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機緣品第七〉

原文: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曰。善塑。師正色曰。汝試塑看。辯罔措。過數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盡其妙。師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師舒手摩方辯頂。曰。永為人天福田。師仍以衣酬之。辯取衣分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椶裹。瘞地中。誓曰。後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於此。重建殿宇。宋嘉祐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禱輒應。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淺譯:

「師乃出示,次問:上人攻何事業」:六祖大師就把衣缽拿出來給他看。

看了之後,又問這個和尚說:「上人,您是傳什麼、做什麼事情的?」上人,就是上座,也就是師父的意思。

「曰:善塑」:塑,就是造佛像;用石膏,或者用木頭,或者用泥,或者用香灰,來塑佛像。

「師正色曰」:六祖大師就很嚴肅地對他說。

「汝試塑看」:你試試塑一個,我來看一看。

「辯罔措」:方辯聽六祖大師這樣說,他當時好像無所措手似的,就也沒有什麼答覆。

「過數日」:過了好幾天。

「塑就真相」:他塑成一個六祖大師的真像。

「可高七寸」:大約有七寸高。

「曲盡其妙」:塑得鼻子、眼睛、耳朵、面孔,和六祖大師一樣。曲盡其妙,就是很微細的地方,他也做得很清楚,非常妙好。

「師笑曰」:六祖大師一看他做成自己本像,笑著說。

「汝只解塑性」:你只會塑性。

「不解佛性」:你不明白佛性。

「師舒手摩方辯頂」:六祖大師伸出來手,摩方辯頭頂。

「曰:永為人天福田」:說你永遠都要做和尚,你不要不出家,生生世世,都要做人天的福田。

「師仍以衣酬之」:六祖大師,又送給他一件衣,來謝謝塑像的方辯和尚。

「辯取衣分為三」:方辯接受衣之後,把衣分成三份。

「一披塑像」:一份就披在塑像上。

「一自留」:一份自己留著做紀念。

「一用稯裹,瘞地中」:一份用棕樹葉子把它包好。裹,就是包裹好了;瘞地中,就是把它埋到地裏。

「誓曰」:他就發誓。

說「後得此衣,乃吾出世」:說將來要是得到衣的時候,就是我再來到這個世界上。

「住持於此」:我在這個廟上來做方丈、做住持,我「重建殿宇」:再把殿宇重新造一造。

這是註解。在「宋嘉祐八年」的時候。

「有僧惟先」:有個僧人叫惟先。

「修殿掘地得衣」:修造殿堂的時候,挖地,得到衣。

「如新」:好像新的一樣。

「像在高泉寺」:六祖塑像,現在在高泉寺。

「祈禱輒應」:有人去祈禱,就很靈驗的。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舉,念誦。有一個和尚,也不知叫什麼名字?經上也沒有寫他的名字,或者是個無名的和尚,或者是不好名的和尚,就單單有這麼一個和尚。他就念誦臥輪禪師的偈頌;臥輪是個以前和尚的名字。

「臥輪有伎倆」:說臥輪有一種本領;有什麼本領呢?

「能斷百思想」:能把百種的思想都斷了,不生思想。可是有「能斷百思想」,已經就落了第二、第三,不是第一義諦了。

「對境心不起」:對著什麼境界,心裏都不起念。

「菩提日日長」:他的菩提,一天比一天長得高,一天比一天長得大。

「師聞之曰」:六祖大師聽到就說。

「此偈未明心地」:這個偈頌,並沒有明白真正的心地法門。為什麼呢?

「若依而行之」:你若依著修行。

「是加繫縛」:就自己把自己綁上了。

「因示一偈曰」:六祖大師也說了一首偈頌。

「惠能沒伎倆」:惠能我啊!什麼本事也沒有。

「不斷百思想」:我不須要斷百思想,連「斷百思想」的念頭都沒有了。

「對境心數起」:什麼境界來了,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所以隨便它興,隨便它起。

「菩提作麼長」:我也不管菩提長不長,不管菩提是怎麼樣子。這就像他前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道理,是一樣的。你根本就是清淨的,又何必去拂拭呢?這個偈頌和前邊的偈頌,是一樣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76_six-10-1(1)-tc.jpg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曰。善塑。师正色曰。汝试塑看。辩罔措。过数日。塑就真相。可高七寸。曲尽其妙。师笑曰。汝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师舒手摩方辩顶。曰。永为人天福田。师仍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三。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椶裹。瘗地中。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宋嘉佑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祷辄应。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浅译:

「师乃出示,次问:上人攻何事业」:六祖大师就把衣钵拿出来给他看。

看了之后,又问这个和尚说:「上人,您是传什么、做什么事情的?」上人,就是上座,也就是师父的意思。

「曰:善塑」:塑,就是造佛像;用石膏,或者用木头,或者用泥,或者用香灰,来塑佛像。

「师正色曰」:六祖大师就很严肃地对他说。

「汝试塑看」:你试试塑一个,我来看一看。

「辩罔措」:方辩听六祖大师这样说,他当时好像无所措手似的,就也没有什么答复。

「过数日」:过了好几天。

「塑就真相」:他塑成一个六祖大师的真像。

「可高七寸」:大约有七寸高。

「曲尽其妙」:塑得鼻子、眼睛、耳朵、面孔,和六祖大师一样。曲尽其妙,就是很微细的地方,他也做得很清楚,非常妙好。

「师笑曰」:六祖大师一看他做成自己本像,笑着说。

「汝只解塑性」:你只会塑性。

「不解佛性」:你不明白佛性。

「师舒手摩方辩顶」:六祖大师伸出来手,摩方辩头顶。

「曰:永为人天福田」:说你永远都要做和尚,你不要不出家,生生世世,都要做人天的福田。

「师仍以衣酬之」:六祖大师,又送给他一件衣,来谢谢塑像的方辩和尚。

「辩取衣分为三」:方辩接受衣之后,把衣分成三份。

「一披塑像」:一份就披在塑像上。

「一自留」:一份自己留着做纪念。

「一用稯裹,瘗地中」:一份用棕树叶子把它包好。裹,就是包裹好了;瘗地中,就是把它埋到地里。

「誓曰」:他就发誓。

说「后得此衣,乃吾出世」:说将来要是得到衣的时候,就是我再来到这个世界上。

「住持于此」:我在这个庙上来做方丈、做住持,我「重建殿宇」:再把殿宇重新造一造。

这是批注。在「宋嘉佑八年」的时候。

「有僧惟先」:有个僧人叫惟先。

「修殿掘地得衣」:修造殿堂的时候,挖地,得到衣。

「如新」:好像新的一样。

「像在高泉寺」:六祖塑像,现在在高泉寺。

「祈祷辄应」:有人去祈祷,就很灵验的。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举,念诵。有一个和尚,也不知叫什么名字?经上也没有写他的名字,或者是个无名的和尚,或者是不好名的和尚,就单单有这么一个和尚。他就念诵卧轮禅师的偈颂;卧轮是个以前和尚的名字。

「卧轮有伎俩」:说卧轮有一种本领;有什么本领呢?

「能断百思想」:能把百种的思想都断了,不生思想。可是有「能断百思想」,已经就落了第二、第三,不是第一义谛了。

「对境心不起」:对着什么境界,心里都不起念。

「菩提日日长」:他的菩提,一天比一天长得高,一天比一天长得大。

「师闻之曰」:六祖大师听到就说。

「此偈未明心地」:这个偈颂,并没有明白真正的心地法门。为什么呢?

「若依而行之」:你若依着修行。

「是加系缚」:就自己把自己绑上了。

「因示一偈曰」:六祖大师也说了一首偈颂。

「惠能没伎俩」:惠能我啊!什么本事也没有。

「不断百思想」:我不须要断百思想,连「断百思想」的念头都没有了。

「对境心数起」:什么境界来了,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所以随便它兴,随便它起。

「菩提作么长」:我也不管菩提长不长,不管菩提是怎么样子。这就76_six-10-1(1)-sc.jpg像他前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是一样的。你根本就是清净的,又何必去拂拭呢?这个偈颂和前边的偈颂,是一样的。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en52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