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以下為每週牟尼精舍銀河大手印社團成員文章導讀心得分享,也請您看過文章後細細省思,並可參考下列心得,用其他角度切入,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共同成長! (心得中有部分為師兄姐引用資料,但將只作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以上告知)

 

〈破除殺生祈福之邪見〉,以下為文章網址: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post/158124839

 

以前家裡逢年過節拜拜都要準備牲禮,若遇到大節慶更是沒完沒了。但近幾年,因為經常拜拜完冰箱都冰滿了牲禮,後來,媽媽發現有麵包店製作蛋糕三牲後,每逢拜拜就會以這種三牲來用,減少了殺生的可能。期望未來,可以更進一步,達到全素的目標。

    至於,喜宴部分,隱隱約約會感到不舒服,幸好,現在參加喜宴的機會不多。若有出席,感到不舒服時,會看狀況灑淨水並告知「個人業障個人扛」,更告訴對方若能以討報到對方改善自己,也不失為功德一件,這樣更好,才更用機會讓對方因果債功德還。

 

吃素其實就是常養我們的慈悲心,也是同理心,並不是只為了身體健康,就是一種同理心,苦其被宰殺之物命的悲心,試想我們有時在工作上偶爾跟同事因為意見不同,看事情觀點有所不同稍起衝突,難免心裡就會起嗔念(這是不好的應當逆來順受,破我執,努力中),何況今天我是要你的命,還切你、剁你、炸你、吃你,以同理心來看誰也不願受此苦楚,拿別人的命來祈求福報,怎會如願呢?而且還得揹上命債,今有幸得人身,聞佛法,遇見精舍這個平台,更應努力酬還宿債,努力的修正自身行為,擊垮宿世的惡習,努力培福與所有眾生結善因緣,進而把所學所知一切佛法善知識廣宣流布,才不枉此生能得人身,聞佛法,不然再墮三惡道便不知何時能再得人身,聞佛法,且聞佛法還能信受奉行,真的很難得大家一起來加油。

 

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家裡拜祭神明不應該用三牲。一直以來,家裡都是跟隨著民俗信仰,該拜祭時整條巷弄甚是熱鬧,家家戶戶在門口立起桌子,桌上各種三牲甚是澎湃,今天知道拜祭求福不以葷食,殺生造業。自然會告知家人與身邊朋友,不要因求福反而造業,而我也開始每日一餐素食,漸漸修正自己,修慈悲心,現在看到桌上的美餚,內心甚是不捨這樣一個生命,卻淪為盤中飧。讓我想起網路上一位三歲小男孩的影片,他解釋了為何不吃肉,看完,讓人自覺不如,慚愧感動不已。

 

未深入學佛時,並不明白因果,也從小以為豬、鴨、雞、魚等動物天生就是要給人吃的,所以,見其被殺時,不覺得有何不妥。

    深入學佛後,明白天地萬物各有其生存的權力,而我們憑什麼因為我們是人,而就傷害了它們。只要是眾生,自是平等,若因為人仗恃著體力、智力、權力而傷害它們,那我們與未受教育的野人,又有何不同呢?

 

以前自己小時候在許多傳統節日要祭祀時,總是會看到長輩的親戚們, 以葷食去祭祀,小時候也覺得理所當然,跟大家一樣都覺得那些牲禮是一種敬意跟誠意的表現,求人幫忙,當然要有回報。

    等到年歲漸長,因為機緣而有幸接觸到了佛法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社會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若不是佛法的指引讓佛弟子有幸破迷開悟,瞭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許就會被社會的傳統習俗給推著走。

    佛法告訴我們因緣果報以及緣起性空的道理,任何的事情都是仗因托緣而生,因此殺生祈福在自己小時候看起來跟其他大人一樣覺得好像很自然,

    有所求當然要表達謝意,但是就如同《藥師經》中所說得:「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

 

為了祈福而殺生,反而徒為自己增添罪業,人人都想讓自己的命運往光明的方向走,只是無奈因為知見的偏差,沒有因緣能得到正法的指引,欲求福、反添禍,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除了殺生祈福這樣子的傳統觀念之外,在過去的社會上也常常出現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觀點看法,不然就不會有成語被流傳下來諸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好人長命,禍害遺千年」等等迷思。就是因為人們認同這樣子的觀點看法,這類的話才會從以前一直流傳到現在仍然讓我們這些後人聽到,大多數的人們因為沒有因緣得以瞭解佛法的三世因果,才會產生這樣諸如此類的邪知邪見。知見的觀念引導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造就業因。破除邪見,樹立正知見,真的很重要~!

 

外婆在我小學一年級時過世了。印象中母親常常喃喃自語地說,如果要幫外婆延壽,需要殺豬殺羊祭拜天公才能延長壽命,母親總是埋怨家貧無法買得起那些牲畜來幫外婆延壽。現在接觸佛法後,慶幸當時家中經濟不好,減少殺生,不然外婆往生後罪加一等。又多了好幾條業障。認識精舍後得知可以用誦經的功德延壽,而又不造業。佛法果真是世上最圓滿之法。

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