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因為緬甸地震的新聞,我跟朋友聊起來,大家都知道緬甸許多人都是做詐騙維生,雖然這樣講真的很誇張,怎麼會一個國家幾乎都是詐騙集團?但我跟朋友說,我聽到這件事情的第一時間,想到《地藏經》〈第四品〉:「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我是後來才想起《地藏經》有提及此事。畢竟我們生活在台灣這個寶島,福報這麼大,有時候就是因為太幸福,才忘記外面的國家和人民,因為福報不足為了生存而壞事做盡,只可惜現在這種時代,不一定會出現那兩位國王,把他們從那種環境帶出來。
很多時候需要珍惜,還有要乖乖唸經修行。我幾乎沒有出過國,但是我發現《地藏經》總是給我很多驚喜,當然也有驚訝《地藏經》講到社會上這麼實際的現象,就是一旦看到跟經文相近的壞事,基本上都是已經一發不可收拾的了,例如有國家全國人民幾乎誤入歧途這件事情。
所以要在福報夠的國家,學會控制自己的身口意業,心真的要知足。知足不是窮人拿來安慰自己、安慰別人的說法,而是拿來告訴自己、警惕自己,只要足夠就好,根本不需要再多,免得自己受到傷害,例如,因貪心被詐騙,或讓別人受到傷害,或是自己為了錢走歪路,跟大家共勉之。
(分享完畢)
大環境是人所造就的現象,同時環境也會影響人。我們投生在哪個地區、哪個家庭,都與過去世的造作、因緣息息相關,人生的遭遇並非偶然的機遇。
人如果投生在佛法較盛行之處,就比較有機會學佛修行。一般人若沒有佛法的教導,極其容易貪求世間的利益與享受,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內心充滿貪嗔癡,造作各種不善之業。佛菩薩憐憫眾生,不辭辛勞來娑婆世界,為我們講經說法,讓我們遠離三惡道,能夠離苦得樂。
然而,眾生根性不同,有的人善根薄弱,就容易被不好的風氣影響而走偏。《地藏經》對於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習性,講得很透徹、實際。《地藏經》:「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若不好好修行學佛,不矯正自己的心性,不僅僅下一世很難投生在有福報之地,甚至極可能淪為三惡道的常客。
娑婆世界是一個大染缸,我們在這個地方,心要被染成什麼顏色,取決於我們心中對善業或惡業的堅持,哪一方比較多。在分享文提到《地藏經》講有一個地區的人民多造眾惡,地藏王菩薩的過去世為鄰國國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六祖壇經》云:「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反觀我們自己,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們身上的各處眾生,若心念偏向貪嗔癡的惡念多一點,身口意就開始造惡,若心念可以守五戒,願意遵守《地藏經》及佛法大乘經典的教誨,便是讓自心眾生棄惡從善。
佛法一直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佛告訴我們因果輪迴的真相,讓我們知道要守好身口意,進一步能夠善護念、斷惡修善,脫離輪迴之苦。《六祖壇經》:「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如有緣人所分享,我們要珍惜能夠生長在有佛法推行之處,願意接觸佛法與修行,這是我們的福報,要善用珍惜這樣的福報,好好地在這一世鍛鍊與修正心性。《地藏經》:「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我們的習性積累了多生多世,一不小心很容易就會迷失,迷惑造業,變成多造惡業的眾生之一,因此我們要勤誦經典,依經典教義修行,提醒自己不要誤入歧途。
人生當中都是苦樂交錯的,修行讓我們不會一直追求慾望的快樂,遇到生活的苦境,能夠懂得守好本分努力,不作損人利己的事。《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人生是苦海,要好好修行才能脫離;修行,就是修正行為,要如何修正行為?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盲點,並改善它、超越它。」我們人生中已經有這麼好的佛法經典陪伴,一定要多加善用珍惜,不空過此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