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蔡师兄现场请示开示时的精华淬句(由笔生纪录),欢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这些,事实就是如此,务必持续看,哪天就突然开窍了!

电子档案下载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wjgPbqyYMQDnDTpAfhKig5QhHXKeVMOg

◇◇◇◇◇◇◇◇

107.04.01现场开示阿伯的话精华语录

 

(修行篇)

1.神通只是方便法,人想真正改变,要靠自己的心性提升才能超脱,事事依赖神通祈求魔性消弭、恶习能转,那只是缘木求鱼,自欺欺人。

2.凡事尽力就好不要强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人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要成为成功的航海家,都要经过大风大浪的历炼,才会成长茁壮。

4.境绝心不绝,希望必相随;人要认命,认命后才能再造命。

5.愈是修行,对琐碎事的记忆力会降低,但对事物相的理解力会提升。

6.人世就是一种历炼,若在百折不挠中能够再超越,胜利成功就是属于您的。

7.修行的道路要以心「定」来行;对佛法要有「信、愿、行」。

8.用清净的心去念佛,自然与佛菩萨能感应道交;杂思妄念若太多,则无法与其相应。

9.吃素是一回事,修行是一回事,持戒又是一回事,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吃素不代表有在修行持戒,但不代表修行人不需要吃素持戒。这要搞清楚,用智慧去判断。

10.处于困难中能练出非凡,那才是不简单。

11.曾待过净土的人,都是有发过愿要再来渡众的;有渡众的话,祂们的果位能再提升,但菩萨不为提升果位才来渡众,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渡众。

12.静坐就是静坐,一念不生,一念不起,而念佛持咒是一种助缘,让心可以沉静下来。什么是「静」?刚开始是安静的「静」,可是坐到最后却是干净的「净」,那需要时间。

13.静坐,使摄心一致,外不攀缘谓「禅」,内心不乱谓「定」。

14.口渴才来掘井,通常是太晚了,平时有认真修行,即是最好的准备,否则等事情临头才要修,就已来不及。

15.人世就是无常,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处处可见,处处皆是。

16.凡事都要如如不动,莫随意就被感动;修行就是要把心志修到坚定。心定,则不随波逐流;心不定,则易随风起舞。

17.念大乘经典(如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可使正法久住。用心修,天龙护法会保佑您。

18.佛菩萨很愿意帮助我们,但佛助自助者,解铃还须系铃人。

19.人只要活着,就会继续考,意志要坚定,否则如沙上高塔,风一吹就东倒西歪。

20.年轻时,可多吃苦,多历炼,别老想着享福。

21.修行须专一,杂修灵散逸,如同武侠小说中,能练就愈简单的招式者,成就愈不简单。

 

 

(业障篇)

1.解因果就是要抽丝剥茧,渐渐厘清事情真相及源头,这样才能改善究竟。

2.凡事系因果相循,本世好坏,是过去世造下的果报;若欲平安,要自己维护,不是仰赖他人,需好好修行,不再造新殃,方能在未来得善果。

3.种如是因,得如是缘、如是果、如是受。遇到佛法,就应念兹在兹,把过去世的业障赶快消一消,来世才能看到光明,莫累世恶性循环。

5.业障若来讨,才华使不了,消业补福报,才智不得了。

6.用心诵经,前途光明。

7.念经消业障,本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显露,念书方能得心应手。

8.活得长不如活得圆满,是要从未修行,老来被业障牵着使病痛缠身、生不如死?还是无论年龄长短,活得安心自在就好?所以说,修行要到位,一切应由心出发。

9.人本来都是一张白纸,但因果牵缠,起了贪嗔痴念,白纸染上污渍,若再造新殃,也不愿意好好清理,白纸日久就变成一张黑纸。

 

 

(家庭/感情篇)

1.凡事不能只看表相。家财万贯的人未必幸福,因快乐是来自于富足的心灵,不是富裕的物质。

2.姻缘是累世牵扯下来的,非仅仅相互喜欢,就能结成。

3.成功的事业无法弥补失败的家庭。

4.品格不好的话,学历再高,对父母也没有帮助。

5.有缘,才会认识;凡事应以人品、脾气、习性做优先考虑,财产或长相都是其次。

6.虽是有因果相欠而结为夫妻,但此安排的重要目的是要双方能和冤释结(台语),故先消相欠因果,后补善缘,能增加彼此间的吸引力,家庭方能圆满。

7.若没有姻缘或缘份已尽,就要把万缘放下,好好专心修行。

 

 

(祖灵篇)

祖德好,子孙才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外灵/冲犯/魔性篇)

1.「感觉」有时是被魔所趁,被外道所干扰,故要用智慧和经验去判断,而不是用感觉。

2.家运不佳时,会常被冲犯,可多持诵经文或多做善事布施,可减少冲犯。

 

 

(社会环境篇)

1.年轻时有体力要多打拚,先苦才能后乐。

2.鸡蛋不要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分散风险。

3.人若是能做能动,就是一种福报。

4.社会是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人要亲近善知识;若无善知识牵引,遇事时观念易偏移,本来小偏,后来大偏。要遇到善知识也需要因缘善果,所以一切都是自作的因果。

5.人与人相处,要将心比心,尤其是对待离乡背井的人,因文化有所差异,凡事应以了解、体谅和圆融来相处。

6.读书要趁年轻时,错过这个时间,以后要念就较困难,但人是活到老学到老,莫因错过了年轻的时间,就荒废借故不学习。

7.书到用时方恨少,债到还时方恨多;善事要力为,恶事莫造做。

 

 

 一月加備註上傳  繁體_180201_0301 一月加備註上傳  繁體_180201_0304 一月加備註上傳  繁體_180201_03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