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農曆二月十五日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日子,分享一下我最近聽經的心得。從我開始接觸佛法之後,我會早晚各誦一部《阿彌陀經》當作定課。《阿彌陀經》前段,世尊先說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以及能夠生到彼國的條件,勉勵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中段讚嘆各方世界諸佛如來讚嘆,宣揚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並再次鼓勵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求生彼國,最後一段世尊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做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雖然天天唸、早晚唸,但是我對這段經文的意思卻認識不清,直到最近開始聽淨空老法師講《地藏經》,才真正體會到開經偈中所說:「百千萬劫難遭遇」,一點也不誇張,反而非常真實。

 

淨空法師在講解《地藏經》第一品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說明這段表世尊開講《地藏經》法會之殊勝,連十方世界諸佛如來,都親自帶著座下的諸大菩薩們,前來參與法會,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世尊為報母恩,宣說地藏菩薩行願之法,因《地藏經》為佛門的孝經,諸佛齊聚、共襄盛舉來提倡孝道,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讚嘆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

 

娑婆世界不是一個好地方,是五濁惡世,若沒有釋迦牟尼佛慈悲憐憫我們,特地到此地示現成佛,我們哪裡有機會可以聽聞佛法?這種大悲大願與地藏菩薩的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相同的。

 

仔細閱讀《地藏經》,經文中地藏菩薩過去世遇到的佛,壽命都是以劫來計算的,而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卻只有百年的壽命。在淨空法師講經時也提到過,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沒有福報,所以佛陀不能長久住世。

 

相信世尊早就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沒有福報,應化在這裡成佛,也無法長久住世,但是世尊憐憫我們,還是特地來了這一遭,除了受胎獄之苦,還要遭受種種苦難,只為了將佛法傳給我們。在我聽懂了這一段經文代表的意義時,感動得眼眶泛淚。我們如今有幸聽聞學習佛法,應當更加珍惜,切勿空過。

 

分享完畢

 

有緣人唸佛多年,一直將佛法融入生活中,早晚定課,日日不間斷,漸漸地能體悟到佛經中佛陀想要傳達給世人的真諦。

 

唸經係一種精神的寄託和食糧,是修心和養神。透過自己唸經且誦入心,方能充實精神,導正和提升心性。

 

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經」即是徑,是教人如何在這個世間做人、做事,事物相才會看得開。簡單來說,佛經也是人生的使用說明書,就如同我們買東西,有一張使用說明書一樣,這也是為什麼人人需要修行,才能了解世間都是一合相,如《金剛經》:「若世界實有,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以下節錄自淨空法師開示:「若世界實有」,假設世界實有,那就是「一合相」。說一合相,這個意思就是說明,這個一就不是一。為什麼?合是組合的,根本就沒有事實存在,所謂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引用結束

 

所以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尤其要知道《華嚴經》裡,有一段為人熟知的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每個人的一生,只要壽命已盡,都必須離世。所以,修行要到位,不論是親情、愛情、友情,都要看得開,要居高臨下,看待這世間所有暫時相聚的一合相。

 

人生是來酬業的,雖是來酬業,也是要修行。人有累世習性和隔陰之迷,須透過修行,把累世習性導正,將好的習氣養成,才不至於在酬業的當下,因為升起無明習氣,再犯下種種罪過。習性導正後,才會開始嶄新的光明人生。

 

老實唸佛,日日定課,智慧漸漸打開,才能契入佛經講的經義。當您唸佛多年,就能漸漸體悟到修行的意義和目標,是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人生的意義,最重要的是無時無刻回饋社會,做對社會大眾有意義的事情,懂得對他人無私地貢獻。此外,人生要有目標,修回原本的清淨自性及本來面目,以出離六道輪迴,直到回淨土為目標。匆匆歲月,切勿空過。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切勿空過

切勿空過

切勿空過

切勿空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