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覺林師姐自述,來文照登:

 

    我去過印度幾次,那裡的社會、習俗、規範等,仍保留相當傳統的樣貌。女性穿著古代的服飾,髮型因婚姻身份而有區隔。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女性嫁人,會在額頭髮線分際點上紅點,表示已婚的身份。諸如此類的風俗,配戴珠寶的意義等等,在印度可謂多如恆河沙,因為部落、種姓制度、宗教等,都太過複雜了。

 

   最引我注意的,是印度教女子的髮型裝飾。每當他們去寺廟祭拜完印度神明後,女性會在大大的辮子上,綁上一大圈供完神明的花串,像是夏威夷花環的那種。在她們烏黑捲曲的辮子上,兩大串香花,密密地串落在頭髮上,形成強烈的對比,濃烈的茉莉花香更是撲鼻而來。當時我只想,這麼大串的香花綁在頭上,一定很重。

 

    幾個月前,接觸精舍開始修行,念經是每天必做的功課。傳統的佛經摺本,字體是密密的,標點符號在旁邊,並不明顯。剛開始念經的時候,因為不熟悉經文,讀起來很吃力;我心裡默默地想,為何佛經的排版會是這樣子的…。

 

    直到有一天,讀到聖嚴法師的文章,說到「佛經」在印度梵文裡,稱為Sutra(修多羅),意思就是「智慧的花串」。這時候,印度女性頭上密密的花串與佛經的字體排版方式,才在我心中聯結起來。

 

    我覺得最特別的,是佛經在梵文的意思,竟然是「智慧的花串」。佛經,是 佛說過的話,蘊含著 佛的大智慧。「智慧」在我們一般人的理解,通常是抽象而且意識形態的概念,是某些人對待某些事物,其個人經過理解、衡量狀況並融合經驗的適切作法。但「佛經」在梵文原意,竟然是串串香花,有形象悅人眼目,更有香氣令人心曠神怡的。密密串起的香花,傳遞出一個接著一個的智慧意念,連續不斷。這其實是非常合乎邏輯的事,我們人的念頭,都是一個接著一個,念念不斷,前念影響後念,除非斷了某些念頭,否則,永遠受制於前念。

 

    在我有這層理解之後,當我念經的時候,我腦海中出現的圖像就是:「 佛說出口的話,成為一串一串的香花,化做智慧的花朵,綻放著馨香之氣,進入我整個人的裡面。」

 

    一般人看到此,多半以為這是譬喻;但不理解,其實這就說明了佛經的力量,可以度眾生脫離苦海、解因果、消業障、開智慧、累積福慧,證得菩提。這也是何以部部佛經可以用來持誦,達到不同功效並廣度眾生的原因。

 

    在我們每天所說的話語中,身口意業往往造業,何能清淨而有功德?所以才說,當我們念經的時候,就是在累積功德,因為比較沒有心思、行動能力來造業,當然就能累積福德。

 

    前陣子讀到社團中一位師姐的文章,她分享了如何做到言語的美、妙、善。她說:「先練習做到同理心。因為每個人背景不同,因此造就後天性格的不同;要能做到言語的美妙善,必須從培養同理心做起,才能事半功倍。」

 

    看完她的分享,忽然聞到淡淡的茉莉花香,感動了我。因為有好久,在生活中,我不曾感受到同理心了。而她的文章能分享出這樣的內容,說明她有這樣的學習與體驗,真正能做到理解他人的苦。這真是令人珍惜的特質!因此,她內心的美善,才能透過語言的力量,產生茉莉花香之氣,觸動我的心。

 

    近來社會風氣敗壞、媒體開放,不用我闡述,諸位皆能體會惡語所帶來的負面力道有多強大,令聞者如凌遲刀割、生不如死。最主要還是語言背後所承載的惡意,這是最傷人的。

 

    語言文字本是溝通的中庸媒介;要讓它成為綻放芬芳的茉莉花?還是傷人的荊棘?一切得從「心」做起。就如同師姐所分享的,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造就後天個性的不同,使得每個人在運用語言文字上出現差異性。其實,這背後最深層的意義,在於我們每個人受到累世因果業力的影響,形塑了我們的背景、影響了我們脾氣、喜好、天性等等。

 

    常聽到一句話,「眾生怕受果報,但 佛菩薩怕造因。」佛菩薩脫離業、六道輪迴,所有的身口意,全都清淨。因此, 佛菩薩所說的話,才能充滿智慧與開示眾生的力量。

 

    如何能讓自己的話語不僅有智慧,還能充滿芬芳之氣?這不是說說安慰人的好話,也不是說些甜言蜜語就可以的。

 

    〈覺林菩薩偈〉末四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語言是「心」顯露於外的臉孔。一個人的心美,誰看得到?雖然方法很多,但我們可以這麼說:語言,是心的五官。唯有心美的人,發出的話語,才能猶如花朵般的美麗。這樣的人,也才能讓人感受到他真正的美,而不是表象的美。

 

    願我們所有的人,今後在選擇服飾、包包、珠寶等物品,打理自己的外表時,更能想想,我們的心今天長得如何?我們說的話,是否是發自內心的花朵,美麗而動人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因果.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