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這段期間臣服在工作下,已然分不清楚誰是主人,是自己掌握工作,還是被工作牽引。蒙蔽了自心,換來了無明,接踵而來的就是愚癡、易怒,常常被一點點小事轟到地獄。原本羽扇綸巾的自在,變成惶惶不安的焦躁,找不回那種清淨感。自問,當真都是因為工作太多嗎?其實不然。

 

甲同事送來了一件待處理公文,辦公室的人來來去去,電話不斷,她插了話:「這件公文要趕快看,不然在時限內我會做不完,我已經跟你報告了,如果來不及,不干我的事!」此時,心中無明火一起,心想:「平常對大家太好,沒有脾氣,就爬到頭上來了,這不是她應有的說話內容及態度!」於是打電話給甲同事的直屬主管乙同事,激動的說:「平常你是如何管理的?為何甲同事這樣對我說話?有這樣的道理嗎?」乙同事道歉後,說會馬上跟甲同事告誡。

 

打這通電話時,其實我感覺到頭頂似乎有什麼東西跑出去,也知道這些話一出口,就破功了,但忍不住,還是宣洩一番。講完電話後,我在想自己到底怎麼了,為何會發這樣大的脾氣?平常甲同事這樣的話語,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而且理所當然,會認為是因為跟同事間無距離,同事才會如此放鬆講話。

 

結論應該就是誦經不夠,且未誦入心,導致心性降低,加上魔性大發,才會有如此脫序的行為。還好迷途知返猶未晚,馬上就打電話,跟乙同事說不要跟甲同事講這件事,應該是我反應過激,誤會了甲同事的意思。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說:「妄想、分別、執著,都是阻礙,要修慈悲願力來對治;慈悲心發起後,面對事情的心態會不一樣。」

 

「遇事要忍辱,忍辱方能負重;上天安排挫折給你,是要增加你的能力;能力是指處理事情的技巧與經驗,沒有能力則遇到事情容易被考倒淘汰,故挫折是促進你成功的要素之一。」

 

能力不夠,讓我只偏執在處理事情程序上有沒有尊重我,而不是專注在處理事情本身。「數年在此竟修何道?」沒能內化忍辱,自然而然生出各種情緒,若因為修練途中功力不夠,還說得過去,但遇事當下,完全忘了「忍辱」二字,實在愧對佛菩薩的教導啊!

 

「修行,在於找出盲點,改善缺點,如同汽車壞了,要修理的是壞掉的地方,才能解決根本問題。」發現自己的盲點之一,是想要博取對人好的好名,又要求對方也要同等對待,這是買賣,不是佈施,要修慈悲願,力求改善。盲點之二,是口誦心不行,根本沒內化,一遇風吹雨打,就被連根拔除,須心口如一,誦經來對治。

 

分享完畢

 

文中所說的「魔性大發」,便是我們常聽見的「負面情緒高漲」,也是師兄師姐們常說的「黑氣」。文字不一樣,但說的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坊間有許多關於情緒管理的書籍,說的都是人在面對問題、心中一把火上來時,如何不被一時的情緒掌控,說出、做出讓人後悔莫及的事。然而,情緒管理是一時的壓抑,表面上看起來也許神色自若、平靜無波,實則內心暗潮洶湧,或許正慢慢積累著負能量,等待著下一次大爆發。

 

被別人的一句話傷到,是一件代價很高的事。或許對方說過就忘了,而我們卻花了很長的時間,困在言語的餘波盪漾中繞不出來。處理憤怒不滿的正確態度,是和對方開誠布公,真誠分享內心感受。不用攻擊性語言、抱怨或肢體動作傷害對方,使對方痛苦。若因一時失去分寸,使用種種手段打擊對方,是將平靜無波的海面掀起波瀾,將彼此間善的連結切斷,變成惡緣的因果。

 

以人的本性來說,我們會很希望一件事情朝著自己最想要的結果出現,或者能以最好的方式結尾。好比我們期待出門能一路皆綠燈,最好不要有紅燈出現;期待另一半能貼近自己的心,懂得我們在想什麼;期待雙方爭吵時,對方能少說一句,最好能早一點道歉;工作上期待老闆看見我們的努力、薪資上給予加薪;當了父母後,期待孩子能聽話一點、聰明一點、努力一點……。

 

然而,說句實在話,這世上最能確定的事,就是「沒有什麼事真的確定。」生命都有自己的步調,該來的總會來,該經歷的磨難也不會變少;會遇見好的事,當然就會遇見壞的事。如果當下遇見壞的事,或許,便是提醒我們要走慢點。所謂「繁華三千,看淡即是浮雲: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人的心念善或惡,引導著人們的所做所為趨向善或趨向惡,也決定著人是向上往天堂走或向下往地獄去。

 

做事情要有心,用心去做,遇到聽不順耳的話、看不順眼的人,便要學著無心和無念。情緒壓抑畢竟不能長久,最好的方法,還是練習佛教給我們的「觀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如果我們能善用四念處,來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失望、稱讚、譏笑、毀謗、侮辱,遇事套入「四念處」公式,那麼便能有利解套我們自心的迷惑。

 

佛法常教人要「活在當下」,我們也確實很聽話,但我們都是活在別人曾經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帶給我們傷害的「當下感受」!時間流轉,奔流不息,現在所見是現在,以後所見是以後,曾經所見是曾經。我們以為的時間有曾經、現在、以後,但那是我們給時間定的法則,不代表這個法則就真的會落在時間上。它的存在只是告訴我們,我們會從年輕到年老,再從年老到死去,僅此而已。

 

若一直在「當下感受」出不來,請試著將時間放大來看─ ─一代代老去,一代代出生,沒有誰能清楚的知道曾經發生了什麼。即使那些被記下來的事物,也將隨著一代代的更替變得模糊、不真切、甚至顛倒。到最後,錯的可能是對的,對的可能是錯的,一切看似有定數,實則不然。修行是增智益志,遇事要常練習,讓自己將時間拉大來看,練習慣了,便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句話,就在內心激盪許久。

 

聖嚴法師說:「『無念』是沒有妄念,沒有煩惱心,也就是『心無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聽到了只是聽到,而不產生好惡。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就會有執著,喜愛的就想占有,討厭的就會排斥,患得患失,煩惱就來了。在眾生煩惱之間做因緣觀想,清清楚楚地了解世間一切現象都是幻化,當下即空,所以,不會起煩惱。不過,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不會用。佛法難聞,佛法難行,倒不是佛法深奧難懂,而是一般人即使聽到了,也當它只是能說不能行的理論。其實佛法很簡單,說來說去只有幾句話,貴在能確實地做。」(引用完畢

 

「其實佛法很簡單,貴在能確實地做。」嗔心的黑暗會將善良的本心遮蔽,讓人見不到無量光,讓人斬斷跟人之間善與愛的連結。正確的表達內心感受,遇事「無念」、「心無所住」,不做過多的聯想,便不會有過多的情緒反應。當然,以上說來說去只有幾句話,還需服用法藥─ ─外道願業力速消、魔性快消、業障勤消,才能釜底抽薪,真正蛻變!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21201 (16).jpg

20221201 (18).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