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做人的目的,是來了業;修行的目的,是來了塵。」

 

「『不要理它』,也是一種修行,能夠不理會外境和幻境的人,因為心有足夠的定力,才能真正開始契入修行。」

 

「人的體力有限,職場上若事必躬親,則並非明智之舉。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是做帶領與調配工作,並非大小事都要親力親為,而是要訓練人,安排下屬分層負責,且讓下屬都能發揮所長、獨當一面。作為上司若執著於權力而不願下放,則會阻礙公司運行,障礙下屬成長。」

 

最近工作上共事的同事,一直發生重複的問題,爭執、不滿、抱怨、搬弄是非,我之前已經知道他的問題,但主管要我看這位同事的優點長處,其他的都不要去想。既然是主管的要求,我就學習加大我的包容力,但這位同事真的是來考驗我的耐心,每天到了五、六點交接班時,我就開始呼吸很喘、頭痛、想吐、情緒高漲,很多次我都一邊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邊與同事們交接完才下班。交接班的時候,電話、雜事一直來或電腦突然當機,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要忍耐,正所謂「火燒功德林」,我不希望自己發脾氣之後,打壞與同事的關係,往後工作更難配合。

 

我在忙亂的生活中提醒自己,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究其原因,避免輕易產生誤解。若對方的出發點是善意的,結果卻不如我願,那就是訓練我提升忍耐力、包容力的考驗,我更要冷靜沉著的去面對。

 

但是,我也有忍不住的時候。有一次,我在工作上與同事發生衝突,前幾次我都忍耐下來,但在第四次時,我真的忍不住了,怒火中燒,跳起來拚命地反駁。生氣時所說的話都很難聽且傷人,但話已經說出口,覆水難收,心裡雖然懊悔不已,卻已經來不及了。回家後,我趕緊努力唸《金剛經》,平復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並且告訴自己心量要寬大,要將經典的智慧落實在日常待人處事當中,要修忍辱,不要隨便亂發脾氣。

 

後來在靜坐時,想起牟尼精舍的影片標題:「圓滿比對錯重要」,再回頭想一遍與同事爭執的過程,雖然是他做錯了,但當時他也很努力地想幫忙解決問題,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應該用更溫和的方式來表達,而不是像顆一觸即發的炸彈,被點燃引信就瞬間爆炸。

 

除了工作之外,教養孩子也需要花很大的心力,我以關愛、講道理的方式代替責罵、怒吼,每當情緒高漲時,我會先離開現場,獨自冷靜五分鐘後,再慢慢地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分析孩子的對錯,再讓他自己反省。我發現,用這樣的方式教養孩子,反而讓他有更大的進步,更獨立自主、乖巧懂事,這真是修行最大的收穫!

 

人生處處是修行,處處是考驗,感恩生活中的一切逆境,感恩佛菩薩沒有放棄我,讓我能夠走上修行這條路,藉由誦經償還累世業力及外道願。感恩牟尼精舍、感恩蔡師兄、感恩師兄師姐們!

 

(分享完畢)

 

人生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幫助我們提升心性最好的老師。無論順境或逆境,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意義:順境讓我們學習斷除貪念,把握當下,凡事隨緣不強求、不攀緣;逆境鍛鍊我們要忍辱、包容、謙虛、卑下。人生的考驗很多,考不過就會重複一直來,直到您找對方法,順利過關為止。過關之後,您的心性會隨之提升,面對挫折、衝突、困境的包容力、忍耐力也會增強,能看淡一切逆境,漸漸地不被外在的事物相所束縛,執著和煩惱也能漸漸破除。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本要歷風霜,怎會一路皆無殃?若無考驗皆順暢,隔壁阿貓也金剛。』難行而行,係真行,修行真是不簡單,要經過千考萬考,千錘百鍊,才有辦法成就證道;聖神仙佛皆由苦中修,若修行容易,什麼考驗都不用,那麼隔壁的阿貓也都能成佛了。」

 

「沒有人會永遠的一帆風順,挫折人人都會遇到,若不曾經歷過磨難的洗禮,智慧及歷鍊不足,就不容易在失敗中發現自己的盲點和缺失,難成大器。此外,順境和逆境皆在一念之間,逆境時的血汗眼淚,是茁壯人生養分。」

 

「人沒有永遠的巔峰,運途總是有高低,要知足才會快樂,心莫隨外境起伏。故要及早修行,修正自己的盲點,心性才能早日光明。」

 

修行要在人群中接受各種考驗才修的起來,若是只想獨自躲在深山裡或關起門來當個「自了漢」,這樣的修行不會進步,心性提升的程度也有限。順境一來就陷入無邊無際的貪念當中墮落沉淪;逆境一起就怨天怪地、是非不分,考試一來就破功,這哪裡是真修行呢?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心性,要對佛法有堅不可摧的強烈信心,要發願精進努力,要難行而行,不因任何困難或逆境退縮畏懼,這就是對佛法的「信、願、行」。

 

以下引用自一位有緣人:

 

淨空法師:「佛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看到這句話讓我想到:沒有起心動念,就不會有任何造作,也就不會有任何行為,這是什麼道理?最近為了消外道印記契約,唸了四百多部《地藏經》,經中所述,地藏菩薩從為大長者子時就開始發願,當婆羅門女時又發願,當小國王時也發願,當光目女時又發願。其中普廣菩薩問如來:「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云何流布?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其中「是故汝等,依願流布」,這才發現,菩薩就是靠願力在普度眾生。再看《地藏經》中地藏菩薩說道:「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這句明白地講到,諸佛如來都是發願救度一切苦難眾生,一但有人也發類似的大願,那諸佛如來菩薩感應到,乘其願力,必來加持。但真心誠意發願並非易事,發願的動力來自於慈悲心,慈悲到了極處,見眾生苦難,必發願救度,因此增長慈悲心也是修行的要務之一。這幾個月,連續唸了這幾百遍的《地藏經》才發覺「慈悲」、「願力」,在修行過程中,乃至成佛,缺一不可。(引用完畢)

 

「誦經千遍,其義自見」,經文就是要不斷地持續一直唸,要唸入心,累積一定的數量之後,並且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才能融會貫通。經典上的智慧可洗滌被五毒惡習染污的心,與人相處才能圓融,以和為貴,不引起爭執衝突,再造新殃,這樣唸經和修行才有意義。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要修行,不然會誤認貪嗔癡為真,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很多鐵齒的人就是誤認貪嗔癡為真,遇到事情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只是在當下會發生,但是過了之後就不存在,貪嗔癡也不存在,所以,要磨鍊過,歷鍊過,才知道要惜福。」

 

人存在於世間的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權勢、地位、人脈……,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百年後還是得回歸世間,什麼也帶不走。人存在於世間的價值在於付出,有多少心力做多少善事,只要您願意對社會付出善意,量力而為地幫助弱勢、回饋社會,對他人無私地奉獻,涓滴之善也能積聚成浩瀚功德海,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200801 (116).jpg

20200801 (88).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