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最近我和妹妹勸姐姐讓孩子轉學,起因是我上次回台南找爸爸時,他告訴我:「姐姐的孩子每天放學都從學校走回家。」因為姐姐的女兒13歲,兒子才8歲,每天放學背上背著書包,手裡提著小包,要走2.8公里的路程。有許多外人跟我妹和我爸說:「這兩孩子每天這樣走很辛苦。」因此,我爸休假時,就會騎機車去接他倆放學回家。

 

但是,姐姐認為我們都沒有考量她的立場,只聽外人口舌就要求她給孩子轉學,沒有考慮到她工作接送小孩的困難度和為難處,就退出家族line群組,也不讀我的訊息和接我的電話。原先以為自己只是單純提出轉學的想法,想問問她原因,跟她討論有沒有可能讓孩子轉學,但可能口氣並不好,她接收到的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就像在指責她。

 

舉例來說,像她說:「爸會去載孩子。」我就回她:「難道爸爸接他們是應該的嗎?」其實姐姐沒有請爸爸接孩子,是爸爸心疼孩子每天走那麼遠,提著大包、小包走回家,他自己主動想載孩子的,但我為何要講得好像是姐姐的錯?我也說:「要讓孩子騎腳踏車才不會那麼累。」但姐姐說:「給孩子練很多次,他們就是學不會。」我又說:「學不會還是要學,我們以前也是這樣練過來的。」口氣好像他們不會騎腳踏車,都是姐姐沒有逼他們,我甚至認為姐姐不為孩子著想,才不給孩子轉學。

 

那天晚上11點到了,我因為急著睡覺,不再回line訊息,先生說:「妳怎麼放完火,讓姐姐怒火中燒,人就跑去睡覺?」其實當晚我難以入睡,腦海中反覆思考著為何只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沒有體諒姐姐對孩子教育的用心,也沒有考慮到姐姐的立場,只是聽任外人說詞,就以自己的想像去指責她的作法。

 

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就是哪邊有缺點,就考哪邊,自己的心性有提升,與家人的互動也會改善。跟別人有摩擦,就是在磨鍊,因為有執著,才會一直磨,直到看得開、放得下。要把嗔恨心放下,並讚美對方、感恩對方,修行才能越來越到位。」

 

我後來反省,這一切都是我的執念和自以為是、貢高我慢的表現,覺得自己比較懂,比較為孩子著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姐姐一定是問過許多人的看法,才堅持讓孩子上比較遠的那所國中。以前我們家四個手足,只有姐姐是唸我們認為要給孩子轉去的國中,當時那所國中的風評並不好,能上第一志願的人微乎其微;反觀我們上的國中,我那屆有兩百多人上第一志願,姐姐應是希望孩子未來有好的發展,才寧可讓他們現在吃點苦也要撐下去。

 

姐姐的孩子都很努力上進,唸三年級的孩子常常拿班上第一名,國中的孩子也很盡力學習,孝順又懂事,跟姐姐一樣很貼心又會照顧人。反觀我們家的孩子,因為沒有一直盯著課業,成績一落千丈,生活行為和品性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貧苦家的孩子特別能吃苦,如果讓我孩子去走那段路,別說一年,一次都不可能走完,肯定哭鬧叫媽媽揹、要爸爸抱。人家在鍛鍊孩子的身心意志,有強健的體魄和向上的決心,我在那裡說什麼心疼和責怪,反倒應該敬佩她能培養獨立自主、堅強剛毅的孩子。

 

後來我弟告訴我,我和妹妹的說法真的很過份,都沒有考慮到姐姐是單親,收入不多,一個人照顧兩孩子還要顧工作,遇到什麼困難不像我們有另一半可以接手幫忙,只能自己一個人想辦法解決,我們沒有幫助她就算了,還在那裡講那些風涼話指責姐姐。

 

在反省自己的過失後,我傳訊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好長一段時間都未讀我的訊息和回應,因此我內心非常痛苦。為何我這麼自以為是,傷害姐姐,造成姐妹感情破裂。有什麼事不能好好說,非要走到這樣針鋒相對,不相往來?明明出發點就是為了孩子,能不能用更慈悲、包容、和緩的口氣與人商討?「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有些人很會說話,與他說話的人都會感到如沐春風,如果我不太會說話,能否選擇把嘴巴閉上,不要這樣傷人呢?

 

姐姐的不理會讓我痛苦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段期間我想起了大學與室友的相處。記憶回溯到大一時期,一位室友的音量比較大,我對她講話不是很客氣,自此之後她再也不理我,我跟她說話她都當耳邊風。後來我寫紙條跟她道歉,她在我面前把紙條丟進垃圾桶,仍然一句話都不說,不理我。當年我不能理解為何要為這樣一件事決裂成仇,還認為對方心量太小。

 

多年以後,當我消皈依夜叉道外道願業力到了尾聲,因為跟別人發生衝突誤會時,我就是採取不理、沉默、敵對的方式,甚至當有師姐不知道如何應對別人不停傳來的莫明訊息,問我要如何應對,我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告訴她:「不回應,也是一種回應。」這時我才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直以來都使用相同的待人模式,一旦與對方意見不合,或被罵心生不悅,就採取封閉自我、不理對方的方式應對。這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因果相循」,「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緣,如是受」,因果報應來臨時,真的是自作自受。

 

再想想最近一次因為寫計畫書的關係,必須一直跟許多教授們書信往返,索取計畫規劃內容。有一天,xxx副教授打電話來給我,他說:「如果妳今天中午就要出去,妳應該提前告訴我,請我中午以前寄檔案給妳,這樣我就會趕快完成寄出。妳信上寫還剩xxxxxx老師的部分還沒收到,大家都會想,喔!就那兩人還沒交喔!妳這不是挖坑給我跳嗎?」

 

後來,我跟那老師道歉說:「我沒那個意思,我只是想給大家目前的版本,告訴大家只要補上那部分就可以齊了,因為我下午要去醫院,所以先寄出。」那老師回我:「我知道妳不是故意的,所以才打電話告訴妳,如果妳是故意的,那我就不是這種處理方式了。我已經把檔案寄給妳了。妳下次可以說東西還沒齊,還會持續更新,不要點名人家,這樣會讓別人不舒服。」

 

開車往醫院的路上,我反省了自己不太懂得怎麼待人處事。我們老師告訴我,我跟偏鄉那些校長都處得很好,他們也都很讚賞我,可是我似乎不太懂得怎麼跟大學教授們互動。老實說,上面那位老師到這所上已經超過三年,但我從來沒有跟他互動過。第一次交談,他就是打電話來罵我,說:「妳怎麼這樣做事!不跟我解釋,也不問過我的想法就跟我要東西,我收到妳的信時,真的很生氣。換成是妳,妳不覺得很莫明奇妙嗎?」

 

後來,可能因為被罵,想到那天副校長開會他也在,問了其他計畫,瞭解他是掛在別的計畫底下,就跟老師說一位老師只能選一個計畫。「我以為」對方一定會去那個計畫,還跟同事說:「不用寄信給他。」沒想到、萬萬沒想到,他說:「他要來這個計畫。」後來,我才發現那老師是來幫我的貴人,我可以在他身上學到許多,甚至下一期計畫可能要靠他,我才有飯可吃,但我竟然因為被罵,就想把貴人送走!

 

這件事也讓我發現,我總是用「我以為」來處理事情,不願意去麻煩別人、請教別人要怎麼做。寫信出去要求教授們提供資料,沒有收到回信就單方面認為別人不理我,怪罪別人,而不主動積極地去問:「發生什麼事了?」結果「我以為」,往往陷入自我偏執之中,忽略了其他人的需求與想法,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計畫書就這樣陷入停滯期。

 

直到後來我想開了,與其這樣苦苦等待,不如主動出擊,所以我開始打電話、寫信、傳line、親自拜訪、詢問教授們的想法,在私下溝通後,我比較瞭解教授們的想法,他們也知道規劃要朝什麼方向,事情才有突破性的進展。所以說,人的「我相」千萬不要太重,天秤的一端要看看別人在想什麼,有什麼需求,否則最後的結果就是一邊倒、全部倒,沒有贏家。

 

總結以上的例子,重點就是:

 

一、要用慈悲心和同理心關懷他人,但切莫執著於我相,要有包容異己觀點的肚量。有很多事不是對錯的問題,是不同觀點的問題。

 

二、要原諒別人無心的過錯,不要為了面子、自尊,從此與對方斷絕往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放下問題,有容乃大,別為了他人一時說錯話而糾結在心,不停折磨自己。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如果我希望別人能原諒我犯的過錯,聽我解釋或道歉,我也要有那個心量,放下成見,用包容心看待別人的錯誤。別拿放大鏡檢視人家的每一句話,再來糾結、執著跳不出那些反覆播放的句子,找別人麻煩,就是找自己麻煩,我這是何苦!

 

三、要口吐蓮花,不要口吐毒蛇。學會說話的技巧,說話不要諷刺傷人,有損口德。結善緣,不結惡緣,業力往往由此而生,別老是為自己的未來架設種種障礙。

 

四、不要總是覺得自己對,別人錯。待人處事應當虛心學習,謙卑說話,做事主動積極,緃使表現不好,別人也能體諒。

 

五、只有認真反省習性的人,才能真的改掉習性。有沒有認真反省,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和佛菩薩。老實修行,努力修心,多幫別人想想,世界會更美好。

 

以上,與大家共勉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分享完畢)

 

「為什麼不讓孩子讀距離家裡近的學校,不讓孩子騎腳踏車上學?」

 

「我只是想給大家目前的版本,所以點名還沒交的老師部分,告訴大家只要補上那部分就可以齊了。」

 

「我覺得你寫出來的文章沒有突破自己內心的盲點。」

 

「我覺得你煮的東西如果再加上某些食材會更好吃。」

 

以上這些都是出自於我們認為的「好心建議」,但結果往往是對方無法感受到您的「好心」,反倒感到不高興,甚至如文章中所寫,影響姐妹情誼和被點名的人心裏不舒服。

 

為何這些建議會讓人感到心裡受傷或心情不好呢?您可曾細細想過,這些您以為的良善、包裹著「好心建議」的言語,言下之意是在告訴對方:「你做的還不夠好,還有進步空間。」當我們說出這些話,話語就在對方內心發酵,掀起狂風暴雨,我們還會很習慣地用「唉唷!我都是為你好」、「我沒有惡意」來合理化這些言語造成的傷害。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與人生歷練,因此,面對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抉擇。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走過對方的心路歷程,看不到對方經過許久努力、經歷許多困難、險阻才獲得如今成果,而習慣用三言兩語、不費任何吹灰之力,輕易擊垮對方的辛苦成果。當您收到對方臭臉、不領情時,還覺得自己「太委屈」,質疑對方為何無法接受您的好意!我們往往忽略,沒有徵得他人同意就給出的「好心建議」,帶給人的感受就像拿著刀柄攻擊人,雖不是刀尖對人,給人的傷害也不容小覷。

 

自己的習氣該如何對治?文章中有緣人已寫得很詳盡,小編就不再贅述,小編只另外補充,若您真心想幫助或鼓勵對方,不妨轉換個問句:

 

「您為什麼想讓孩子唸那麼遠的學校?」

 

「您一個人是怎麼在兩個孩子和工作間找到平衡點?」

 

「您的報告尚未交,您最近生活很忙嗎?不知道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

 

「您煮的這些料理裡面,您最喜歡哪一道?」

 

先放下您的自我想法,了解對方的內心想法與需求,您才能在雙方對話間搭起溝通橋樑。如果您只是一味兒地想著:「他就是偷懶不做,他就是做得不夠好啊!我要讓他知道他做的不好的地方在哪裡,要讓他改進。」您說的每一句話,只是往對方身上澆冷水,而這冷水,只會澆滅熱情與信任!

 

我們常會對陌生人說:「請,謝謝,對不起」,但對於熟悉的家人或朋友,我們會很習慣地用「我以為」的思考模式,放任自己的習性與之相處,我們總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禮貌與感恩。

 

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一件事情除了結果的好壞,更值得關注的是當事人投注的努力、堅持、犧牲、不放棄、正向思維……,這些行為背後付出的點點滴滴,遠遠比您一句自認為的「好心建議」來的更有意義!

 

蔡師兄說:「修行的最高境界即是利益一切眾生,而自身的初級功課就是,對外,圓滿一切人、事、物;對內,求得本身的清淨自在。」人與人間的互動是門需要學習的功課,從每次的互動過程中摸索出與人相處的細節,漸漸改變自己的我執與我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讓生命更加圓滿的契機。

 

人不怕犯錯,重點是您能從每次的錯誤中得到什麼收穫。有經歷,有苦樂,有感受,有包容,才是圓滿的人生。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732330720.jpg

732330732.jpg

732330735.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