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過程中難免會碰到許多問題,讀了釋淨空法師的書,回想到了以前問過 阿伯並已解答的問題,現在將書的內容及阿伯的話的話大概寫出。(以下內容修改取自《學佛問答()》,釋淨空法師講述)


1.自從閱讀《往生論》後,不再想與外人接觸及閒話家常,只願在家中靜修念佛,請問這樣是否太執著?如何能恆順大眾?

    答:初學人執著有好處,因為自己的功夫還不得力,要著重修持。儒家也講『擇善固執』,所以初學應該要執著。何時才能恆順眾生?自己有定功,不受外緣影響、誘惑時,就可以恆順眾生。如果見到五慾六塵的誘惑,還會起心動念,你就隨順就會造業。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很多。


    我當年學教,李老師就限制我們,未到四十歲不可以到外面講經,是怕我們受不了外面的誘惑而墮落。這是老師對於學生的愛護,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自己能不能禁得起考驗?禁不起,就保守、固執一點好。


2.弟子對於基督徒的家人不禮佛等諸多意見,請問是否應以默然回應?

    答:可以。你有能力,就要跟他講清楚;沒有能力,就默然待之,不要與他起爭論,因為他不了解事實真相。在新加坡,有許多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都在讀佛經,都想了解佛法,這是好事。


3.平時我不喜歡與人接觸,有人打擾我做功課,我便生煩惱,請問我該怎麼辦?

    答:他打擾你做功課,你要慈悲一點,因為他不懂,你要原諒他,不必生煩惱。我們用方便法來迴避就好,盡可能不影響自己的修行功夫。


4.家人都不信佛,請問要如何宏揚佛法?又要如何處理老人後事?

    答:幫助眾生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將佛法一一介紹給一切眾生。家人都是你引渡重生的對象,而且家人可能特別難渡。既然做一家人,總是有緣,如果沒有緣,絕對不會變成一家人。因此,你要有善巧方便去幫助他們,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學佛後的身心變化,如果家人覺得你學佛後變了一個人,便會令大家歡喜,令人讚嘆,他們就會來學佛了。


    學佛後對家親眷屬要格外用心,決定不要說他們的過失,要讚揚他們的善心善行。他們會發現你學佛後,懂得孝養父母,尊重長輩,和睦兄弟,愛護晚輩,你真誠的慈悲流露出來,家人看到怎麼不感動?等到他們向你請教的時候,你再把佛法的道理細講給他們聽,他們就全得度了。


    千萬不可以學了佛,看到家人不如法就說:『不行!你破戒了,將來要墮地獄。』那家人都把你看作冤家對頭了。學佛要有智慧,看到什麼人該說什麼話,要有技巧,要有分寸。所以,一個人學佛,真是一家人都有福。你要如何去落實,去教化家人?就是把佛陀經典上的教誨,統統做到就行了。


5.古大德要求我們不見他人過,若在日常見到同修有毛病,請問是否應當給予提醒

    答:這是道義,應當提醒他、幫助他,但是要有智慧、善巧。提醒,規勸別人時,最好沒有第三者在場,否則會令他感到難為情,也會傷害他的自尊。


6.我認識一位老修行,但他不斷的犯戒造業,請問我是否應該繼續替他掩飾?

    答:你最好把這件事忘記,就是功德無量,會得清淨心。若放在心理,你想一次他犯戒,就是自己犯一次戒;想他造一次業,就是自己造一次業。他在身口上造業,你在意地上造業。惠能大師言:『若真修道人,不問世間過。』如果能做到這一句,這一生道業會成就;常將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就毀了自己的前途,來生決定墮三惡道。你心不清淨,沒有什麼掩飾不掩飾,這是自己嚴重的過失。


7.在工作環境中不得不聽到一些邪知邪見,因而難免落入印象,為此生煩惱,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這個問題新加坡許哲居世就處理得很好。她說:『我見到不善的事,聽到不善的言語,都像在馬路上看到陌生人聽他們說話一樣,沒放在心上』由此可知,不把它在心上就不會生煩惱腦。要怎麼才不落印象?陌生人從馬路走過來,有沒有看到?看到,但是完全不記得。有沒有聽到他們說話?聽到,但講什麼都不知道。這樣就是沒落印象,是好方法。


8.有冒牌的出家眾出現在熱鬧的場所化緣,請問我們是要學習高僧道安法師甘願受騙而如如不動,或者是遙送ㄧ句『阿彌陀佛』與他結緣?

    答:兩者都好。你布施供養與他結個善緣,你知道他是假的,你並沒有受騙。或念幾句『阿彌陀佛』與他結緣也很好。


9.我這一生決心要往生西方,然而我沒有發願要我的丈夫、孩子共同護持讓正法永住不滅,請問這樣對嗎?

    答:這是你自己的心願,不能勉強家親眷屬。家人相不相信還不知道,所以只能自己發願。我們只有勸勉,不寄託任何希望,這與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一樣。因為希望太多,失望就多,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10.請問炒股票是善業還是惡業?

    答:如果是屬於賭博,學佛人不該去做;如果儲蓄是可以的。真正學佛人不要存錢,存錢是錯誤的。世間許多苦難人缺錢,你有多餘的錢存起來,不去幫助他們,這不應該。佛教導我們,肯幫助別人才能真正得到財富。


    財富從哪裡來?從布施得來,愈施愈多。股票賺的有限,拿去布施,賺的就更多了。可賺的再多,都不要去享受,一享受容易墮落。佛教導我們要『捨得』,你所得到的再布施,你的福報永遠享受不盡。有智慧的人在物質生活的享受,只達到一個普通水平就知足,把多餘的布施給苦難眾生,這是行菩薩道。所以,最好不要儲蓄財富,應當散財。


11.請問被人誤會是否要解釋清楚?如何判定在何狀況下需要解釋?

    答:視情形而定,有些誤會必須要解釋,也些誤會可以不必解釋。是否該解釋,判斷的原則就是在利益對方,有些解釋對於對方有益,有些不解釋對於對方有益,只要『不為自己,專為對方』,依此標準而定,就不會錯誤。


12.學佛要達到無心境界,請問無心境界是否事業也不要努力了?

    答:佛家講無心的境界,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不要做,那是錯誤的。就像我們講的『放下』,有些人把它誤解了,把工作辭掉什麼都不幹了,現在沒有錢,生活成了問題,這也是完全會錯意。佛菩薩教導我們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之心,不是把什麼事都放下。


    『無心』的意思,就是無妄心有真心、無惡心有善心,不是連真心也沒有,善心也沒有,這就變成木頭人,那就錯了。大乘經講『無心』,是指無妄心的意思,也就是無妄想心、無分別心、無執著心。而真誠心、清靜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是真心,這個心有,與這五種心相反的沒有。


13.如何利用工作閒暇念佛?

    答:工作期間可以佛號、咒文不斷,如果是機械操作,不需思考的情況,不妨礙念佛。凡是要用思考的工作,必須將佛號、咒文放下,專心工作;工作完了,才專心念佛。這樣工作也好,佛也念好。


    若要放下世緣,一心念佛,這要看自己的環境。若是條件具足,生活沒有問題,家庭也沒有問題,可以這麼做;不具足就不要勉強,勉強會生煩惱。假若你放下一切,家庭生活有問題,這就不行。在家同修不但要會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家人,應當給社會一個好榜樣,不要讓世間人看到:『那個人學佛學呆了、學迷了,連家都不要了』,讓人造口業,這個不可以。

(以上內容修改取自《學佛問答()》,釋淨空法師講述)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