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熟識的甲同事在年度調動前夕,發來一則訊息。在發訊息前幾日,我大約可以從她的表情看出應該有些不愉快的事,但因為忙著處理一堆雜事,既無心、也無力去過問她發生何事。

 

甲同事來訊指責我,沒有事先告知她將與共事一年的夥伴拆夥,並咬定我不可能不知道,卻對她守口如瓶,雖然表現得對大家公平,什麼也不說,但對她而言很不夠意思,她感覺被無情對待,心冷感嘆。

 

看到訊息,只覺得甲同事的誤會真深。她的職務調動並非我的權責,我也沒有接收到她要異動職務的訊息,當下實在不想理她。但心裡翻來思去,總不能因為熟識,就胡亂指責一通,覺得還是得讓甲同事知道,她的誤會可大了。甲同事很有風度,向我道歉,表示誤會,但我知道甲同事心裡的結仍在,事情沒有解決。

 

這時我該思考的是,要多一事,還是少一事,職務異動木已成舟,再去關心,似乎把手伸得太長,難免會被講話。但不過問,則安排職務的同事渾然不知已造成同事心中不滿,這就是一個隱憂。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是沒有慈悲心和同理心,要如何救濟世人,愛護眾生?慈悲心是修行的基礎,平日就要常養慈悲心,若遇事想的都是自己,就不會想到要利益眾生了;當考驗來時,會考不過,果位不升反降。精舍LOGO是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慈悲心是基礎。相由心生,有慈悲願力的人,面相和善,且散發出正面能量,在人際關係上較會吸引相同磁場的人靠近,隨之而來,運途進而也會逐漸開展。」

 

問問自己是否有慈悲心,看到周遭的人痛苦,有沒有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後,有沒有付諸行動,還是依然故我?有沒有習得精舍的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三心精髓,並進而實踐發揮,還只是盡耍嘴皮子?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學佛如牛毛,成佛如牛角』,有修行的人千千萬萬,但證悟的人如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原因是自己『信願行』不俱足。修行真的是不簡單,要下苦心好好反省自己,精進修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渡一切眾生』,如此才能朝向成佛之路前進。」

 

不能因為自己事多,就把他人的感受晾在一旁。自己常常跟同事分享一句名言:「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但自己卻沒做到「要下苦心好好反省自己」,反而整夜都在想自己,全然忘卻他人,這是自利心的寫照。既知盲點,就要突破。利人利己,優先利人,不求利己而已利己;捨己救人,慈悲救人,不求自救而已得救。

 

後記:安排職務的同事後來表示,這次職務安排稍欠思慮,將予改進。

 

分享完畢

 

俗話說人心隔肚皮,人的心裡在想什麼,除非當事人願意明白講出來,不然的話我們往往無法知道。文中的同事因為職務調動,心裡對有緣人起了埋怨之心,認為有緣人事先知情卻守口如瓶,讓同事感到「真心換絕情」,感覺到被無情對待。文章內容所述的「無妄之災」,其實每天都在您我的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真實上演。

 

比如,有人將您說的話過度解讀,您明明不是那個意思,但經過有心人的「宣傳」後,變成了您是說人是非的是非人,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又比如,您早上的面無表情是昨天太晚睡,今天早上起床後還沒回魂,還在精神不濟,但跟您打招呼的同事因為沒有得到您的笑臉回應,因此心中有了情緒,認為您很沒禮貌、自大、不尊重人……。以上還只是小小舉例身邊隨時在發生的「無妄之災」。認真說來,我們每個人都堪比是消防員,因為時時在消滅身上別人給予的無名之火。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我現在講話,你聽了知道了,懂了,這一知就是道,就是菩提。所謂知了,一知道就了,了了眾生的心行。我們心理的行為,是非善惡都自己知或不知。老子也講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夠知人,瞭解別人,算是有點智慧,但是不算是明白人,能夠自知才算真是個明白人。世上明白人難找,都不自知,可是看別人卻都清楚得很。最可憐的是人人苦不自知,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引用完畢

 

人都有兩面性,一面受智慧引導,一面受慾望操控。學佛修行不是讓人用放大鏡去挑三揀四別人的缺點,去放大別人的過失,而是讓人將一直對外的焦點回歸到自心,讓人能時刻用智慧的一面去回應所發生的事物。一個人若沒有內心的戒律約束,很容易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誘惑,勾起慾望本質的一面,從而危害自己,危害他人,更危害社會。

 

修行不是自己關起門來修,然後自我感覺良好,自己給自己點頭按讚。沒有別人的稱讚毀譽當磨刀石,我們與生俱來的強大我執便無法被徹底消磨。於事上來說,人生原本就充滿了各種試煉,對內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對外才能盡心盡力。於理上來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因為時間總是在不斷往前。絕大多數的時候,人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所以要是陷入某件事情裡出不來,其實也是自己不放過自己。只要能與自己達成和解,讓自己想明白,就不會出不來了,痛苦不再是痛苦,煎熬也不再是煎熬。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檢討別人,不檢討自己,就是與修行背道而馳,凡事要反求諸己,而非要求他人;修行要能夠融入大眾,且與人相處能和樂融融,這樣才是成功的修行人。」

 

情緒是自己的功課,人生過程中的跌跌撞撞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坦然、更釋懷。人生從來不缺各種類型的無妄之災,對於這些莫名的指責、莫名的被人「點名作記號」,面對加諸痛苦在我們身上的這些有心人,我們是選擇以牙還牙,然後雙方同墮地獄?還是依然選擇寬容、微笑、善良,讓自己藉此經歷向上提升?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莫忘初心,莫忘善良!

 

願意溝通的心,是人際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環,當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先努力的盡人事,然後才能無遺憾的聽天命;不能當作什麼都不知道,然後任由事件不斷的發酵擴大,這樣以後即使有心想彌補了,花費再多的時間與精力也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將誦經與反省養成定課,每日透過不斷的誦經與自我省思,找出盲點與不足,成長再成長,唯有不斷的提升自己,如此的修行才有意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20501 (31).jpg

20220401 (29).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