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接觸精舍時大概是32歲,開始唸經消業還債。消業幾年後,回想還沒接觸佛法前,到底犯下多少情債與錢債?若沒有接觸佛法,在六道裡好像無時無刻都在造業。回想起以前國小無零用錢可花用的我,都會去姐姐的撲滿搖錢出來花,雖然在國小的年紀,但已經知道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只是不知道這時已犯下偷竊的業因。直到近年,我才想起小時候犯下的錯誤。
淨空法師講記中曾說:「世間偷盜,你偷一個人的,你欠一個人的債。這一生你奪取別人的,你來生要還他,這是一定的道理,因果報應。我們奪取,將來來生遇到緣,我們財物也被別人奪取。我們去侵佔別人的,將來別人也會侵佔我們的。」
明白此道理後,請示求問精舍佛菩薩,得到開示結果:「請拿三千塊賠償姐姐,並當面道歉即可。」於是如實告知姐姐後,姐姐希望以她的名字捐款救助家扶基金會弱勢族群即可,才讓我得以消了這筆欠錢債。這就是學習佛法最大的幸福與好處。期望已懂得佛法的眾生,能持續讀經消業,相信因果者,能夠斷惡修善,不再造業。阿彌陀佛!
分享二
剛開始學佛,唸《地藏經》一陣子,就開始不停地想到以前做錯的事,包括年輕時犯下的偷盜業。
年輕時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就沒有真的需要什麼東西,卻總是想去商家偷竊。國小有一次在文具店偷了一個鉛筆盒,被文具店老闆抓到,還有兩三次偷雜貨店和文具店的漫畫。記得有一陣子坊間很流行送樣品試用,例如新的洗髮精產品,會在大街小巷的信箱裡放上試用品,但我覺得只拿到一個不夠,又在附近人家的信箱拿了更多。當時認為反正都不用錢,沒有關係,殊不知這樣也是偷盜。
也曾為了蒐集郵票,將別人信箱的信件拿走,把郵票剪下來。有一次開了一封信,裡面放了五百元,當下意識到自己做錯了,這一定是一封很重要的信,可因為已經把信件拆了,怕被發現,也不能黏回去,只好拿走。但我心裡一直記得這個錯誤,也因為這件事,我停止再去拿別人的信件。
信件的內容我已忘記,但在我唸了《地藏經》之後,三不五時會想起自己本世造下的惡業,總是無法止住淚水,不停地在心中懺悔道歉,自己不應該做這些偷盜行為。因為那時已經有收入,就決定用比偷盜物品價值更多的金額捐款,陸續將功德迴向給那些書局、文具店、帶有500元信件的收件人。但是我心裡知道,這遠遠不夠。
這輩子我所犯下的偷盜業難以計數,一直到現在,我才有勇氣將它寫出來。希望有一天我能到精舍去,跪在佛菩薩像前,誠心地請示如何銷除自己累劫累世的偷盜罪業。我真的不想一再延續這樣的惡習。
每次回想自己過去犯下的偷盜,都覺得慚愧、不安,希望能多做一點善事加以彌補。但就像《六祖壇經》所言:「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我還是必須請示這條業力,唸經「因果債,功德還」,讓當初因被我偷盜而受害的業主菩薩,真正得到補償,我也才能銷除累世造下的偷盜業力。
(分享完畢)
分享一的有緣人因未經允許就拿取姐姐的撲滿錢,分享二的有緣人則是犯下多起不同的偷盜。他們都是在唸經之後,才開始自發性地懺悔、反省過去所犯下的偷盜行為,並試圖彌補前愆,可見唸經的確有助於淨化人心、提升智慧和心性。
人只有願意承認錯誤,請示化解業力所需功德,唸經銷除前業,才能避免遇到特定情境時,自己的妄心又與情境相應,貪瞋癡慢疑的習氣再度發作,而一再犯下相同的錯誤。
偷盜者,無論是往生後的地獄刑罰,或是投胎轉世,果報都很慘。《地藏經》提到偷盜者會墮無間地獄:「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榖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又云:「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因此,奉勸有此念頭者,要儘快打消。曾犯下此業力者,要真誠懺悔、改過,並且如分享一的有緣人,向佛菩薩請示消除偷盜業力所需經文數。趕緊唸經迴向,以免往生後要承受地獄的刑罰,求出無期,到時才後悔,就來不及了。
人為何會偷盜?多半是「貪念」作祟,也可能是對偷盜本身的認知不足。例如分享二的有緣人,覺得不用錢的試用品可以隨意拿走,但那是該公司要給每一戶人家的試用品,已經放到別人的信箱,除非那位住戶不要,願意給他,他才能拿。《弟子規》:「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做人要老實安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秉持不拿不取,否則欠人的,終有一天會還回去。
不要以為偷盜是賺到,其實失去的更多。一個人一生能得到的,都是自己命中原來就有的福報,但因為使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不只大大削減原來的福報,還增添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可謂得不償失。
真正懂因果的人,不敢佔人便宜,因為佔便宜只會惹來災禍,即使短時間未見報應,也只是時候未到。淨空法師說:「把因果參透了,才真正曉得,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佔便宜的人?沒有;有沒有吃虧的人?也沒有。為什麼?他要償債的,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因果通三世,麻煩在此地。你殺了他,你害了他,奪取他的財物,他念念不忘,他就跟著你,他一定要把它討回來他才滿願。怎麼個討法?投胎到你家裡去,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你奪取他的財產,到最後你全部要給他。」
所以,偷盜別人的東西,看似賺到,其實以後都要還回去的。被偷的人也不要難過,若不是還債,而是一時被別人佔便宜,就當布施、存福報吧!未來因緣成熟時,該還的都會還回來。如果對因果有正確認知,您就不容易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動而心亂,能時時保持一顆安定的心。
蔡師兄說:「外不攀緣叫禪,內心不亂叫定。禪定的工夫,是要日積月累恆持,才能見到效果。」六祖惠能也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遇到外境有任何誘惑人心的人事物,都要把持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連想都不該想。知足的人,需要的不多,不要讓貪念腐蝕自己的本心。養成每日靜坐的習慣,久而久之,定力足了,才能用正念、正行,平心靜氣地面對各種外在的誘惑和紛擾。
這世間成住壞空,沒有什麼非要不可的東西。想要找回自在清淨的自性,就要好好唸經,才能洗掉外在的塵垢、妄想、執著。養成每日唸經、靜坐的習慣,日久,功夫深。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