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學佛就是二件事:「學習佛菩薩」、「成為佛菩薩」。這首四句偈就是教我們做好這二件事!

 

    色、音、聲,六塵濁濁,隨緣生滅,都是無常的「相」。心隨相轉,染污愈重,煩惱愈多,絕非回歸清淨的正確道路!

 

一、學習佛菩薩

 

    佛相的莊嚴是慈悲的示現,為的是給予修行者親近佛法的安心與信心,可說是引凡入聖的方便法。

 

    然而真正的莊嚴是源自清淨的自我,所以修行者如果僅僅執於外相,那就麻煩了。

 

    太多太多的邪魔外道也能化出莊嚴的外相,看來金光閃耀,聽來無所不能,一旦相信了、加入了,不單求道無成,肯定誤入歧途。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魔王波旬想要破壞佛法,屢試不成,最後祂想到一個法子:讓魔子魔孫穿上袈裟,讓正法漸漸敗壞。《佛藏經‧淨戒品第五》也寫著:

 

   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

   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

 

    由今觀之,正信的佛法確實一再遭受挑戰,發心的大眾應當如何是好?很簡單,「不為相迷」!不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該明白一切都是「相」,合乎經典的就跟著去做,否則就敬而遠之。

 

  千江有水千江月,佛法無際又無邊,豈有定相可言!不為相迷,不執於相,才能真正認識佛菩薩,也才有機會向佛菩薩好好學習。

 

二、成為佛菩薩

 

    修行的進程就是--相信佛,跟隨佛,學習佛,成為佛。

 

    佛與凡夫就是一顆心的距離:覺了是佛,迷了是凡夫。覺迷之間往往就是對待「相」的真實功夫。

 

    過去世,歌利王有意為難,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無絲毫怨恨,反而發心「將來成道,首渡歌利」。忍辱仙人即是釋迦牟尼佛,歌利王即為後來的憍陳如尊者。

 

    《金剛經》:「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說的就是這樁事。

 

    發心渡一個人,很不簡單;發心渡一個傷害自己的人,尤其可貴!

    為什麼佛如此慈悲?為什麼佛如此堪忍?

 

    因為佛真實明白:所有相都是因緣,沉溺、執著是以苦為樂,唯有接受了、承擔了、放下了,完全不為外相所惑,才是真正的解脫、自在,這也是所謂的「即相離相」!

 

    簡單來說,「我」就是「清淨」。想要得到清淨,就要避免染污,悲是染污、喜也是染污,有了起心動念就可能受到染污。

 

    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就是不被境所迷,不被相所惑。

    如何對境不迷、對相不惑?就是「深信因果」,就是「隨順諸緣」。

    明白了因果,圓滿了緣分,每一樁事都清楚明白,就能一絲不掛,就是清淨,即見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螺旋卍字.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