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包含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以下為<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希望您細細品嘗,並落實於生活,調整心態,轉變人生!

 

相關文章連結如下,請多多分享流通: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3201188

 

原文:

 

溯自大教東來,遠公大師,遂以此為宗。初與同學慧永,欲往羅浮,以為道安法師所留,永公遂先獨往。至潯陽,刺史陶范,景仰道風,乃創西林寺以居之,是為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醜歲也。至太元九年甲申,遠公始來廬山。初居西林,以學侶浸眾,西林隘莫能容。刺史桓伊,乃為創寺於山東,遂號為東林。至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遠公乃與緇素一百二十三人,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命劉遺民作文勒石,以明所誓。而慧永法師,亦預其社。永公居西林,於峰頂別立茅室,時往禪思。至其室者,輒聞異香,因號香穀,則其人可思而知也。當遠公初結社時,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屬法門龍象,儒宗山鬥;由遠公道風遐播,故皆群趨而至。若終公之世,三十餘年之內,其入蓮社而修淨業,蒙接引而得往生者,則多難勝數也。自後若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曇鸞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作十疑論,極陳得失;著觀經疏,深明諦觀。道綽講淨土三經,近二百遍。善導疏淨土三經,力勸專修。清涼疏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自昔諸宗高人,無不歸心淨土。唯禪宗諸師,專務密修,殊少明闡。自永明倡導後,悉皆顯垂言教,切勸修持矣。故死心新禪師勸修淨土文雲: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云:參禪人正好念佛。根機或鈍,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雲:汝若念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禪師淨土說雲: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機。又雲: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得非淨業見佛,尤簡易於宗門乎?又雲: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證入。長蘆頤禪師,結蓮華勝會,普勸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賢、普慧二菩薩,夢中求入勝會,遂以二菩薩為會首。足見此法,契理契機,諸聖冥贊也。當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師,住持浙之昭慶,慕廬山遠公之道,結淨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歸依,為之倡導。凡宰輔伯牧,學士大夫,稱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餘人;其沙門有數千,而士庶則不勝計焉。後有潞公文彥博者,歷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將相五十餘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平生篤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專念阿彌陀佛,晨夕行坐,未嘗少懈。與淨嚴法師,於京師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一時士大夫多從其化。有頌之者曰: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至九十二,念佛而逝。元明之際,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或為詩歌,或為論辯,無不極闡此契理契機,徹上徹下之法。而蓮池、幽溪、蕅益,尤為切摯誠懇者。清則梵天思齊、紅螺徹悟,亦復力宏此道。其梵天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誰不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之弟子,作海會之良朋乎?(正)青蓮寺念佛宣言書

 

譯文:

 

追溯佛教東來,慧遠大師就以念佛為宗。開始與同修慧永,想要去羅浮,被道安法師留住,永公就一人先去了。到潯陽,刺史陶范景仰道風,就創建了西林寺讓永公住在那裡,當時是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醜年。到太元九年甲申,遠公才來廬山。開始住在西林寺,後來,因為同修的夥伴越來越多,西林寺窄小已經住不下了,刺史桓伊就為他在廬山以東建寺,叫做東林寺。到太元十五年庚寅,七月二十八日,遠公就與僧俗一百二十三人,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讓劉遺民作文銘刻于石,以表明念佛的志向。這時慧永法師,也加入進來了。永公居住在西林,在峰頂另外建立茅棚,經常去那裡靜坐禪思。到茅棚的人,都能聞到一種特別的香氣,因此就把那裡叫做香穀,這樣看來永公的境界也可想而知了。當遠公剛開始結社的時候,即有一百二十三人,都是法門龍象,儒宗泰斗。因為遠公的道風遠近聞名,所以大家都群趨而至。如果總結一下遠公一生,三十多年之內,進入蓮社而修淨業,蒙接引而得往生的人,就多得數不勝數了。自他以後如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等諸位大師,沒有不以此淨土法門來自行化他的。曇鸞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作《十疑論》,極陳得失。著《觀經疏》,深明諦觀。道綽講淨土三經,近二百遍。善導疏淨土三經,力勸專修。清涼注疏《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說《四料簡》直指即生了脫之法。自古以來諸宗高人,無不歸心淨土。只有禪宗諸師,專門致力於密修,很少有人闡明淨土法門。自永明大師宣導修淨以後,禪宗大德都紛紛開壇演教,懇切勸大眾修持淨土了。故死心新禪師在他的《勸修淨土文》中說:「彌陀很容易念,淨土很容易生。」又說:「參禪人正好念佛。根基如果愚鈍,擔心今生不能大悟,就暫且先借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說:「你如果念佛,卻生不了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禪師在《淨土說》中告誡我們:「洞下一宗,都注重密修念佛,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憑藉念佛法門,可以走修行捷徑,正是按《大藏》所說,接上上根器,兼收中下根器。」又說:「宗門內的高僧大德,已悟不空不有之法,仍立志孜孜不倦專修淨業,這難道不是說明修淨業見佛,比宗門要簡單的多嗎?」又說:「不管是佛是祖,還是在教在禪,都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都能證入。」長蘆賾禪師,結蓮華勝會,廣勸僧俗,念佛往生,曾感動普賢、普慧二位菩薩,在他的夢中要求加入這次殊勝的法會,禪師因此就以二菩薩為會首。足見此法,契理契機,諸聖都在暗中讚歎啊。宋太、真二宗時期,省常法師在浙江昭慶做住持,追慕廬山遠公的道風,結淨行社;王旦(文正公),首先皈依,為之宣導。一切大小官吏,學士大夫,自稱弟子而加入淨社的,有一百二十多人,加入的沙門有數千,而普通百姓就不計其數了。後有潞公文彥博,歷任仁、英、神、哲四朝的官員,出入將相五十多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他平生篤信佛法,晚年向道更加用力,專念阿彌陀佛,晨夕行坐,從來沒有鬆懈。與淨嚴法師,在京師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一時士大夫多隨從而感化。有歌頌他的人說:「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至九十二歲,念佛而逝。元、明時期,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等大師,或作詩歌,或為論辯,無不極力弘揚這個契理契機、上下通達的念佛法門。而蓮池、幽溪和蕅益大師,尤其真摯誠懇。清朝有梵天寺的思齊、省庵法師,紅螺山徹悟禪師,他們也極力弘揚此道。梵天的《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的《示眾法語》,都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然能夠信受奉行,有誰不會離開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的弟子,作蓮池海會的良朋呢?(正)青蓮寺念佛宣言書

 

713271341.jpg

713271344.jpg

71327134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