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曾請示:「今生眼睛不好的原因?」蒙佛菩薩慈悲開示:「一、前世人家在誦經,您把燈熄滅所致,請誠心懺悔並念誦《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百部,化解前世人家在誦經,自己把燈熄滅不讓人誦經的因果。」

 

不樂觀與胡思亂想,導致我的生活一團糟。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自己也不喜歡別人,與人容易有隔閡感。是外道願業力?自殺業力?黑氣太重?還是經歷太多不好的事,導致對生活、對人沒有安全感呢?

 

於是我向佛菩薩請示:「常常會自卑,自我懷疑前世的因果」,菩薩慈悲的開示:「此有業力干擾,前兩世利益衝突拿刀殺人致死,故遭此報,需先以最虔誠的懺悔心跟其懺悔並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08遍,待持誦完畢來信專案迴向化解因果,解冤釋結。」

 

我已經意識到是我自己心態上的問題,我想改變自己。之前念咒導致心態有過短暫的變化,我知道自己過去的狀態很不好,如果不改變自己,只會讓我的人生一團糟,甚至越來越糟,只有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感召好的生活和未來。我想到能改善自己的辦法,只有唸經了,直到擁有一個樂觀的好心態並持續下去,我才能鬆口氣。

 

對我們來說,每個人都需要修一個光明的心性。主要是不執著自己所想的,我鼓勵我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改變自己的內心才行,否則,無論怎樣都是黑暗。一念黑暗,然後一直黑暗,就會淪陷。淪陷之後看不清方向,就會一直淪陷,很難走出來,因為都不知道光明的心性是什麼了。

 

這麼多年,因我一直想要一個好的心態,但是不知道好的心態是什麼,現在我知道了,好的心態就是光明的心。如果我們想要追尋菩提,這就是第一步,要先有光明的心性,去看待這個娑婆世界,看待人生。但是想要長期擁有一顆光明的心,就需要持續努力修行。

 

我總結一下正確且光明的心性標準:1.樂觀,2.不執著,3.看別人沒有不順眼,4.自信,不覺得自己不好,或是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5.腦識開、不封閉等等。

 

相信只要努力過後,總有一天會得到光明的心性,然後好好持戒律,就能獲得新生。我想這需要一段經營和磨合的過程。

 

(分享完畢)

 

感恩有緣人與我們分享一篇充滿佛菩薩智慧的好文!

 

有緣人前世把人家誦經的燈熄滅,造成今生眼睛不好的果報,要唸誦《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六百部,化解前世把燈熄滅,不讓人誦經的因果,此舉就是沒有修行前的無知、無明。今生有緣人因為努力唸經、修行,意識到自己有個不夠光明的心性,使他生活陷入一團糟,而立志要改變,藉由唸經、修行,恢復自身的清淨心。

 

文中有緣人被兩件事所困擾:一是眼睛不好;另一是「悲觀、自卑、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自己也不喜歡別人,與人容易有隔閡感」。有緣人今生眼睛不好,是因把他人唸經的燈熄滅,不讓人誦經所致,至於心性不光明,佛菩薩開示是業力干擾所致。兩件事看似互不相關,但再細思,便不得不敬佩佛菩薩的高遠智慧與用心良苦。

 

乍看佛菩薩的開示結果,有緣人的「眼睛不好」,要唸誦600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或許會讓人認定,是阻礙他人修行的「懲罰」,但待我們細究,此中藏有佛菩薩的用心良苦與慈悲教化。

 

眼睛不好,看不清東西,嚴重者叫「眼盲」。如若我們的心性被世俗的物欲、五毒、不善之心所蒙蔽,分不清是非對錯,總是為了利己,做出傷害他人之事,便叫做「心盲」。有緣人前世見人唸經,不但沒有起仿效之心,還行破壞之事,這便是「無知、無明」之舉,其心誠如《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所云:「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佛菩薩看出有緣人的根源問題,便是「心性不明朗」、「心性被浮雲蓋覆」,前世才會造下阻撓他人唸經的傻事,導致今生受「悲觀、自卑、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自己也不喜歡別人,與人容易有隔閡感」之苦,因此開示解方就是勤唸《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因為一切為人的道理,都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中。

 

「心盲」眾生皆有,「心盲」比「眼盲」更可怕。「眼盲」頂多眼不見物,活在黑暗中,但「心盲」的黑暗,是蒙蔽我們心中的「般若之智」,讓我們失去分辨是非對錯的判斷力,滿腦子皆是妄念、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皆是造惡之心。可說「心盲」一日不除,地獄便一日不空!

 

六祖告訴我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換言之,世人心迷深重,無法自悟,此600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佛菩薩用心良苦,讓有緣人藉由「眼睛不好」的毛病,看到根源是自己「心性不正確」所致。為了導正歪曲的心性,需要藉由一遍又一遍大善知識的「示導」,幫助其達到明心「見性」之效。

 

六祖又言:「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佛菩薩期許有緣人持續唸誦600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薰習後,能達到「自性自悟」的境界。此時如已具有正見、正知,便能做到六祖所說:「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這便是「自性自度」。

 

阿伯師兄常常告誡我們:「唸經不要執著於經文的數字,重點是要讓自己的心性扭轉,徹底斷惡修善,明心見性之後,才能徹底不再造惡因,與人結惡緣,這才是修行的真正目的」。

 

有緣人說得甚好:「只有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感召好的生活和未來。我想到能改善自己的辦法,只有唸經了」。佛菩薩給我們的大乘經文,就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最珍貴的「法藥」。如牟尼精舍多年推廣的宗旨,在家老實唸經,「以經為師」方為正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5_03_繁-(05)-106.08.20.jpg

2025_03_繁-(26)-106.09.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