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包含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以下為<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希望您細細品嘗,並落實於生活,調整心態,轉變人生!

 

相關文章連結如下,請多多分享流通: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3201188

 

心與菩薩心同一體性

 

原文:吾人之心,與菩薩之心,同一體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業,受諸苦惱。若知即此起貪嗔痴之心,即是菩薩圓證戒定慧之心,則起心動念,何一非菩薩顯神通、說妙法乎?(三)復卓智立書

 

譯文:我們的心,與菩薩的心,同一體性。我們由於一念迷惑,背離覺性,用自己的妄心,起惑造業,受盡各種苦惱。如果我們知道產生貪嗔痴的心,即是菩薩圓證戒定慧的心,則起心動念,哪一念不是菩薩在顯神通、說妙法呢?

 

 

唸觀音無感應是怎麼回事?

 

原文:唸觀音名號,大則大應,小則小應,絕無不應之理,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彼不見感應者,感應之迹,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見正編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嘗無感應也。(三)復蔡錫鼎書

 

譯文:唸觀音名號,大心唸則大感應,小心唸則小感應,絕對沒有不感應的道理,只管放開大膽對人說。即使看不見感應,也不能說沒有感應。

 

723542867.jpg

723542876.jpg

72354287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