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包含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以下為<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希望您細細品嘗,並落實於生活,調整心態,轉變人生!相關文章連結如下,請多多分享流通:

 

 

原文:

竊聞淨土者,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書,可以包括無餘;廣說之,雖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諸祖師之妙義,亦詮不盡。縱饒盡大地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又豈能盡?良以淨土本不思議故也。試觀華嚴大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則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者,有由來也。文殊發願,普賢勸進。如來授記於大集,謂末法中,非此莫度;龍樹簡示于婆沙,謂易行道,速出生死。則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者,豈徒然哉?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注腳也。不但此也,舉凡六根所對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

聲香味等,何一非闡揚淨土之文字耶?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何一非提醒當人速求往生之警策耶?廣說其可盡乎?言一言統攝者,所謂淨也。淨極則光通,非至妙覺,此一言豈易承當?於六即佛頌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願行也。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淨土一切經論,皆發明此旨也。一偈者,讚佛偈也。舉正報以攝依果,言化主以包徒眾;雖只八句,淨土三經之大綱盡舉也。一書者,淨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為蓮宗之寶鑒。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機指示;雖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捨此則正信無由生,邪見無由殄也。(正)與悟開師書

 

譯文:

我聽說淨土法門,是暢說佛陀本懷最徹底的大法。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簡略來說,一言、一句、一偈、一書,可以包攬無餘;廣而說之,即使三藏十二部玄言,五宗諸祖師妙義,也詮釋不盡。縱然讓遍佈大地的所有眾生,同成正覺,出廣長舌,用神通力和智慧力,遍佈一切世界,滿懷激情地說,不間斷地說,難道就可以說盡嗎?確實是因為淨土法門本來就不可思議的緣故。請看看《華嚴》這樣的大經,是三藏之王,到了最後一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法華》這樣奧妙的經典,群經之首,也說聞佛即往生,地位與等覺菩薩相同了。如此看來,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淨土,就有來由了。文殊發願往生,普賢勸我們往生;如來在《大集》中授記,告訴我們末法中,不修行此法就難以得度。龍樹在《婆沙》中開示,說是易行道,速出生死。因此往聖前賢,人人都走這條道路,難道就沒有道理嗎?的確,所謂一代時教,都是念佛法門的注腳啊!不但如此,舉凡六根所對的一切境界,所謂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見聞覺知、聲香味等,哪個不是闡揚淨土的文字?寒暑代謝、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侶邪見,哪個不是提醒世人速求往生的警策?廣說可以說盡嗎?淨土法門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淨”字。淨極則光通達,如果不是到了妙覺菩薩的境界,此一字難道就那麼容易承當嗎?研讀一下天臺《六即佛頌》(理即佛——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名字即佛——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觀行即佛——念念照常理,心心寂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相似即佛——四住雖先脫,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分證即佛——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究竟即佛——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可知其中的道理。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信願行”。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滿所願而證所信。淨土一切經論,都是闡發這個主旨的。用一偈來概括就是《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舉出正報,依報的果也隨之彰顯,說出教化之主,徒眾自然也就含攝在內了。雖然只有八句,但淨土三經的大綱已經全部在裡面了。一書就是《淨土十要》,字字都是末法時代度人的橋樑,句句都是蓮宗的寶鑒。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機指示,即使是比喻為拯救溺水火焚之人,也無法表達出作者這樣痛切的心情。捨此淨土法門,則正信無法產生,邪見無法消滅。

 

0520 (2).jpg

0520 (3).jpg

0520 (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