相离相,在尘出尘,所以这叫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怎么叫一行三昧呢?我现在再给你讲一讲。你能够在一切处、任何的地方,无论好处、坏处、善处、恶处、是处、非处。

「行住坐卧」:你在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里。

「纯一直心」:时时都用直心,直心是道场。我们学佛的人,切记不要用弯曲心。你对任何人,都应该直心、直言、直行,不要心里尽来回转弯抹角的,在你的心里,有很多弯弯曲曲的事情:应该直心。直言,就是你心里想的,你口里就说。

不是说我心里想东,我口里就说西;我心里想西,口里说东,心口不如一,这就不直了!你心和口,要一样的。所谓直言,做事情也直,说话也直。说出话来,没有委曲婉转的机谋智巧,所行所作都要直的,所谓「直心是道场」。其心不直,你这因不直,将来你果也不直;所以必须要行住坐卧,纯一直心。

怎么叫纯一呢?就是精纯到极点,就是一个了,绝对没有两个。精纯到一个是什么呢?就是直心。我们修道的人,无论对人、对己、对事、对什么,都要有直心,不要尽心里总计算人:那个人有钱,我和他借一点来,我自己用一用。

就是穷到极点,也不要做这种没有廉耻的事情。因为你借人钱,如果你快一点还给人钱,这还是不失为君子;如果只有借而没有还,简直行为很卑鄙的。

所以要「不动道场」:直心就是道场。你心里直,就是不动道场。

「真成净土」:你直言直行,不动道场,这就是真正成就的净土。

「此名一行三昧」:这就叫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假设这个人具二三昧。什么叫二三昧呢?二三昧,就是前边所说的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如地有种」:这两种三昧,你要是能依照着这道理去修行,就像地种上种子一样。

「含藏长养」:在地下,埋藏得时间久了,就会长出菩提芽。

「成熟其实」:就会成熟这个菩提的果实。

「一相一行,亦复如是」: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就和这是一样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85_six-10-7-sc.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5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