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有擁有的煩惱;無有無的解脫-靜思語心得分享

 

    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以下為每週牟尼精舍銀河大手印社團成員靜思語心得分享,也請您看過靜思語後細細省思,並可參考下列心得,用其他角度切入,學習別人的智慧經驗,共同成長!(心得中有部分為師兄姐引用資料,但將只作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以上告知)

 

    靜思語:擁有有擁有的煩惱;無有無的解脫。。

 

    下列為成員分享內容:

 

人生在世,每個人執著在乎的點都不同:有人愛財、有人愛名、有人愛利、女人則是愛美貌。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特別在意她的臉蛋和身材,明明大家覺得夠美了!她卻說:「還可以更好!」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執著?以佛家觀點來說:「觀身不淨!」人一旦沒了呼吸和心跳,肉體也將面臨腐壞,再美又能如何?也是一堆黃土!不如把這時間和金錢拿來消業障最實際,奈何想通的能有幾人?就像每間房子裡幾乎都會有原地主菩薩,因為執著房子和土地不願離開,這也很可憐!學佛--學修心!如何讓自己的心自在不雜染?該是此生最大的功課!

 

讓我想起陳雷大哥的「歡喜就好」這首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歌,細細的聽才會發現好有智慧!歌詞如下:「人生海海,甘需要攏瞭解,有時仔清醒,有時青菜,有人講好,一定有人講歹,若麥想嚇多,咱生活卡自在,歸工嫌車無夠叭,嫌厝無夠大,嫌菜煮了無好吃,嫌某尚歹看,駛到好車驚人偷,大厝歹拼掃,吃甲尚好驚血壓高,水某會兌人走,人生短短,好親像塊七逃,有時仔煩惱,有時輕可,問我到底,腹內有啥法寶,其實無撇步,歡喜就好。」

    靜思語主題--恰如歌詞中所提到的:「擁有有擁有的煩惱;無有無的解脫。」別為今天錯失了一筆生意上的大訂單而苦;別為了感情因素而苦;別為了自身利益而苦;別為了「得不到」而苦!因為把「無常」套用進來後,心情漸漸的就會平緩一點,因為我們放下了!放下了執著,「無常」一到,什麼也不是我們能擁有的,唯有的只是一身業!

    人活著就要經歷生老病死苦,再美再帥都會老、會病、會死。有錢沒錢的人,都有煩惱痛苦。人到終老,一切努力追求的全都帶不走,只有帶走這世所造的業和功德,那我們還在追求一切不存在的東西?擁有財富怕遭殺生之禍;擁有愛情怕遭小三破壞;擁有親人怕生死離別苦。這一切不是擁有有擁有的煩惱嗎?俗云:「人一生走來都是業力匯聚而成!」了生老病死的真理,就無所求,無有無的解脫! 願斷一切惡! 願修一切善! 願渡一切眾!

 

人所有的煩惱都是起因於「執著」。《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執著於有形的一切法--財富、健康、情愛,煩惱真的是源源不斷,唯有真正體認萬物生滅有其循環;而不滅的是因果業障隨身,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才是真正往解脫的方向邁進。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明師難遇。」所謂「明師難遇」,主要是告訴我們:「善知識」不容易覓得。真正的「善知識」,能夠示人以道以德、以學以藝。「善知識」必須要有一顆悲憫的心,而且能夠引導我們至向上、向善的道路。並且要有正直的性格,對於不好的,能夠指正教導;對於好的,能夠讚美與欣賞;而且還要能夠明辨是非,分別善惡的巧智慧心。除此之外,對所有的人事物,能夠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具備以上諸種條件之後,才堪稱為「善知識」!

 

「學佛」能讓人明白空性,凡事都是因缘和合。成、住、異、滅、生、老、病、死無一能倖免。一切有為法,終究成夢幻泡影!外境的一切就會看得很淡。因在這世間,人是來藉假修真。所以「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榮華富貴、錦衣玉食,是一般人嚮往擁有的生活,但是一旦擁了這些,就真的很快樂嗎?反觀一些較不富足的人,他們樂天知命,恬淡知足。為了擁有這些財、色、名、食、睡,終日煩惱奔波,一旦得到了,又害怕失去,煩惱是無盡的增長。捨去追求莫須有的事物,回歸平淡無爭的心,人心其實可以很簡單;捨去多餘的妄想執著,即使「沒有了擁有」,卻有一種「無」的灑脫自在。

 

擁有得多,不代表就會快樂。一個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心裡有著太多的放不下。我們總是認為,擁有越多,就越快樂。可是,就如《莊子》所說的:「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一個人的慾望太多,就會缺少智慧和靈性;而一旦缺少了智慧與靈性,煩惱就來了。會起煩惱,是因為慾望無法得到滿足,所以,貪慾過盛,是煩惱的來源,只有斷除慾望,才能斷除煩惱。

 

世事皆有正反兩面,人生在世,有人為了金錢、為了情愛、為了各式各樣理想需求,苦求不得作繭自縛,終致墮落沉淪而茫茫不知所終。有人為「財」,拚搏一輩子得到了,可是當認為足夠時,卻為了健康而煩惱;有人為了男女情愛,耗費了大把青春、時間、及金錢,好不容易得到了,卻得耗損更多的精神去維繫彼此之間的感情,這不就是擁有有擁有的煩惱嗎?這就是當下許多人會得躁鬱症、憂鬱症的原因吧?學會努力去做,但也要學會適時放下,這才是處世之道。凡事只要盡本份努力做好便是,不要對結果過份的強求,不屬於你的就算得到了,也是另類煩惱的開始。「無」也並不代表就是失敗或一無所有,而是代表另一種境界的體悟。換種心境來說:懂得抛開過去對「無」的思維,那麼就不再是失去,而是種獲得了。以上為個人分享,感恩!

 

以前常常人家有的我沒有,就會忍不住羨慕別人,後來我朋友常說:「單純的人就不會煩惱很多事情,心思細膩的人可以關照很多人,但會容易想太多,牽絆住自己。」小時候常常會羨慕,可以把很多事情處理得很好的人,但當自己越年長,注意的細節變多之後,卻發現如果掌握不好,卻是苦了自己,因為設想過多。

    孔子言:「中庸,既不為之過,也無不及者為中。」真的是很好的處世之道,其實不用羨慕別人有自己沒有的,因為擁有有擁有的煩惱;無有無的解脫。不管自己是有或是無,都應該適當即可。比方心思細膩,但不需要太過神經兮兮,顧慮太多反而就是超過了;而單純的人,也別什麼想都不想就去做,這樣不顧一切也不太適當。如果真能做到「中庸」的精髓,無論我們是擁有或者無,或是從無變成擁有的狀態,只要持中庸氣度,自然就可以用自己的優點去造福更多人,而不該執著在有或是無的表象。。

物來則應,物去不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