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以下為每週牟尼精舍銀河大手印社團成員《金剛經說什麼》導讀心得分享,也請您看過文章後細細省思,並可參考下列心得,用其他角度切入,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共同成長! (心得中有部分為師兄姐引用資料,但將只作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以上告知)
《金剛經說什麼》免費索書: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3920278
1. 善現須菩提、如來菩薩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171443
2. 六祖和金剛經、善護念、尋愁覓恨、金剛眼和發心、無權威 無主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194749
3. 此心如何住、止住的持名念佛、百千三昧的定境、三步曲、如何住和無所 住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219204781
(1) 感恩社團規定我們要讀《金剛經說什麼》,人都有惰性,平時忙於工作和家庭間,又要努力償還業障,其實沒有多餘時間念「課外讀物」,借著心得分享,讓自己思索經文裡佛陀要傳達的意境,以前念《金剛經》總是匆匆帶過,現在知道修行就是要「善護念」--顧好自己的心念。心念是我們「來去」的種子,不管現在生活在何種環境中,我們的心念若沒有照顧好,那就很容易受環境所影響,於順境中增加欲念,於逆境中則增加造業的機會。這都要視自己能否把周遭的環境,轉變為修行的境界,進而「藉境修心」。當欲境現前時,要以「戒、定、慧」來控制物欲的陷阱。
心念的培養確實很重要,一點都不能疏忽!人來到世間,從幼年開始就受環境的薰陶及影響,而養成一些習氣;習慣成自然後慢慢植入潛意識,進而深入阿賴耶識裡,這時即可感受到「業力」的種子真的很可怕!這股力量竟然強烈到影響我們的來生來世!我們若帶著怨、恨、惡的念頭,將來又要過怎樣的人生呢?如果我們抱持大愛、廣結善緣,看到人就歡喜,做什麼事都「歡喜做,甘願受」,那麼來生來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愛,也可以去愛很多人。
人的一念像電波雷達,能夠召來善緣或干擾,現在借著修行,讓自己的心念處於平靜,不因別人的言語挑釁,進入憤怒境界,也不因順境而洋洋得意,完全照著阿伯所教的「心定意淨擾自清」,期許自己能更上層樓!
(2) 自性自度,我們都需要借著逆境來磨練自己,但往往還是敗在累世的習氣與因果相尋之中,我認同「萬教歸宗」這個詞句,因為我認為只要不是斂財、亦或相關不好的行為,目標在「勸人為善」的宗教,都要讚賞和欽佩!關於之前師兄曾分享過《金剛經》的解說--善護念,我記憶猶新。對這次的主題分享,看了以下這句實為有感觸:「你看佛!多麼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決不是幻想、決不亂來、也不帶一點宗教的氣息,然後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
善--好好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現在我們學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無阿彌陀佛》達到「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我們打坐、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一切宗教的修行方法,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那裡?就是「善護念」。大家要特別注意!我們的心念與心性不得不照料好啊!愚學我得好好自省自省了。
(3) 平常心是道,《金剛經》是世尊示現「般若」智慧,修行即在日常生活當中,由凡夫到成道之路,聖人與凡夫皆為同一修持的方法。你看佛!多麼平淡,穿衣服、洗澡、靜坐很平常,決不是幻想、決不亂來,也不帶一點宗教氣息,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
「善護念」要善於護念,怎麼護念?應無所住、不住於相、不生法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就是內心平靜的一念,就能到達涅盤或清淨的境界。
「善護念」就是要好好照應(照顧)自己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我們學佛的人,有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精舍希冀我們靜坐,就是要照顧自己念頭,不要胡思亂想,是善護念一切修養的方法。為培養自身清淨的心念,常提及「心定意淨擾自清」,能不起妄想,無執著的清淨心。「般若」法門的修行,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是學習研究佛教的經論;觀照般若是用佛法觀念透視人生,依教奉行;實相般若是由積累而致頓悟。我在未學佛以前,非常執著世間所有東西,心住功名利祿、男女情愛、家親眷屬,終日不斷為此操心、擔心、和煩惱。接觸佛法後又執著于跑宮廟、拜神佛的次數頻率、念經持咒的遍數、靜坐的時間等,現今也僅達到文字般若階段、念經持名持咒而已。
誦經時總是經常胡思亂想,無法制心一處,剛開始讀誦三經時,非常沒有耐心,總想快點念完;後來會發現自己在趕經時,稍微停下來告訴自己不要趕經,需慢慢讀誦,如此才能契入經義。有時又會冒出為業主菩薩而念,念著經文又害怕會引來外靈干擾;有時念著經文又想起了世尊、地藏菩薩、藥師佛之不可思議之功德,會鼓勵自己持續精進,希望能消除貪、嗔、癡、慢、疑五毒之心,萬千念頭總不斷纏縛身心,無法好好護念自己的心意於經文中,亦無法安住在念經的當下。持咒也總是念的很快,想趕著積累多一些遍數,直到社團佛菩薩要我們修正自身心性,以靜坐為主後,發現每日每日除了念經迴向給業主菩薩外,靜坐可以調整呼吸吐氣,使自己身體各部位慢慢地放鬆,配合自在念誦〈藥師灌頂真言〉,將心念意守玄關,妄念慢慢地減少許多,放下每日內心煩躁的身心,有時連壓力所造成身體疼痛感亦減輕很多,非常感謝精舍讓我有機會能好好「善護念」自身心性。
(4)告訴自己記住經典名句:「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浪」字是古文的說法,就是「亂」,浪求就是亂求。不必到靈鷲山求佛,不要跑那麼遠了,因為靈山只在你的心頭。每一個人自己的本身,就有一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就行了。也有人另外一種說法:「不向靈山塔下求」。總之,這只是說明佛、道都在每一個人自己的心中,個個心中有佛。照後世禪宗所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不是心外求法。以佛法來講,心外求法都屬於外道。
工作之餘與外子話家常,因為工作維修的物件,皆從四面八方、上山下海來自不同的地方,需賴以快遞人員的運送才能安全送達,也因為這樣的緊密環環相扣成一個圓,造就許多人工作機會,生活得以溫飽。如近日常見一位年長阿伯頭髮泛白,看上去年紀至少七十多歲,總是精神抖擻搬運對象,體力腳力不輸年輕小夥子,送件完後總是在店裡多停留幾分鐘與外子聊一聊再上路,他常說:「沒關係,景氣不好,年輕人假日不跑,我來跑。」很「骨力」,絲毫看不出他為生活奔波的感覺,十足是我們生活上的好老師。離去時,我總是會遞出一瓶礦泉水,讓外子連同送貨簽收單送上。或許--我要表達的是謝謝您阿伯!讓我們感受人生另一個不同,因為有您的幫忙,我們也才能在此立足,養家糊口。另外一對是夫妻檔,老公開車由老婆搬運送件,最明顯是老婆總是穿著一雙拖鞋。下雨時,她總是濕淋淋的下車送達搬運物交件,大熱天頂著刺眼陽光,矯健身軀送來物件。現實生活的背後,人總是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女孩子而言十足不容易;是上天賦予女人的堅忍韌性,常聽說女人撐起半邊天,「為母則強」是鼓勵女人勇敢做自己、不畏風雨。感恩一路上,有您們的辛苦付出,人生百態在此足以呈現;讓我們更珍惜在人世間,必須靠大眾的牽引力量,才能讓事情圓融完成。
「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心念尤其重要,老實做人、實在做事、切實念佛、安愚守份。改變我們過去世,出生帶來的舊惡習氣,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從心底真正懺悔改過。「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懺悔自己品行缺漏,不能圓滿處事;懺悔自己心意朦朧,缺乏善巧慧解。念佛經,誠如師兄提醒的:「口誦心要轉」,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常常檢視自己的行為,確實實踐,誠實面對自己的過錯,及害怕的人、事、物,一點一滴漸漸改過,自性自渡、自業自消。除了修練外,也記得要提醒自己多多助人行善、勿攀緣、推廣佛法。學佛最困難的,就是把心中的思慮、情緒、妄想打住,求得心念寧靜、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如此才能福報俱足,也別忘了修心,這才是真正解脫的因數;慈悲心、歡喜心、卑下心。一生交給菩薩安排,不用操心、耽心、要放心,菩薩怎麼安排我們也不要過問,祂自然有祂的道理存在,依經奉行就好。感謝菩薩、感恩社團師兄姐們心得分享,把自己修行的一點一滴,毫不吝嗇提點分享;讓我在修行的路上,一步一腳印慢慢地成長中,衷心感謝!
(5)人之所以未能顯現其貌,皆因累生、累世種種所造之業而遮蔽了,期許有朝一日可以將塵垢一一拭去,得以早日醒悟並行之。這就是精舍佛菩薩開了這方便法,讓我們透過請示消除累世業力,進而做善事;也就是善護念,「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去努力吧!
你婚姻不美滿?家庭不和樂?工作不如意?身體疾病纏繞?孩子不乖?如果不喜歡現在的生活,那你過去世怎會如此造就自己呢?這就是我們不明白煩惱痛苦,才找到牟尼精舍,透過好心的師兄姐們幫忙,請示找答案,積極認真念經迴向,圓滿了結過去的因果。業主菩薩原諒你了,所以工作順了、病好了、孩子乖了,這是我的親身經歷。不是我們能想像的到,卻是努力消業障、放生、佈施而改變來的;所以相信一切是因果,你就能接受現在的你;一切人事物都是假相。蘇東坡說:「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過去留不住,現在更無需執著;因為也會走,所以世尊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是我的拙見。
(6)讀懂《金剛經》真的是很好的一個修心性、與個性的法門。現代的生活科技進步,使得很多事情都變得很迅速。變化進步很快、資訊很豐富,但人心卻因此更難靜的下來;導致很多人容易心浮氣躁,甚至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做許多事情都很難持續。云何應住?《金剛經》裡說得很好,心裡亂七八糟,煩惱妄想怎麼能降伏下去﹖古人亦言:「定、靜、安、慮、得」。如己心不定,自己都站不住腳,如何去幫助別人?又如何讓自己有所得、有所成長?
佛陀真的很有智慧,萬事因自於心,之前也聽阿伯說過,很多時候自己的干擾,是由自己的意念所引的。如果自己心定不妄想,就像隱形戰機,自然不會引來這些干擾,來擾亂自己。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一樣,最根本的就是自己的心要定,可談何容易?感謝遇到精舍讓我瞭解因果的始末,透過讀懂經文與靜坐的方法,就可以讓自己的心思定下來,而後可以放下應該放下的情緒,使得該做的事情得以有所進展,自己不迷惘,自然可以讓想做的事情更順利。
(7)《金剛經》云:「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在學習佛法中,最常常遇到的自我衝突點,就在如何降伏自己紛亂的思緒和煩惱。經典中如來教導弟子:「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幾次反復誦讀都覺得像打啞謎一般的難懂,在讀南師的講解之後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一心求道的當下,心已安住,而其它的妄念則因此得以停息呀!這和念佛法門中,所謂的持名念佛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是互通的;一心不亂則能止,念頭止住了,則得以得定。
而心安住其實非住,無所住即是住,表面文字又令人困惑了!南師在這裡引用禪宗所說的「心如明鏡」為例:倘若心能保持不帶成見、不事事主觀抱持批判態度、當喜怒哀樂的境界一來、心如鏡子一般反映降臨的喜怒哀樂;當境界消失,則甚麼也不會留下,不起任何煩惱執著。如詩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8)每天所有的事物都像例行公事一般,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吃飯睡覺、還有包含何時該念經……等。彷佛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很少,直到社團強調靜坐與《金剛經》的重要,便開啟了沉澱之路。
首先靜坐有時不小心會睡著,但每天漸漸習慣靜坐,紛亂的思緒得到喘息的機會,「善護念」是佛教導我們要好好照應我們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自己的思想,絕不亂來,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靜坐讓我在妄念上得於暫停,省思平時我能時時刻刻做到「善護念」嗎?恐怕是很難,但是練習靜坐後,讓我在非靜坐的時刻,開始有「觀照」、「護念」自我的時候。
(9)從接觸善法時,勸善書籍強調多做善事能改變命運,個人是絕對相信,但對個人來說,起初行善、修行、念佛是有所求而為,由於入門時心態沒有跟著一起做調整,導致靜坐或者念經時妄念紛飛,心境沒有跟著修行,只是表面上肉體的修行,雖然有察覺到此一狀況,但卻不是馬上醒悟改善;而是明天再改,導致明天推給明天,渾渾噩噩的一天過一天,有時候連精舍給的功課,也是臨時趕快完成,想不到自己也是修行的「零零落落」。
看別人修行好像在掃庭院的落葉很簡單,動不動就有神通、或者能和仙佛連線,隨著時日一直過,才發覺有這想法的自己很膚淺,因為我只看到表面而已;心境的成長才能成就今日之功,我這才發覺:一心想趕快改變運勢、一心想趕快能有所成就,可是我卻連自己的心都安不住了,何來成就?拜讀了《金剛經》,經典中教導了許多方法,這才發覺自己多麼愚昧無知,原來煩惱都是自己製造出的,原來到處求道求法,卻不去跳脫自己所設下的思維框架,那麼到頭來也只是被煩惱糾纏著,努力去降伏心裡那顆妄動的心,當偏見執著消失時,很多煩惱憂愁就不再是煩惱憂愁了。
(10)《金剛經》云:應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我認為:只有善護住這顆妄想心、分別心、執著心,才能讓這顆心安住!
剛開始學佛,看到許多感應的文章,說念這個咒能消罪、念那個經能治病;所以我就念咒,怎麼沒有感應?念那個經,怎麼治不了病?學佛後還是一樣不順!自從遇見了牟尼精舍,讓我似乎找到答案!淨空法師說:「你不懂佛教,你去學佛,那是迷信。」心外求法,什麼也求不到!《金剛經》云:「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善護念」就是讓你守護著這顆心,讓你這顆有妄想的心止住;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沒有煩惱。心跑了,你再把他拉回來!念咒、念經就是要我們修行這顆心,讓這顆「妄動心」安靜下來。守護好這顆心!自然就沒有煩惱!事業也會如意、家庭也會和睦、疾病也會消除。
(11)要無相無念,我的煩惱來自於:有相有念。故是一個凡夫,願多誦持佛經,看懂佛陀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