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每個修行人都會有考驗;弘法者有他的考驗,一般修行人也各有他們的考驗。弘法者的考驗,都是非常嚴峻的,考驗層級越是高,考得過,修行層次就會有很大的躍進,果位也會相對地提升。『玉不琢,不成器』,石頭要成為玉器,就要經過磨鍊,沒人磨他,他就不能成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聖神仙佛從小都是不好過,在人世要有一番作為,從小就要被磨鍊,長輩要放開,不能太溺愛,否則子女會變成溫室裡的花朵,難擔大任,一切佛菩薩自有安排,莫太過於擔憂。」

眾生皆有貪、瞋、痴,因累世、累劫帶來的習性,不斷「貪愛塵境,外緣內擾」,起心動念時有分別、妄想、執著,並「甘受驅馳」,以致遮蔽佛性中的智慧光明。五祖弘忍大師說:「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所以修行要定慧等持,「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修福亦修慧,能不迷失於業海茫茫之中,有朝一日才能「出離生死苦海。」

以下是個人參考大德開示、文章的一些淺悟。學佛修行就是要依教奉行,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綱領作為行持原則。「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可以說就是日常生活中行持的所作所為;「自淨其意」,可以說就是常以智慧觀照自心,時時以「無相、無念、直心」的方法修行。

「離一切相即佛」,若不離四相,常執著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有所成就,只能說所作所為得到的是福德而非功德。因為「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功德應是真如自性起作用所得,非執著於外境相所得到的福德。思想行為一旦離開清淨自性,因一時的無明煩惱而做出不當行為,所謂「火燒功德林」,更可能將多年的行持功德毁於一旦。

 

「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很多自以為是、患得患失的念頭都是我執在作祟。「心無所住」,執著於外境上而起心動念,心即受污染;若不能轉念頭,而念念相續不斷,很難保持正念,一旦正念失,邪念、邪見便生起。「直心是淨土」,直心可以說是平凡心,不受外境而波動的心,不因外境的變遷而產生分別心;時時保持內心清淨,用平常心面對一切逆、順境,在為人處事上無利害得失心。

阿伯說:「爾修生死法,何懼生死事?修行人怕生死,對世間萬相執心重,要如何證悟成佛?好好修,一切隨緣,有用心修,功德果位就會高。」修行就是要看破、放下,但是身處這五濁惡世,遇到逆境事相呈現的方式,有時候真讓人覺得不忍,就像師兄姐說的「魔考很殘忍。」

 

但是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逆境不讓人難受一點,又怎麼可以稱得上是「考驗」?而一旦沒考過,事後也只能重新面對再來。對於有些師兄姐的離開,確實讓自己感到意外,也覺得惋惜,不過「若實不相應」,也只能「合掌令歡喜」,畢竟自性自悟,自業自消!

 

分享完畢

 

修行要耐得住孤獨。這「孤獨」,是周遭的人沉迷於世間享樂,你能夠不自怨自艾,能夠意志堅定,保持自己修行、誦經、消業的初心。這「孤獨」,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認為是迷信,你還能勇往直前,在佛道上踽踽獨行,至死不悔!

 

古德云:「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修行除了要有心,更要有目標。沒有目標的修行,好比車子在路上行駛卻沒有目的地,只是徒然浪費油料和精神。許多人修行,是看別人修也跟著修,卻不知道為何要修行。這樣的人信心薄弱,往往身邊的人吹個耳邊風,便東飄西盪,隨風而去!

 

修行要依經不依人,依著大乘經典修行才會長遠,不會因人心的偏斜、對人的失望,而失去修行的熱情。現代人學佛的根器不及古人,因為現代人接收到的訊息多元,方便之餘也失去人性本真。多方訊息接收,讓現代人學佛很自我,而學佛最怕的就是驕慢心。不肯虛心學習,不肯親近善知識,凡事自以為是,盲修瞎練,如此當然會出現問題。

 

如何分辨自己走的是正道還是邪道?如果修行越來越快樂,修行越來越自在,修行越來越不跟人計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表示你學對了,你正在依教奉行高僧大德、佛菩薩的教誨!反之,學佛越學越計較,越學越心胸狹窄,越學脾氣越壞,越學越看身邊的人個個不順眼,這時要小心,你已經走偏了!

 

人沒有十全十美,要在錯誤中汲取教訓。人都會犯錯,要允許自己會犯錯,只不過錯了要改,改了之後不貳過。高僧大德都是歷經人間諸多苦難,佛菩薩更是從人身修起,有幸遇正法修行,一門深入,專心修持,金剛六祖已足,何必奔波不息!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金剛六祖已足,何必奔波不息

金剛六祖已足,何必奔波不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