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晚上回家時,看到馬路中間有隻小刺蝟,呆呆地原地不動。我很擔心牠會被車撞到,於是停下車,小心翼翼地把牠推到安全路段後,才轉身離開。最近在路上,看到很多被碾壓至死的小動物,感到很可憐,不禁心生哀憐。所以,有機會幫忙牠們躲避危險,總會心生愉悅。
有次上洗手間,看到一隻蒼蠅飛來飛去,不小心掉入便池。看到牠急促掙扎想要逃脫困境,身陷骯髒地,苦難不由己。感覺牠再多掙扎一秒,就快要被淹死。當時,眼疾手快,趕快為牠遞過去一根手指,小心地把牠從髒池撈出來,緩緩為牠吹乾身體,輕輕安撫,看到牠搧動翅膀飛走時,當下心生愉悅和愧疚。
愧疚自己心中那一分惡念,因為感覺便池特別髒,自己多少有點嫌棄感,但好在內心多生了一份憐憫心,實在不忍看到牠活活被淹死,而沒有猶豫地及時護生,堅持救下牠。這讓我想到,善護心念真的很重要。
廣欽老和尚和他的弟子有則故事,也是在教導大眾善護心念。由廣欽老和尚的徒孫道證法師講述,如下:
有一天,我的恩師和大眾去出坡,到野外做工作,她把斗笠放在地上,有一隻蜈蚣爬到斗笠裡面,當時我的恩師還不知道,要戴斗笠之前,必須先敲敲打打再戴,她一戴上就被蜈蚣咬了一下,不但又紅又痛,而且整個頭都腫起來。
但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執事工作,雖然傷口很痛,也得忍耐去做,後來痛到站不穩,就去向老和尚報告。老和尚完全沒有問她到底傷口如何,是不是要緊,只有問:「那蜈蚣呢?」我的恩師回答說:「當時被咬到,一痛,還沒看清楚,就把斗笠丟了!」老和尚說:「那蜈蚣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沒有摔傷啊?」
有的人可能會感覺很奇怪,為什麼老和尚對弟子受傷這麼沒有關懷心呢?實在講,老和尚對真正要修行的弟子,是照顧弟子的起心動念和法身慧命,勝過照顧身體。
因為我們在六道輪迴中,一定是隨時都有身體,只是每一生換的身體不一樣而已,有時候是用「人」的身體,有時候換成「動物」的身體,變成豬、牛,甚至餓鬼的身體。身體是一定會存在,只是好壞大小不一樣罷了。主要是由我們的心念,決定我們有哪一種身體。臨終一念生氣,就會換到地獄痛苦的身體,一念唸佛,也可以換來佛的金色身。
我們平常只會照顧身體,執著身體,反而不知道該照顧我們的起心動念。老和尚很慈悲,提醒弟子,即使被蜈蚣咬到,忽然間很痛苦的時候,也要保持慈悲的心,照顧蜈蚣,不是照顧自己、憐惜自己。
當我們能夠發出對眾生慈悲的心,當下一念就不會感覺自己痛苦,就等於由我們的「身見」執著中走出來,得到自在解脫。如果人一生中都發射這種佛菩薩般慈悲的心念電波,必定投影出佛菩薩的相,換得佛菩薩之身。(故事結束)
我的心得是善護心念勝過關懷自己身體,心念決定身體的變換。身體所現諸相,是心念和業力的變化。學習斷除分別心,因為本來無定相,而是完全由業力和心念做主。
學習佛法後,開始對一切蚊蟲、螞蟻菩薩尊重,斷除殺心。用自己最真誠、溫柔、慈悲的心平等對待,逐漸照破自身的分別、執著和傲慢心念,一切平等對待,無有分別。對動物尚且做到真正真誠,那麼對他人的心量,應該更加地寬容和仁厚。
很慚愧,末學小時候經常喜歡殺生,真的不知道尊重和愛惜物命,好在中學期間遇到佛法,明白因果觀念後,學著斷除殺業。如今學習六年多,現在已經不敢再有殺心惡念,逐漸茹素和護生,愛惜物命。遵照佛菩薩的教誨,諸惡莫作,依教奉行。
(分享完畢)
有緣人在保護刺蝟與解救蒼蠅的行為中,實踐了「不忍眾生苦」的菩薩心行。任何動物都有靈性,不能小看,人類要尊重牠們的生命。動物過去世也是人,是因愚痴而做錯事情,墮落到畜生道。有緣人護生的行為,是以慈悲智慧結善緣。更重要的是,有緣人能在心生嫌惡時察覺,轉而提起慈悲,這便是「轉念即道場」的實踐。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在輪迴的旅程中,有緣相遇的動物們,或許也曾做過我們的親人。有緣人一念憐惜,是一種深遠的福德布施。戒殺之人得長壽、少病、多福。護生之人,將來得人天果報,或值佛聞法、脫離輪迴。
有緣人提到,自己從小有殺生習氣,因學佛後發起懺悔心,開始茹素、護生、轉化心念,「逐漸照破自身的分別、執著和傲慢心念,一切平等對待,無有分別」。有緣人說得好,戒殺的「根本功夫」,從斷「分別心、傲慢心」下手。殺心,常根源於「我高你低、我淨你穢、我對你錯」的分別。戒除殺心,不只是手不動刀槍,而是從心底淡化、戒除「輕視物命」的習氣。
蒼蠅、刺蝟、蚊蟲皆具佛性,不因形貌、氣味而有高低貴賤。對牠們伸出援手,便是尊重萬法平等,是對「佛性無差別」之體會。戒殺不僅是對生命的保護,也是對心性的淨化。《楞嚴經》云:「若不斷殺,修禪定者,皆成魔道。」可見,殺心不除,即使外表看似修行,仍難得清淨正果。
修行不離世間相,廣欽老和尚的故事「不問你受傷,問蜈蚣可好」這則公案中,老和尚並非忽略弟子的痛,弟子頭頂被咬的痛,只是肉身受苦,但若因此起嗔念、殺心,則造下殺業,牽動生死業報,損害的反而是法身慧命。老和尚不只是慈悲,更是要弟子突破「我執」與「身見」,體會到「護念眾生」比「自憐受苦」更為重要。
我們現代人常會說:「我是受害者,我有理由不慈悲。」但從佛法角度來說,若因痛苦而怨恨、因受苦而傷害他人,那是將現在一時的痛苦延伸成更多的痛苦。本來承受這個苦痛果報,可以消除一些業障,但是因為受報而起瞋恨心,又起殺機、結樑子、造惡業,陷入痛苦的無限循環。廣欽老和尚的故事點醒我們,你可以痛,但不要殺;可以痛,但不要失去慈悲。照顧好起心動念,維持法身慧命的清淨,才是修行的關鍵。
痛時不嗔,苦時不怨,是戒殺的真正功夫。身體會壞,傷會癒合,但念念造作不可不察。戒殺不僅是不造行為上的惡業,更是斷除內心的驕慢與分別。祝願我們都能戒除殺心,菩提增長。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