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修持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詩曰:

莫貪名利莫怨貧  苦樂榮枯由前因

了悟人生修善果 慈悲養性可證天

 

地藏菩薩曰:

 

    一位修行者,誰不願意成功圓滿種果?誰願意毀敗下地獄?一個人都想被讚美,一受到稱讚,心裡無限歡喜,受到毀謗,心裡非常難過。

    可見讚美、贊成是一種成功美德,受毀、受謗是一種失敗惡聲。修道亦是困難多磨,才能成就,因為功德難得,造過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失、一舉一失、一念一失,常違道而造孽。

    故自古以來,修道者如牛毛,成道如兔角,正是寥若辰星,依稀可數,皆源於人無信心、誠心、耐心。

 

靜慧法師:世人有假仁假義假慈悲修行者,其表面上似乎是一位善人,實則暗中作惡而無人知,只有天知、地知,神知而已,一旦東窗事發,世人始言:「原來如此」。

    願世人應了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因就有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願世人善體戒悟也。

 

地藏菩薩:修道唯一心田,修持方便有多門,穩中有降地鸞堂著作善書,盛況空前,將無上佛法,修身佛道闡明於日常生活之道中,可謂利益人天無量。

    今天,南屏山聖真天佛院扶鸞著書,廣贈四海,度人無量,眾生向道,心有所歸依佛道,故其迴光返照,道氣合結,而有此瑞氣現象。

    至於其味道,乃是「善香之氣」,因善書記載佛道之真理,傳播佛法妙道及仙佛聖訓,充滿浩然正氣,所以發出善氣光明。今宵著作可開始發問之。

 

(1)靜慧法師問:感謝菩薩慈悲開示,但願聖真天佛院諸生,能更加鞭力行修持,以報答菩薩開示之恩也。

    一個人早晚在家裡誦經,有時用唱片及錄音帶助念,對此兩方之功德是用人力念功德大或用唱片念功德大?

(1)地藏菩薩答:自己念經,可以自攝自心,聽錄音帶念經者,乃是向外攀緣,則心難於歸定。至於念經佛事,臨終助念亡者,亦是藉他之緣,提起自念,若但依他,即無自己矣。

 

 

(2)靜慧法師問:誦經時,家裡的人在打架、吵架,這時將如何?要停止誦經或誦完再說?

(2)地藏菩薩答:心能定而不動,不妨誦完再說,如其不能,只好暫停,起而排解,後再另誦也。

 

 

(3)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頭號到說云:每逢十齋日念《地藏菩薩本願經》,但住地房屋是租人家樓上,並與別人共租用,弟子住的一間只有四席大,因為環境有限,故供養的西方三聖像,位設在通巷,佛前下面離差二、三公尺有樓梯,正是出入過路不方便,因此讀經時不能在佛前念,另在房間裡面讀經,雖知房間不清潔,不如如何是好?請開示之。

(3)地藏菩薩答:佛法乃是方便圓融,主在誠敬,租屋而住,何能處處隨心。一處供佛,而往他處誦經,但取心誠,並無不可,如果事業繁忙之人,不靜居,城村巷宅,行住坐臥,皆是道場也。

 

 

(4)靜慧法師問:後學每習靜坐全神貫注於氣息,即感覺頭暈及腹中不適,未知如何?

 

(4)地藏菩薩答:靜坐數息,亦自有道,不得其法,往往致病,尤不宜向外道問津,反招大錯。

   以後靜坐,換以一心念佛,試看如何,可有不要思議的佛力相助。

 

 

(5)靜慧法師問:靜坐之時,如何安下此心?

(5)地藏菩薩答:數息,作觀,念佛,皆能使妄念不起,然以念佛為最效,即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心中想得清清楚楚,口中念得清清楚楚,用耳聽得清清楚楚。

    使三處循環不斷,周而復始,一聲不空過,一字不空過,久而久之,自然妄心消亡。亦必有相當時日,所謂功夫也,若急求之,反不能靜。

 

 

(6)靜慧法師問:靜坐修心,何時入坐最適宜呢?

(6)地藏菩薩答:靜坐念佛時間,最好於黎明人未起時,可於朝暮閉門為之,囑家人勿來吵鬧,自然可靜修而得。

 

 

(7)靜慧法師問:如何消除靜坐時之怖懼?

(7)地藏菩薩答:靜坐有何怖懼,是否夾雜有外道之法,如觀竅、吐納、降靈等事。倘有是急速捨去,學佛應依佛家法門,擇一而修,靜坐亦有種種方法,無人指點,或妄聽無知人言,不但無益,且恐招損。有心向道,莫如專修淨土,老實念佛,成就穩妥。

 

 

(8)靜慧法師問:無論是唱贊,念經,念佛,都覺得中氣(即胸部之氣)不通順,是否有不得法之處,或者魔障業障?

(8)地藏菩薩答:唱贊有韻調極眼,不合則氣促,此必求人教授,時久練習。念經念佛,可取低聲,或是默念,則不影響中氣。然念時總宜和平,使其不急不緩,氣調心寧,方能入定也。而與魔障業力不相關。

 

 

(9)靜慧法師問:每當課誦及閱佛經時,神識深覺睡意何故?如沒持齋日誦晚課,是否功德極少,課誦每夜刷口否?

(9)地藏菩薩答:神識深覺睡意:此名「昏沉」,乃煩惱障之一,須勤懺悔。持齋有持齋之功,課誦有課誦之功,持齋不姿,功德不一,課誦誠不誠,功德亦不一。

    只持齋是一種功德,課誦而兼持齋,是雙重功德,一者少又者多也。課誦誠持齋淨,功德之上者;一誠一不淨,或一淨一不誠,功德之中者;兩者不誠與不淨,功德之下者。刷牙取口清淨,不問課誦早晚,若再淨心課誦,功德亦是雙重。願念佛者,悟之。

 

 

(10)靜慧法師問:早晚念佛號或誦經時,睜三分眼,有何意義?

(10)地藏菩薩答:眼不觀色,自能心淨,眼開三分,不越半尺,心不外馳,易得三昧。

 

 

(11)靜慧法師問:佛是天人師,拜佛應該「五體投地」,而拜祖先用何禮為合適否?

(11)地藏菩薩答:拜祖,應用本國合掌之拜法即可,倘祖先在世時,曾已學佛受戒,亦不妨採用佛家之禮。試看現下學人拜比丘,乃係接足禮,此本無問題,而在家居士互拜,亦用是禮,而對祖先之禮,採此而用,似無不可也。

 

 

(12)靜慧法師問:默念佛號時以觀察六字佛號,定於心上,常常用觀察佛號,又帶默念佛號,念念知是單單佛了就將觀察放下,一直念去,可是有時妄念又來,這時趕緊再用觀察,並繼續念下,這辦法是否會發生障礙嗎?

(12)地藏菩薩答:淨土法門,觀察佛號,亦是收心之法,與持名互相舍取,甚為合理。所求者惟一心,所用者觀與念似少不同,然重點皆在六字洪名,仍是諸法歸一,如是行之,決無障礙。

 

 

(13)靜慧法師問:「般若」與持名並修當如何修法?

(13)地藏菩薩答:佛道上之法門,皆般若也,以凡屬佛法,無有不求覺者,覺則識漸轉智,智慧即般若也。再則任何法門,皆重行解相應,修淨土者,豈則外乎?解依般若,深悟實相,行尚彌陀,淨念相繼,便是兩者合修之法。

 

 

(14)靜慧法師問:家中供奉藥師佛、觀世音、地藏菩薩,每天早晚由收音機放早晚課,因為本人不會念經,用收音機可以否?

(14)地藏菩薩答:有誠則靈,早晚二時開放二課收音機,恭敬聽之,亦有功德,並無不宜。但自己不會誦經,可以學念彌陀聖號,求生西方,希得歸宿,方是智慧之人。

 

 

(15)靜慧法師問:在修持中有種種障起,應作何種降伏息災等法?

(15)地藏菩薩答:修持中,如能念一句彌陀聖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助行,戒殺放生,能得天地和祥之氣。正行念佛乃培養根消重罪,助行培福德得和祥,欲除障礙息災得福,為無上福份也。

 

 

(16)靜慧法師問:火車上及工廠裡,出聲(只自己聽見)念佛而不合掌,是否不恭敬?

(16)地藏菩薩答:佛法方便圓融,但須誠敬,惟誠與敬,端在於心。於環境不允許時,即不合掌,心中觀想,便同實作。如不誠敬,雖五體投地,亦同兒戲,何有功德?

 

 

(17)靜慧法師問:念佛時用心、意、識中的哪一個?如何區別?當不動嘴唇默念時,需較著力才念出來,這是用的那個?不需較著力且念起來較輕鬆,舒適,但出音較慢,這是用的哪個?請開示之。

(17)地藏菩薩答:心謂第八,意謂第七,識謂第六,此乃解之一端,答此之問,採如是解。應知有時八皆曰心,有時八皆曰識,因文而異,茲姑不論。

    初修機意識攀緣,六識念佛,進而無我,七識念佛,實相無念,八識念佛。然前五識發動,俱不離意識,且染淨根本,俱為所依,則意識念佛,亦有八​​識之種子在,是都有關係也。動唇仍是第六,而以身識助之,故較省力。

 

 

(18)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弟子問到說云:邪惡念頭中,多的是毀佛譏僧的最壞念頭,而這些念頭總是禁不住的跑出來,越是怕它跑出,就是不濟事,得到的是反效果,有時跑到佛前懺悔一下,才稍微平息。不知菩薩有何良方以救我?否則,長此下去,罪過彌天矣。

(18)地藏菩薩答:佛如旃檀,頭頂足蹴,皆染香氣,染即薰習。弟子多生,或有謗譏三寶之因,落於八識田中,今起現行,善惡交爭,逼之出現。莫去理他。只是念佛,心但依佛。他自減去。若是怕鬼,鬼偏來嚇,佛聲不斷,他雖頻來,亦無罪過。

 

 

(19)靜慧法師問:光明砂,活人可以帶在身上備作往生之用否?

(19)地藏菩薩答:光明砂之用,經中云:乃度亡所用,生人不可帶在身上,應知修持之人要腳踏實地,如法修持,才是要旨之道。

 

 

(20)靜慧法師問:修淨土的人,可以帶業往生,但在臨命終時,要能與阿彌陀佛接上了電,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謂接上了電是如何意思?是否是臨終見佛來佛?或念佛往生?或正念分明?

 

(20)地藏菩薩答:所謂接電者,乃以現代物質作喻,取其易解,其意即感應道交之。念佛之人臨終,正念分明,一心而不顛倒,即是心佛交感。見佛來佛與否,尚屬眼識,若得意念清淨,即是見佛,雖無外境瑞相,決定往生極樂。

 

必讀推薦-地藏菩薩分靈開示-〈修持論〉: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06250454

靜思語_50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