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包含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以下為〈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希望您細細品嘗,並落實於生活,調整心態,轉變人生!

 

相關文章連結如下,請多多分享流通: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3201188

 

釋普通疑惑(16) 論心性 眾生本具的心性

 

原文:佛光者,十法界凡聖生佛,即心本具之智體也。此體靈明洞徹,湛寂常恒。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豎窮三際,而三際由之坐斷。橫徧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謂之為空,則萬德圓彰。謂之為有,則一塵不立。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雖則五眼莫能覰,四辯莫能宣。而復法法承他力,處處得逢渠。但由眾生從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議力,起惑造業,由業感苦。致令生死輪迴,了無已時。以常住之真心,受生滅之幻報。譬如醉見屋轉,屋實不轉。迷謂方移,方實不移。全屬妄業所現,了無實法可得。

 

以故我釋迦世尊,示成佛道,徹證佛光時歎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楞嚴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盤山云:「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復是何物。」潙山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是知佛祖種種言教,無非指示眾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歸悟,復本還元而已。(正)佛光月報序

 

譯文:佛光,乃是十法界的凡聖眾生和佛即心本具的智體。這個本體靈明通達,不動永恆,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從豎的方面來看,貫穿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可一切時間也無法超越佛性永恆;從橫的方面看,貫穿東西南北等十方,可東西南北等十方也消融於佛性的永恆之中。說它是「空」,又有萬德圓彰;說它是「有」,而它又一塵不染。

 

雖然存在於一切法中,卻又離開一切外相。在凡不減,在聖不增。雖然有五眼,也不能看見,有四辯,也不能宣說。卻又法法承受它的力量,處處能夠遇到它。只是由於眾生從來沒有覺悟的緣故,不但得不到受用,反而承受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起惑造業,由業感苦,以致沉迷於生死輪回中,完全沒有出離的日子。以常住的真心,受生滅的幻報。譬如醉人看見屋子旋轉,屋子實際上沒有轉,他糊裡糊塗以為方向變動,方向實際上沒有變動。這完全屬於妄業所現,實際沒有一點外相是真實的。

 

所以,我佛世尊釋迦牟尼,示現成佛,徹底證得佛光時,感歎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自然現前。《楞嚴經》說:「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沒有世界眾生,因為妄想執著就有眾生的出生,因有生就有滅,生滅是妄想,滅妄為真如,這就叫做如來無上菩提或者大涅槃、二轉依等。

 

盤山(盤山寶積,唐代僧,馬祖道一之法嗣,居於幽州盤山,宣揚宗風,故世稱盤山寶積。諡號「凝寂大師」)說:「心月弧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復是何物?」溈山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因此應該知道,佛祖的種種言教,無非是指示眾生本具的心性,讓眾生返迷歸悟,復本還元罷了。2024_08_繁-(29)-113.0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