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以下為每週牟尼精舍銀河大手印社團成員文章導讀心得分享,也請您看過文章後細細省思,並可參考下列心得,用其他角度切入,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共同成長!

 

阿伯的話(一)明心見性

以下為文章網址: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158147972

 

下列為成員分享內容:

(1)人來到了這個世間,因起心動念而起了貪、瞋、癡心,大家都一樣,凡事由心起,大家都會有煩惱、執著,如要明了知,唯有覺悟、徹悟心性,所以我們要去慾、忘除煩惱,開智慧、時時觀心、時時懺悔,慢慢的達到明心見性,早日開悟。

 

(2)戒要真確守好,守十戒,廣結善緣。並且慢慢放下,誠如 阿伯說的:修到後來記憶變差,但悟性提昇,會慢慢理解清淨。若真要解釋,我覺得就是「經驗」,真的身體力行了,都知道沒什麼好執著了,自然不執著了,心真的澄澈了,就是明心見性。

 

(3)猶記得唸書時上高數課時,高數老師說過,大意如下:「東西學來就是要忘記的,學到了吸收後就忘記!」

    這句話與上述分享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內化吸收後成了一種自然不過的事,當下次再遇到時,會自動被開啟而後自然的應用,也就是師兄說的經驗。

 

(4)熟讀轉載自信德慈善會「明心見性」一文,感嘆古來高僧修為之精深,窮我一生之力也難望其項背,用一偈大家耳熟能詳的禪語分三階段來闡述我的心得:

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本階段是「凡夫」的境界,此時你從眼、耳、鼻、舌、身去觀察所見的山河大地、人事物等,與一般人所見沒有差異,只能得到一個名、相上的東西,所以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這階段會執著於外面虛妄的境界為實有,被我執所蒙蔽,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及自己本具的心性,所以「開悟」前的人就是這層境界。

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本階段是「明心」的境界,如文中所言:「心物既虛幻而一切不可得,我人一旦夢醒得知身心世界本空」。舉凡世間種種事物,都是成住壞空,無常遷流;昨無今有,今有明無,所以山河大地、房舍財富、父母妻兒,一切事物或現象都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猶如《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階段修道之人修到返照自心,從自性真空當中,知道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3.「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本階段是「見性」的境界,如文中所言:「並不是用凡夫俗眼去看東西,而是用心地法眼深切的體會與領悟」。「凡夫」時見山是山,執著於外在的形體;「見性」 後見山還是山,此時卻領悟了山與水的本性與本質,呈現了內在的含意。山,何以有高低?水,何以有波浪?反觀自照,而能由疑生智、由智生慧,超越外境而觀自在,由自性生出般若之智,此時才能領悟證得。只要真的見性開悟,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時時刻刻,都在定中,領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已達「證道」。

    修行雖然有八萬四千法,然最終的目的,不外乎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人字好寫,難做;心字簡單,難懂,我的境界只到見山是山,同修師兄姐你們見到什麼呢?

    明心見性心得分享,看起來都懂,但是做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切去懂得,自己的所作所為與他人的所作所為,從中找到自己的缺失並改進才是最重要的。

 

(4) 如來觀三界的種種如夢一樣,所以,要徹底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只有這念心才是真實,這念心是「無得無失」,「頓悟自心」就是「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性,心性即是如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佛法中最究竟,最真實的無上道。

    我覺得這些文字看起來很簡單、很淺白,但是我都沒做到,真正實行起來,有些許難度。覺得自己好像偽善者,修的是這樣,而做出來又事另外一回事,關於修心方面,真的還很差勁。

   

(5)我其實沒有特別的想法,其實就人家說什麼做什麼,人家沒說什麼,自已找事做;人家說不好聽的,自已反省;人家說好聽的,那跟毒蛇一樣,要更小心,自已最容易被虛榮心帶下地獄!

 動則修福,靜則修慧.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