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過程,除了每日定課與奉行斷惡修善外,您亦可多多參考高僧大德文鈔,學習效仿他們們精神與作為。以下為現代高僧 淨空法師的講法內容節錄,給您做參考,希望您多多參照與轉發分享:(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22819    

 

 佛法修學跟世間法的觀念不一樣,胡適之所提倡的為學要像金字塔,先要博,慢慢的精,這是世間的。佛法求學的方法,把金字塔顛倒,先專後博,是這個學法。最初都是一門深入,為什麼?你的心才能清淨。多的時候,必定起分別,心得不到清淨。自古以來,中國這些祖師大德,諸位看看《高僧傳》、《居士傳》,就曉得所有成就的人一生都學一樣東西,一門深入,入進去之後才求博。

 

 《華嚴經》就有很好的例子,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博學多聞。他一開始學,是不是這樣子?不是的,一開始學跟一個老師,老師是文殊菩薩,他專攻、專修,修一樣。一樣修成功了,在禪家講就是開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教下叫大開圓解,念佛人是得一心不亂,要修到這個境界;到這個境界就畢業了,告一段落,從此以後可以博學多聞。佛法修學就像樹一樣,它先有一個幹,然後慢慢有枝葉、花果,不是像金字塔。

 

 但是我們今天許多學佛同修弄顛倒了,用金字塔的方式,一開頭博學多聞,到處聽、到處看,搞得頭腦亂七八糟,理都理不出頭緒。問他是樣樣都懂,這是不錯,是個大佛學家!煩惱有沒有斷?沒有。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一點都不能斷,不能得定,不能開慧。他學那麼多,叫世智辯聰,那是記問之學,看得多、聽得多、記得多!不是從自己心性裡面流露出來的,這一點希望同修們要注意。

 

 我這麼多年來,在講席當中建議同修學一家之言,你會有成績。今天找不到老師,是真找不到老師,你所遇到的老師,大概也跟你差不多,也都是博學多聞的老師,也都是記問之學的老師。記問之學連儒家都不要,《學記》裡面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我們找不到老師怎麼辦?找古人。我們今天要學《彌陀經》找不到老師,找蓮池大師,這個註解是蓮池大師的,我們依蓮池大師這個註解就行了。

 

 你也許說,蓮池大師這個註解看不懂,實在講這不是難事情。我今天把我自己讀這個註解的心得跟諸位報告,我不講解,你們念這個註解也一樣,只要誠心誠意從頭到尾去念,不要著急,這個事情急不得的。古德常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把《疏鈔》從頭到尾念一千遍,你就會開悟。為什麼開悟?你不著急,慢慢的念,念上一千遍,你得定,你已經一心不亂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成功了,這有道理!

 

要先學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