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自從精舍推廣唸誦《金剛經》搭配《六祖壇經》後,《六祖壇經》變成為自己每日的進修課程,這當中發生許多妙事,也詢問許多善知識的修行心得,解我心中的疑惑,以下分享其過程與大家共勉:

 

一、唸經後身體不適

 

近期我請示佛菩薩:為何最近誦《金剛經》和看《六祖壇經》原文及淺釋,越是認真看,越去思考《六祖壇經》在說什麼及怎麼去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反而身心越是不舒服,好像一次「魔性」大發作,一段時間後才漸漸恢復,請示這是什麼狀況呢?

 

開示:潛藏魔性釋出,這是好現象,當魔性和黑氣釋出越多,當下人會不舒服,但過了之後人會越清淨,比較不會胡思亂想。

 

另一位師姐也請示佛菩薩相關問題:為何誦完《六祖壇經》之後整個人很想睡覺,是否因身體剛好到了該休息的時間,還是誦《六祖壇經》也會釋放黑氣呢?

 

開示:唸《六祖壇經》也會釋放黑氣。

 

原來唸誦《金剛經》和《六祖壇經》都能幫助清除累世的魔性和黑氣的,蔡師兄曾經說過:「當心性越提升,黑氣和魔性釋放越快,心才能夠逐漸地清淨,比較不會因為黑氣而胡思亂想」。

 

二、冥冥之中獲得自身盲點的提示

 

某日腦海一直浮現「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這兩句話,詢問蔡師兄後,才知道,那是在提醒我,累劫迷惘都無法突破,但經過明師的指點,一開悟就是剎那之間的事,一下子就開竅了。如同一燈照破千年闇,山洞若沒燈光,一千年都在黑暗當中,但拿燈來照亮,就破了千年闇;我的心性累劫累世處於迷惘當中,因為沒人指導,但只要獲得明師的指導,我也能夠從迷惘中驚醒、徹悟,要多看《六祖壇經》,那就是我的明師。

 

我仔細去反思這個提示,深知我還迷惘在塵世的七情六慾和五毒當中,雖然習性尚未消除,但只要用心修行,有天我會逐漸明白和體悟世間的真理和真相的,這些都需要經過很多的歷鍊和過程才能真正悟得,但是,自從最近認真讀誦《六祖壇經》之後,盲點一一浮現,甚至在迷惘時,總會有善知識出現,直指人心地告知我的盲點和解惑,實在很感恩這樣的妙安排,讓我更能發現自己的盲點和迷惘處,對我的修行更是大大的幫助。

 

三、終於了解功德與福德的差別,即是「有我」與「無我」

 

許多人做諸多善事內心終有所求,求往生淨土,補福德資糧,貪求聲望、認同,這些都是有所求的福德,誠如蔡師兄所言「渡眾要無所住,本是自己該做的」,每個人去行善本來就是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行善之中,還把「我」給放進去,那麼即使是單純的業務也會變得複雜化,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大家在行善的過程當中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把「我」去掉,即沒有衝突、對立,應用在任何地方,皆都相同。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是修自己,再來渡別人。渡眾是本分,不是為了累積福報;若渡眾是為了累積福報,則是心有所住,累積的是福德;若無所住而渡眾,當作是本分,則累積的是功德。福德,有境界上的限制,用完就沒了,而功德,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培養自己時時反觀自性,學習「不思善、不思惡」

 

某日,自己向內心探究,何謂「自性?

 

因自己根器不足,於是向善知識們請教,有位善知識引用《六祖壇經》的經文來回答我:「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善知識說:自性就是佛性,把《六祖壇經》所教的都做到,沒有障蔽的烏雲,佛性自然就會顯現。

 

我也向蔡師兄請教:「何謂自性」?

 

蔡師兄回答:「如是,不思善、不思惡,自性本自清淨」。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讀《六祖壇經》是上根器、中根器、下根器的人都可以悟道的。要內化並實踐《六祖壇經》的經義,聞思修,不思善、不思惡,方知其奧妙之處。」

 

另一位善知識說我太執著正法(善)和非正法(惡)的分別,她說五濁惡世的境界就是有善有惡,想要求外境都是清淨無礙,是種執著心,不要把自己當作溫室的花朵而去懼怕外道。因為只要我們能智慧觀照,心中有浩然正氣,即使碰見非正法的東西,也能不為所動,保有正知正見。

 

後來我仔細思索,確實我對於善惡有非常明顯的分別心和執著心,這與蔡師兄提醒我的事情相同,我只要放下這些善惡、執著、分別,心自然就清淨,不會胡思亂想了。

 

五、不怕犯錯,只怕不改過

 

另一位善知識分享:會犯錯我從不覺得可恥,當我能從一次次的錯誤中,一次次提醒自己要冷靜,提醒自己從錯誤的過程中覺察自己的盲點,學會旁觀自己的情緒,當我因為錯誤而變得心靈強壯,行為變得成熟時,不就是升級版的自己嗎?

 

我看完善知識的分享心得反思自己,確實我對於自己犯下的過失也會在意,擔心許多事情被自己影響;但是看完有緣人面對錯誤的心態,我發現我觀點錯誤了,放錯重點了,因為重點不是我犯下什麼過失,而是,面對這個缺失,我要如何避免再犯,變成我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過程。「人我是非」在這世上在所難免,如何看淡得失,去除人我是非的分別心,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功課,所以,蔡師兄也對我說自性即是「不思善、不思惡」。

 

善知識更提醒我,修行一段時間了,心性要提升,不要被外境的善惡是非相綁住,要淬鍊自己,使自己成長,若被外境影響而阻滯不前,實為可惜。我們也許認為五濁惡世的環境惡劣,但是,該著手面對的是改變自己的心態,迎面而戰、乘風破浪、盡己之力回饋社會,才不會白來世間這一遭。

 

六、修行有次第,步步踏實地

 

蔡師兄:「修行要有次地,尚未悟道,無法分辨正法與非正法時,我們為了他好,避免黑氣纏身,心性泥滯不前,我們當然有義務告知。若是已修至某種程度,就只專致自身心性之提升。現在無明眾生越來越多,若放任不管、不渡,那來日這世界充斥的是什麼?」

 

佛菩薩和蔡師兄的苦心,好比差一步我們就要跌入萬丈深淵了,他們的苦口婆心,為了就是想喚回我們這些苦海的云云眾生們早日回頭是岸,莫一錯再錯,苦不得脫。而精舍推廣「消除外道願」就是要把我們從苦海中救渡上岸的救命繩索,請大家好好把握,莫放棄、莫氣餒,魔性和黑氣消盡,烏雲即散,光明就來。

 

消除外道願唸誦《金剛經》,閱讀參透《六祖壇經》,靜坐反思過失和內化當天所讀誦經文的內容,經由不斷地練習和反思,莫想一步登天,要腳踏實地地內省,他日時機成熟時,打破無明,重返光明自性,指日可待,大家一起加油,以上此文與大家共勉。

 

文末引用《六祖壇經》─無相頌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分享完畢)

 

剛開始修行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被群山的壯麗所震攝,被湖泊的柔美所感動,心隨著外境上下起伏,總是因順境而起貪愛心,因逆境而起厭憎心;當修行的層次漸漸升高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我們開始運用各種方式,來對治外在環境所帶給我們的煩惱,以及降伏自己的習氣,這時我們把意念專注在誦經、持咒、懺悔,無暇去解讀外境,所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然而,這尚未達到明心見性的地步,因為我們是用成片的功夫來轉化外境、忽略外境;最終,「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修行到最後,我們的自性清淨,看什麼都能了然於心,如同一面鏡子,照映了外在的事物,但卻無動於心,也無住於心,山河大地,善人惡人,就是「如是」地存在著。

 

修行有次地,多數的修行人,都要經過這個過程,由繁漸漸入簡,把複雜、被汙染的心性簡單化、單純化,如同花花綠綠的國劇臉譜,被卸下時,能恢復本來清淨的面目,這個面目也就是我們的佛性。若把世人比喻為面畫臉譜的演員,在京劇中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在台上入戲極深,又哭又笑,那麼《金剛經》、《六祖壇經》等直指人心的經典,就如同卸妝水般,能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卸下,洗一次不夠就洗多次,直到顯露出我們的真面目,這面目不因顏料而損害,只是被其所覆蓋罷了。

 

「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世人經常迷惑在當下,哭得眼睛霧濛濛,或者氣得滿腦子冒火,什麼理智都沒有,那是因為不明白道理;虛雲老和尚曾說,「佛言如皎月,照破無明路」,當我們接受佛陀、高僧大德等善知識的指引,就好比黑暗中得皎月的照射,讓我們能看清楚前方的路,與可能帶來的危機,知道該如何走才不會摔倒,甚至摔落一旁的斷崖。只要願意接受佛言,並努力虛心實踐,則,「看清」就是剎那間的事。

 

諸佛菩薩有大智慧,所言真實不虛,道理是給願意聽受的人說的,然世人總犯貢高我慢的錯誤,只聽自己想聽的,只做自己想做的,只相信自己的認知,即便表相是學佛了,但內心依然充斥著貪嗔癡等惡念,認識了一點點的佛理就自覺了不起,繼續以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分別事物相,殊不知是自己障了自己的道,因為內心不夠謙卑之故。此文為有緣人因閱讀《六祖壇經》後,虛心請教不同的善知識而獲得的分享,她知道自己的不足,便努力地去補足與學習,廣集眾人之長處,見賢思齊;這是她的修行進程,也是佛菩薩讚嘆的好學生,精進修行就是要勇於承認,不恥下問,在此與大家分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