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最近幾年,經常在寓所聽到附近辦喪事的聲音,幾乎每個月都聽得到,我本人就參與過所在單位的四次喪事,我自己的家人中也有兩人離世。

 

常聽周邊人講,真希望早點退休,這樣可以早點休息,不需要工作,不需要操心家庭,不需要承擔繁重的考核任務。我自己就為單位的四位元老同事辦過退休手續,今年又會有三位老同事退休。每一位退休的老同事都是滿頭華髮,甚至一些沒有退休的中年同事頭髮也花白了。一些老同事經過多年的繁忙工作,身上鬱積了很多疾病,常需要服藥,有些二十幾歲的年輕同事,甚至也常吃保健藥品,藥品放在辦公桌抽屜裡,日日不離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死亡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人世無常,所以要精進修行。」

 

「老病死是人生常態,人生到最後本就如此,往生後只剩一堆白骨沒有分別,每個人都一樣,無論是總統,還是乞丐,最終都只會剩下一堆白骨,所以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好好地利用所剩的時間努力修行。」

 

我去過多個城市學習和工作,從這麼多年的經歷來看,絕大多數人只是庸庸碌碌、渾渾噩噩工作,從早忙到晚,忙到自己渾身是病,忙到自己眼球渾濁,忙到自己白髮蒼蒼,極少有人會花時間去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人活在世上究竟是為了什麼,也很少有人會相信來世,少數相信前世今生的人裡面,有強烈意願勇猛精進修持、志求了脫生死的人更是稀有。

 

阿伯推薦的Taiguanglin師父撰寫的《坐禪2》裡面提到,極樂世界傳法團隊在娑婆的傳法時間還剩100多年,不久後,所有淨土下來的人都會回去。沒有了修行榜樣的示範和教導,能否確保自己下一世可以再遇殊勝正法?希望這一世就能把握極為難得的正法機緣,讓這一世成為在娑婆的最後一世。

 

(分享完畢)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心經》亦言:「色即是空」,以上大乘經典都為我們點出:生而為人,終有一死,我們的肉體「色身」,終會灰飛煙滅,因為死亡不遠,修行為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多以為自己來日方長,於是戮力且醉心於功名利祿之追求,沉溺於情愛糾葛,卻不知死神早已在側,步步逼近。誠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猶如暮鼓晨鐘,提醒世人對生命本質應有的認識,告誡世人,我們所執著的身軀、容貌、財產、關係,皆如夢幻泡影,剎那即滅。什麼才是我今生該認真努力追求的重心?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來世間,不是酬業,就是修行,即使曾在淨土待過,若兩項都沒有,如白來一趟;放得下就修得上去,放不下就被綁住、修不上去。」

 

今人多以死亡為忌諱,避之唯恐不及,實則我們應該勇敢面對死亡才是。阿伯常勸告我們:「修行人不要那麼害怕死亡,要看淡生死、看破生死,因為一切都是虛妄。」阿伯是在教導我們:死亡其實是一個鞭策,當死亡到來時,如果我們卻心生恐懼、對世間貪戀不捨、意念顛倒,這樣反而易招魔、易墮惡道。如若我們平日勤於持戒唸經、心性提升、布施持咒、斷惡修善、行菩薩道,最後於臨終時,必將心神安定,得佛接引,神識得安穩往生,這便是阿伯師兄總催促我們,要把握當下,不要懈怠修行之深意。

 

佛法不離生活,生活即是道場。對人慈悲、說話誠懇、行為端正、心地清淨,這些便是修行。真正修行,是讓我們面對死亡時,無所恐懼;面對別離時,能放、能捨;面對痛苦時,能忍、能轉念。修行不是逃避死亡,而是學習如何好好地活、好好地死,死得明白、自在,從容,最終踏上解脫之路。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誠如有緣人所說:「希望這一世就能把握極為難得的正法機緣,讓這一世成為在娑婆的最後一世。」死亡並不可怕,放逸才是我們最可怕的敵人。看完有緣人的分享文後,願我們都能學習有緣人,皆能起出離心,發菩提心,老實唸佛,勤修諸善,願我們來世皆生淨土,永脫生死輪迴之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5_04_繁-(12)-106.08.2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