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 有一位法師擔任大殿香燈的職事不久,因為每日來的香客信徒眾多,應接不暇,本來慈悲待人的臉龐漸漸地失去了笑容,心中生起煩躁的念頭,這樣忍耐了一個禮拜之後,想想還是去請教老和尚解決之道。來到祖師殿,看到坐在那裡的老和尚,竟然不是以往和藹慈祥的樣子,而是一副怒目金剛相,不禁心生害怕,猶豫不敢向前,這時他才領悟到:眾生喜歡看笑臉,瞋心會令人不敢接近,自己應該忍耐工作中的繁忙,和氣待人才是。於是自己知錯,鼓起勇氣,進去向老和尚頂禮懺悔,老和尚這才露出笑容點了點頭。

 

■ 要苦行才能得到智慧、佛報、福報。佛報 ——人家看到我們會生歡喜心、恭敬心。福報 —— 人間供養,但要惜福,不能太奢侈。雖然有福報,但要有度量,好的給別人,不可執著。

 

出家的目的是為了了生死。了生死就得修行,修行就要能吃苦。不能吃苦、不知修行,生死不了,來生又在六道輪迴中。

 

在社會做事須守信,不可貪,盡心盡力,要忠心,替人做事能盡忠,則老闆會重用你。學佛也是如此,對佛有虔誠信仰則佛會護佑我們。做大生意、能和外國做大生意,這也須有好信用,能為老闆所重用,老闆會提拔你、栽培你,則你的事業可慢慢擴大,甚至與外國人做生意,前途不可限量。讀博士不可只顧你一身,須吃苦才能有成就,有苦,別人才會信任你,如此則能出人頭地,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凡是能苦行苦修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反過來看我們出家人也是如此,佛菩薩都是用苦行,不是選什麼人才,不一定要讀佛學院才能成就。佛菩薩都從苦行中,體會、磨鍊、苦修出來的。

 

許多居士讀大學,很深信佛法,會講會寫。而我們出家人須修苦行、戒定慧,以無形的方式來感化人,使得大學生對佛教有個衷心信仰。若不苦修苦行,則那些大學生能講能寫,比你強,怎會敬重你?

 

當執事人不可以貪。貪一根草,滴水也難消,還得輪迴生死,稍微貪就有業障。在大陸當執事人都有小神通,如知客師都有小神通,那是到各方參學,在苦行中修出來的。要愛護常住物,一粒米如須彌山。更不是用物質來應酬在家人,使人不敬重。

 

出家人要把俗家一切習慣放下,否則出家以後還在貪瞋癡內打轉,會走入邪道。不要把俗家生活習慣帶到寺廟裡來。

 

談到修行,不管古今,都要吃苦,並且經過若干劫,如釋迦牟尼佛,人家要求布施眼睛即給眼睛、人要鼻子即給鼻子,如此犧牲,若干劫才成佛。

 

曉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朗,無明散去,這就是參自己。在一個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別的叢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當我們修到將苦化為樂時,自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明朗朗,無不通曉,而智慧大開。

 

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漸漸覺得快樂輕鬆,並沒有感到是在工作,這就是業障漸漸在消,若是越做越覺得痛苦煩躁,那就是業障在翻絞。不要以為佛菩薩是多苦,佛菩薩已經從苦中磨鍊得業障消除,沒有苦感,做什麼事都已輕鬆自在,而不覺得在做什麼,也不覺得自己在度眾生。

 

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在寺裡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一定都會進步。

 

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鍊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鍊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領職事必須受過戒,知道戒律因果,才不會亂來。沒受戒的,只能幫忙雜務,免得造業。譬如大寮的事情,有監齋菩薩在那兒,可要按部就班來,不可起動無明,與人爭吵或亂摔東西,這樣不但業障會反絞,而且加重罪業,地獄還有你的一份。

 

在大陸叢林中,大寮不可有閒雜人進入,即使是當家師也要有事才能進去,以避偷盜之嫌。不像現在,雜人進出,還聚談閒話。

 

上等人安心於道,中等人安心於事,下等人安心於名利物欲.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