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南屏山聖真天佛院著,本書前往大陸九華山著作)

南無地藏王菩薩降

詩曰:
名利本來一場空 相超自性見如來

絕學無為佛道人 九華蓮台自然成

(0)地藏菩薩曰:一般人都為求功德行善,故不論做什麼事,都存著利己的私心。梁武帝尊者號為佛心天子,也不能免俗,他在位時,創立佛教國,建寺養僧,普獲崇敬。

    但當達摩大師自印度東來中國時,梁武帝尊者仍希望自己推廣佛教的成績能受到肯定,便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數,有何功德?

    達摩大師對這種行善欲為人知的行為,予以當頭棒喝,以無功德一言,告誡梁武帝尊者勿藉信仰之名,妄圖得到功德。梁武帝尊者一時啞口無言。須知佛道是無功德的,惟有默默行善,才能積善行而得善果。

    今夜著作,討論佛道名相論題,請發問題目吧!

 

 

(1)靜慧法師問:感謝菩薩開示!可是,現在大多數的修行人都認為佛在己身之外,反以一心向外求佛,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佛就是己,己就是佛,你我自身即是清淨的佛性,只要以修行來磨煉己心,使其不著塵埃,即可成就無上佛果。

    問一、佛的標誌是有何象徵及涵義?

    二、寺、堂、精舍、禪寺、庵等,是表何意義?

    三、證與悟有什麼分別呢?

(1)地藏菩薩答:
回答一者:佛身之相,有著三十二種奇特,為胸前所生之文,諸相皆表祥瑞,譯來我國,定音為,流傳為萬德吉祥之意也。

二者:寺為中國古官定名,漢朝時有鴻臚寺,時迦攝摩騰法師,以白馬馱經駐此翻譯經典,遂改曰白馬寺,後因稱僧舍為寺。

    堂者殿也,佛菩薩之殿,亦可稱堂。

    精捨者,乃修道者,精進修持之所也。

    禪寺者,宗門參禪坐禪之居住所也。

    庵者,小草舍也,謙稱廟之小者。

    三者:迴光返照,本性清淨,照徹真如,謂之為悟。

    智慧圓成,生死了脫,與佛同位,謂之為證。反觀內照,祛除塵垢,認真修行,即可顯現真如佛性。佛法是助人照見自我的修行方法。佛不存於天,亦不存於地,自己本身就是真佛。因此,外求佛是大錯特錯的,直視本心反求佛性才是至善法要。修道者,自己要肯定自己,努力修為,即可見慈悲真佛。

 

 

(2)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之字,有念音者,是否錯了?若不更正,其後果如何?

(2)地藏菩薩答:六字法名,皆係梵音,應重口授。惟在中國,形成普遍,只可隨風隨俗,順當地之通行音。誠心念之可也。若糾正音,不止此一字,敝意信何音者,即誦何音,實則音虛心真,能求於心,便為正音也。

 

 

(3)靜慧法師問:為什麼法師只有比丘、比丘尼專用,而在家居士不能用,難道一個不是醫學院畢業的學生,而能行醫的中醫師就不能稱為醫師嗎?一位非師範畢業的學生,而能辦好教育工作者,就不能稱他為老師嗎?同理一位精通佛理,行菩薩道居士,怎麼不能稱為法師呢?請菩薩開示之。

(3)地藏菩薩答:法師之號,實則並不嚴格,法華列有五種,辯中邊論列有十種,凡能受持讀誦者,俱可名為法師,是不限定出家在家。但因某時風俗,某地習慣,形成專辭,亦不妨隨俗,畫分界線,聽之清楚不混,自卑尊他,更是美德。

此再補充說明之:法師本是一種學位的稱號,要通理佛法道理的人才能稱法師,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稱呼的。還有較高的學位,精通經藏的稱為經師。而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更高的是三藏法師是遍通經、律、論三藏者的學位,如唐代玄奘大師,都受到這個稱號。

 

 

(4)靜慧法師問:有一位在家居士問到雲曰:佛教裡出家人,為什麼有和尚法師師父經懺師等等名字?這些名字怎樣來的,有什麼高下分別呢?

(4)地藏菩薩答:大部分出家人,皆可稱法師和尚二字最尊敬,世俗反當通謬矣。 師父實世俗通稱名號,經懺師專指為人做佛事言也。此等事在佛教中,各有名分,學道者皆知,不會任意淆亂。世俗之人不懂佛法,隨便稱謂,真是罪過也。

 

 

(5)靜慧法師問:貪、瞋、痴與戒、定、慧之佛法真理,請菩薩方便開示之。

(5)地藏菩薩答:貪是對財色名食,心生貪愛。瞋是不如意事,大發脾氣。痴是對正道真理,不能了解。這樣就是昏迷之人。昏迷人做事就是錯誤,一定招來惡果,受苦無窮。戒是佛法之戒律。禁止造惡,最低須戒殺、盜、淫。定是心中練習安靜,一切事不要衝動,要像止水一般。這得用一番工夫,才能做到。慧是明白事理,絲毫不差。這得多聽佛法,多求心靜,才能得到。貪瞋痴是三種害人之病,戒定慧是治貪瞋痴之三種良藥。

 

 

(6)靜慧法師問:菩薩!今晚扶筆著作,心裡想著,九華山秋意日益深濃,秋月漸滿,雲層把銀色的九華山光化遍灑大地,使人間更添幽趣。松風拂來,與秋蟲合鳴,使秋的感覺更深。靜觀周遭景緻,內心真是感謝萬物皆佛之造化。

    天地之間莫不是佛的法相,人力實在無可比擬。人連一方半寸的土地都無法創造,以如此卑微的個體,若是不自量力,以為可以與自然對立,勢必永遠無法看見宇宙全貌,更不必說要砥礪己心了。

    人只是天地自然間的一分子而已,惟有與萬物取得和諧的並存,人才能有所謂獨立和真實的生命。

問:持本願經阿彌陀經,每天讀一遍,只會讀不會誦唱念是否可以?

二、問:字應作何解釋?

問:經中有大菩薩,有菩薩摩訶薩是何分別?請菩薩慈悲解說。

(6)地藏菩薩答:不會唱念,並無關係,但俱誠心,為最要條件。受者信而接受,讀者目對之念,誦者面北述出,持者奉行其義。自然得以感應也。回答一。
緣者,乃某事遇一種助與破之機會,助者助其成,破者壞其事,使之不成。如君欲渡河,忽來一船,此助緣也。君如飲茶,茶杯忽然落地,此破緣也。回答二

    摩訶薩者,大士也。菩薩階段甚多,以三阿僧祇而論,十住至十向須一阿僧祇,稱曰賢。一地至七地又一阿僧祇,稱曰聖。八地至等覺復一阿僧祇,曰補處。如地前者秒菩薩,地上者則稱大菩薩,七地上即稱菩薩摩訶薩矣。

 

 

(7)靜慧法師問:什麼叫做佛法無邊,請詳解?何為菩薩根本精神

(7)地藏菩薩答:虛空、世界、眾生,俱無量無邊,佛知盡能知之。九界業力、煩惱、見聞覺知,俱無有盡,佛說盡能轉之,佛法豈非無邊也?上求佛道時精進,下度眾生不休息,即是菩薩根本精神。

 

 

(8)靜慧法師問:三世諸佛,放蒙山、放焰口、廣長舌、燃指或燃臂供佛,有五種無間地獄,法身、報身、應身,如何分別?

(8)地藏菩薩答:三世佛是說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放蒙山焰口是密宗之施食法,因鬼道常餓,用法力、施給飲食。蒙山是地名,此法為小施食,焰口是鬼名,此法為大施食。廣長舌佛有三十二相,不同常人,佛舌既寬廣,而又長也。燃指臂供佛是燒指當香,燃臂是在臂上安香燒之,皆取以身供佛之義。

    「五種無間是地獄之名,無間是受苦無有間斷之義,共有五種:一受苦無間,二身形無間,三罪器無間,四眾生無間,五時無間。

    「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真如本性,報身是萬福莊嚴之大身,應身是隨眾生之緣,所現之眾生身。

 

 

(9)靜慧法師問:佛法言萬法唯心,如某先生言我家左邊的房屋沒蓋好。而要先蓋左邊的房屋,則大兒子將會事業失敗,諸如此類之風水地理說,可信與否?

(9)地藏菩薩答:賴布衣仙人,堪輿之學,由來已久,古今說者,有驗不驗,當有真正之道理也。然學佛道之人,主旨在心,心造萬法,吉凶禍福由之。學佛道功德微弱,則堪輿之理,或有可憑證,學佛功德增勝無量,堪輿之理當然被轉為吉祥也。

 

 

(10)靜慧法師問:佛前供養之香、花、茶、餅、果,各項有何意義?

(10)地藏菩薩答:此有事理之別。事者,依俗禮常用之品供養表示誠敬而已,理者,因諸供養中,以法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

    香代表精進,燭表示智慧,花表示忍辱,茶水錶示布施,餅果代表禪定。合此為大智慧大波羅蜜也。

 

 

(11)靜慧法師問:要具備哪個條件,才為僧寶?

(11)地藏菩薩答:為獻身救度眾生,先捨離眷屬田產,入寺求比丘剃度,此謂出家。再經受沙彌以至比丘具足等戒,方稱僧寶。

 

 

(12)靜慧法師問: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斷之命運否?

(12)地藏菩薩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豈能支配我心呢?沙彌救蟻延壽命之事,是其前鑑也。

 

 

(13)靜慧法師問:做善事,種善因,將來可得善果,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念經念咒為什麼會種福,則令人費解?

(13)地藏菩薩答:既信種善因得福果,當知種惡因得苦果。請細體察眾生日日所作,身多殺盜淫,口多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真正善事,渺乎渺矣。推其造作之本,惟在於,意善則身口現善,意惡則身口現惡。誦佛經咒,惡意不生,惡不生之時間,即是種福之時間,願其悟之。

 

 

(14)靜慧法師問:無數恒河沙佛國是否即是三千大千世界?

(14)地藏菩薩答:三千大千,有能算之數字,恒河沙是難算之數字。

 

 

(15)靜慧法師問:大乘之六度與小乘之五戒十善有何異處?

(15)地藏菩薩答:五戒十善,修持自己之義利多,六度益他人之義利多,此其異處。

 

 

(16) 靜慧法師問:人畜之間的阿修羅是指何聖呢?

(16)地藏菩薩答:有福無德,似天似神之一種眾生也。

 

 

(17)靜慧法師問:聽說金剛經一定要持齋者讀誦,若是沒有持素齋者可讀誦。此言是實或是虛?

(17) 地藏菩薩答:誦金剛經貴乎三業清淨,持齋者,並非不可誦,如果欠誠敬,效力微微矣。

 

 

(18) 靜慧法師問:三餐食前合十恭敬當作何觀想?

(18)地藏菩薩答:盡虛空俱是三寶,遍法界無量眾生,作如是觀,如是供養天地。

 

連結區: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

 

無欲的自我.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