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過程,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給您做參考,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22819
【量大福大】
古人講「量大福大」,此話正確!我們建道場是為誰建立的?為盡虛空、遍法界建立的。因此,眾生來的數量就多了,諸佛菩薩也會到講堂來聽經,也會到念佛堂來念佛。有許多人進入念佛堂都不願離開,就是有諸佛菩薩在其中。如果這個道場是為一家、一個小團體,或為一個地區,諸佛菩薩決定不來,因為心量太小了。今天我們以虛空法界為家,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諸佛菩薩是我們的家人,十方國土是我們的庭院,我們的身分是替諸佛菩薩辦事,如此才感應諸佛菩薩全心全力的協助,道場才殊勝莊嚴,真正如理如法。
【念念為一切眾生】
古大德幾乎都肯定,《華嚴經》是佛法的根本法輪,一切經教皆是華嚴眷屬。我們要有此認知,根本法說的是事實真相,真相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所以《華嚴經》又稱為《大不思議經》,即一切諸法的真相是不可思議的。換言之,諸佛菩薩對人事物,都是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但是面對一切人事物時,有沒有意思用這些心?沒有。有意,決定是假意;有情,決定是假情;有愛,決定是偏愛。所謂不可思議,清淨是真清淨,平等是真平等,慈悲是大慈悲。所以,學佛人對根本法一定要認識、要能體悟,知道自己應如何學習。
無心是真心,有心就是妄心。「無」不是什麼都無,大乘佛法講「無念是正念」,無念不是什麼念都沒有,這個「無」很難懂。何以說無心?無心之心是盡虛空、遍法界,它是「真誠、清淨、平等、覺悟、慈悲」;有心,就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有心是妄心,無心是真心。凡是有心、有情、有愛全是假的,虛情假意,因為你已經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的情愛是真的,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無」這兩個字,諸位細細去揣摩、去體會,然後才能悟出一個道理。
誰能得到佛菩薩的愛?淺而言之是信願,你對佛菩薩有一分信心,你就得一分愛護;兩分信心,得兩分愛護,這是對凡夫講的。何時能得到佛菩薩究竟圓滿的愛?做到無心,你就得到了。因此,信願感得的是感應,圓滿的得到是相應。感應與相應不一樣;感應,我們是凡夫;相應,我們就不是凡夫了,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
諸佛菩薩的心永遠是清淨的,我們要從「真誠、清淨、平等、覺悟、慈悲」學起。初學時,都是有心學,有心學是感應,到無心學就相應,所以要從有心學到無心。中下根性的人,依此原則修學很有效果,都能得受用。得受用之多少,看自己修學的功夫,古人說:「一分功夫得一分受用,兩分功夫得兩分受用」。落實在生活行為上,《楞嚴經》上說「最初方便」,就是先把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修學功夫才能得力,生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美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