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師姐自述,來文照登:

 

《無量壽經》教我們修行:「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因自己習慣使然 ,常會脫口說出某些話,後果有時會影響到人際關係。

 

舉個熱騰騰的例子:今天中午,公司同事聚餐,有位ABC同事,把連皮的玉米,丟到火鍋裡頭煮,一看便知道他不知道這蔬菜要怎麼吃,對面的女同事發現後,跟他說:「這東西不是這樣吃的。」他又撈了出來。我看到後也是有點驚訝,但沒說什麼。誇張的是,坐在他周圍的同事,完全沒間斷地輪番嘲笑他20分鐘之久,笑到他都不敢反駁了。

 

我想他會有這樣的遭遇,是因平時對於不了解的事情,他總是胡扯瞎扯一通或是沒話找話說。或是沒來由地亂打聽一些事情,且有時說話批評到別人,還不知道。很多人怕被他害到都不敢跟他說話了。他剛進公司時,因身分特殊頗受歡迎,但不到一年,大家看到他都紛紛走避。

 

而我也發現平常同事們的對話會互相酸言酸語,你虧我、我虧你,大家視為稀鬆平常。如果有人在言語上獲勝了,表情都是得意洋洋,都覺得自己頭腦反應很靈活呢!,我發現自己也有這樣的惡習後,現在遇到被酸言酸語攻擊,就選擇不亂回應,或不再繼續當下的話題。有意識的用這兩個方法處理這類的狀況後,發現自己被虧的狀況減少非常多,果然「如是因,如是果」啊!如果還遇到這類問題揮之不去,就是干擾產生,需再請示佛菩薩原因了。

 

另外,跟公婆相處時,老人家不能接受的觀念,不再像剛嫁進去時,看到不對的事情會大膽薦言了。而選擇他們需要我提供意見再說出來,勉強提供意見,他們也不會高興,反而適得其反。這些口業上的過失,每天還是在犯,真的需要時時覺知!我也要告訴自己要變得更警覺一些,更警覺一些!(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師兄自述,來文照登:

 

    從茹素開始,就常遇到有人跟我推廣佛法,可是我都不輕易跟人學習佛法。不知道是內心高傲還是因緣未到,心裡都秉持參訪明師至少要三年以上。之前在北部念書,那時就已跟精舍結緣一年以上了,但還沒真正修行。偶然去北部某佛寺流通經書,覺得這裡菩薩特別親切,感覺很喜歡我親近,後來每週都到佛寺報到。有一日在那裡念經,一位婆婆跟我說: 「菩薩要你念經念慢點,不要趕經。」我說:「好。」內心半信半疑,但後來婆婆常常跟我轉述菩薩要教我的東西。

 

  此時也出現了另一個師兄,他說:「流通善書很好。」又說:「菩薩很喜歡你,才會要我們特意來提點你。」並說:「你有口業問題,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受,菩薩要你好好懺悔認錯。」並說了〈心經〉中的道理,要我好好修習心性。之後離開北部前,師兄和婆婆轉述菩薩的話並說了跟我很多很多有關我未來的事,還說以後會遇到很多和很好的修行緣,且修行緣快到了!

 

  我跟菩薩很相應,有時我在想什麼,就算不擲筊,也知道菩薩要跟我說的話。後來真的有兩個修行因緣出現,隔沒多久(2015)年初靈巖山寺的機緣和2015(5月)牟尼精舍。果然佛寺那位師兄所言不虛,我的確遇到好的修行緣分。但他於去年1月多被告知,三個月後即將回去,果然去年四月他就圓寂回去了。

 

    在精舍請示:「真的有口業嗎?」開示:「有!今世所造的口業要圓滿,需誦持經文各240遍。」果然真的是有口業!所以深感口業最容易造業了。因為今世很努力,卻常常遭逢小人或吃悶虧,心生怨由,因而不滿造口業。整理一下我之前的口業:

 

1、是心直口快,吃點虧就會直話直說,想甚麼說甚麼,沒顧慮別人。

 

2、以前教人學美術和籃球時,教不會常用罵的。

 

3、青春期時叛逆,對父母和師長不敬,大人念我,我不高興但不會回嘴,私底下碎念而已。

 

4、大學階段年輕氣盛,對人不友善。

 

5、大學畢業之後因不順遂,怪天怪地,對神佛不敬。(但僅是私底下自己碎念。)

 

6、年輕時玩了四年線上遊戲,遊戲內容,就是打架還有互駡,線上遊戲本身設計讓玩家互相打駡,而在遊戲內中,可以和其他玩家謾罵和抵毀 。

 

   每每想起自己過往,真是悔不當初!難以接受以前的自己。

 

(分享結束)

 

師兄說到:「大學畢業之後因不順遂,怪天怪地,對神佛不敬。(但僅是私底下自己碎念。)」碎碎念與在神佛面前唸出來,有差別嗎?其實沒有差別,因為意念到了,祂們就收到了。如同誓言一樣,甚至有時只是講講,就存到阿賴椰識去了,時間到了就會發作,不可不慎呀!

 

    淨空法師:慎獨-起心動念鬼神都知道!一切萬事萬物統統是諸佛,《華嚴經》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中國老祖宗教我們「慎獨」,就是一個人在沒有人見到的時候,一個人在房間裡,你的思想言行都要端正,不能有一點隨便,為什麼?天地鬼神見到。現在我們知道,不但天地鬼神見到,你這個房間裡桌椅板凳都見到,你的牆壁、磚頭瓦塊都見到。為什麼?它統統都有見聞覺知,而且見聞覺知這個能量立刻就遍虛空法界,你怎麼能不慎獨!怎麼能隨便!隨便就不恭敬了。我們學普賢菩薩禮敬諸佛,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統統是諸佛,《華嚴經》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我們真的才體會到它的意思,情是有情,有情之外是無情,花草樹木叫無情,山河大地無情,自然現象無情,現在告訴你,這些無情有情眾生統統都有見聞覺知,你的起心動念能瞞過誰?(引用結束)

 

   《金剛經》云:「善護念」。善護念什麼?善護念自己的身、口、意。師姐文中提到的「口業」,您中了幾樣?這不是我們都會犯的嗎?沒有接觸佛法,真不知道原來我們每天都在「造業」啊!

 

    佛教認為,一切善惡均由於身、口、意三業所行,歸納起來為身三、口四、意三,善惡業分別有十種。

 

由身體行為造作的惡業有三種:

 

(1)殺生:將人或動物直接或間接或間接地殺害,或加以刑打、虐待、傷殘等也屬類似殺生造的惡行。

 

(2)偷竊:凡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財物,未經所有者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是偷盜。

 

(3)邪淫:與非夫妻關係者發生性行為,及從事與色情有關的行業和行為均屬邪淫。

 

由口(語言)造作的惡業有四種:

 

(1)妄語:即虛誑語。說謊、作偽證、不守誠信者均屬。

 

(2)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3)惡口:即粗惡語,用凶暴、惡毒的話罵人,粗口穢語。

 

(4)绮語:即無義語、雜穢語。花言巧語,阿諛逢迎,文過飾非,言不真實,或黃色邪淫之語等,使人心志搖蕩,想入非非,喪志頹廢。

 

由意(思想心理)造作的惡業有三種:

 

(1)貪欲:貪求財色名利等各種享受,貪慳,迷惑不捨。

 

(2)嗔恚:不如意即生氣怨恨,妒嫉心或蠻橫無理。

 

(3)愚癡:不信因果,是非不分,執偏以為是,乃成顛倒邪見;或心生諂曲,好奉承巴結等。

 

    廣欽老和尚:「對錯、好壞,嘴不要亂說,肚裡明白就好。」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說,肚子裡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無事也會變成有事,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老和尚又繼續說:「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厭嫌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癡。」

 

    當我們用一根手指頭指著別人時,別忘了還有三根手指頭指著自己。猶如「仰天而唾、如逆風揚塵還墮己身。」故與人好言,最快樂的是自己;與人惡口,最痛苦的仍是自己。

 

    要堅持!不要在人後批評說壞話,要多說別人的好話,因為這些話很容易就傳到當事人耳裡。在人我意見相左時,不要嚴厲指責、相互謾罵、不要爭論誰是誰非,更不要用言語去傷害對方的自尊,是要冷靜下來,相互傾聽對方的心聲和意見。有些人認為反正是自己親人沒關係、或朋友間自以為交情深厚,在言語間任意嘲弄戲謔,一不留意,就恰恰刺傷對方最在意的地方,於是友情漸漸消失,親人也可能反目成仇,最後成為不再往來的陌生人。

 

    「是非止於智者」,凡事要冷靜,要用智慧去分析,不論聽聞什麼,未經求證絕不可到處散播。要「時時檢點自身事,莫費工夫論他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們會有兩隻耳朵、兩隻眼睛,是要用來多聽聞善知識、多看別人的優點。為什麼只有一個嘴巴?是要我們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修好口德、不要把能說話的嘴巴,用在搬弄是非造口業。更要時時「觀心」,不是去觀別人、檢討別人,而是要觀察自己當下的念頭,是善、是惡?行為是對、是錯?

 

    「滿招損、謙受益」。兩舌、惡口很容易製造是非爭端、嚴重的甚至造成鬥亂、亡家喪命。《地藏經》云:「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譭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故應謹慎!無事莫把閒事聊,是非往往閒話生,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

 

    佛菩薩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惡行從身口意生起,一切的善、惡、禍和冤親債主的產生都存在於自己的行為、言語、思想和心靈裡。這才是我們必須要觀察的地方,就在這裡看著自己的行為思想是否正確,而無須搭車遠道四處求功德,因為最大的功德就是修清淨心!

所謂莊嚴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話﹔「即非莊嚴」,實際上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莊嚴。我們想像的莊嚴,一定是地方清淨,大家閉著眼一想啊,一定想一個甚麼都沒有,空空洞洞的境界。但是這只是你想像的,有這麼一個境界相,已經是不莊嚴了。絕對的清淨,絕對的空,絕對不是你想像的,是名莊嚴,所以叫做不可思議。.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