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淺釋文章彙整:https://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244229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完整版: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SixthPat/contents.htm
〈付囑品第十〉
原文:
「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如一問一對。餘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設有人問。何名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即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餘問悉皆如此。汝等於後傳法。依此轉相教授。勿失宗旨。」
淺譯:
「若有人問汝義」:假設有人問你意思的時候。
「問有將無對」:他問你「有」的道理,你就用「無」的道理給他講。
「問無將有對」:他若問你什麼是「無」啊?你就用「有」來對答他。
「問凡以聖對」:問凡夫是怎麼樣?你就用聖人的道理來對答他。
「問聖以凡對」:他若問聖人,你就用凡夫的道理來給他講。
「二道相因,生中道義」:這是兩種的道理在相因相循;相因相循,這裏邊就生出中道的意思。
「如一問一對,餘問一依此作」:其餘的,他怎麼樣問,你都依這樣來問他。
「即不失理也」:這就不失去頓教的宗旨、頓教的理。
「設有人問,何名為暗」:我現在給你預備一個問題,假設有人問,什麼叫暗呢?
「答云:明是因,暗是緣」:你應該這樣答他,明,就是個因;暗,就是一個果的緣。
「明沒即暗」:明沒有了,就是暗。
「以明顯暗」:以這光明,來顯出那黑暗。
「以暗顯明」:以那黑暗,才能顯出這光明。
「來去相因」:來和去是相因的。
「成中道義」:這其中就發生中道的了義。
「餘問悉皆如此」:他要是有其他的問題,你都根據這個道理去答覆。
「汝等於後傳法」:你們在將來傳法的時候。
「依此轉相教授」:依照這種的道理,輾轉去轉大法輪,互相教授。
「勿失宗旨」:不要失去真正的宗旨。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付嘱品第十〉
原文: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浅译:
「若有人问汝义」:假设有人问你意思的时候。
「问有将无对」:他问你「有」的道理,你就用「无」的道理给他讲。
「问无将有对」:他若问你什么是「无」啊?你就用「有」来对答他。
「问凡以圣对」:问凡夫是怎么样?你就用圣人的道理来对答他。
「问圣以凡对」:他若问圣人,你就用凡夫的道理来给他讲。
「二道相因,生中道义」:这是两种的道理在相因相循;相因相循,这里边就生出中道的意思。
「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其余的,他怎么样问,你都依这样来问他。
「即不失理也」:这就不失去顿教的宗旨、顿教的理。
「设有人问,何名为暗」:我现在给你预备一个问题,假设有人问,什么叫暗呢?
「答云:明是因,暗是缘」:你应该这样答他,明,就是个因;暗,就是一个果的缘。
「明没即暗」:明没有了,就是暗。
「以明显暗」:以这光明,来显出那黑暗。
「以暗显明」:以那黑暗,才能显出这光明。
「来去相因」:来和去是相因的。
「成中道义」:这其中就发生中道的了义。
「余问悉皆如此」:他要是有其他的问题,你都根据这个道理去答复。
「汝等于后传法」:你们在将来传法的时候。
「依此转相教授」:依照这种的道理,辗转去转大法轮,互相教授。
「勿失宗旨」:不要失去真正的宗旨。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