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是一位老師,而且是有兩張教師證的老師,可以教授不同的科目。這六年我教現在的科目,都快忘記以前那一科的內容了。翻開我以前的教學筆記,發現有個不錯的單元,叫做「善行存摺」。

 

這個課程的設計,來自於〈了凡四訓〉的功過格。袁了凡先生被算命師算盡一輩子的命運,並且接下來的生命發展,都如同算命的內容一樣發生,使了凡先生感到人生無望。但後來卻被雲谷禪師告知,可以透過行善來改命。了凡先生努力行善後,命運也真的開始改變,他的事蹟變成扭轉命運的經典案例。我用這個故事為底,來設計這個課程。

 

做法也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一開始的時候先分組,讓整組一起去做好事,彼此監督,比較能夠完成較大的善事,比如說去義賣、拍攝有意義的宣傳影片等,避免孩子單獨行動,不知道怎麼做。接著,就是分更小的組別,分別去執行善事的任務細節,比如說募集物資、協助社區打掃等。最後,就是個人的善行存摺,讓孩子累積做善事的紀錄。這個課程我拆成一年來上,每相隔一段時間,再接續上課一次,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做善事的習慣。

 

在華人社會,學校教育還是重視升學主義,教導國文、英語、數學、自然、社會,科科都要求精熟。書如果讀得好,未來的工作選擇會多很多。不過我跟著牟尼精舍學佛多年,發現人生不是只有靠唸書,才能有好的工作或前途,福報也要足夠,業障也得化解,無形的干擾也都要排除,才能確實有美好的人生。所以在求學階段,除了努力讀書,也得要好好幫孩子培養福報,或者教他們自己培養福報,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如何自己培養福報?「做善事」就是很有用的方法。若家中有孩子的師兄姐,以下方式供參考:

 

1.先讓孩子認識慈善機構:如家扶基金會、台灣世界展望會,甚至是鄰近的孤兒院,或是流浪動物收養所等,讓孩子知道社會上有哪些人或眾生需要協助。

 

2.帶著孩子一起行善:除了去慈善機構當志工,參加義賣活動,也可以協助社區清掃,參與淨灘等活動,身體力行才更容易有所感悟。

 

3.善行存摺:可以幫孩子準備幾張單子,讓他記錄每天做的好事,無論是幫助別人、讚美別人、安慰別人、整理環境、主動撿拾垃圾……等都能寫入,目的是要他養成習慣。

 

謝謝精舍給我機會寫感應文,讓我想起這個課程,我在設計這些課程的時候,孩子才幾歲,現在孩子都國小中、高年級了,現在我的孩子可以進行善行存摺的生活實踐了。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一帆風順、健健康康。建議您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補福報,以後他就能自給自足。

 

(分享完畢)

 

您相信命運嗎?萬法唯心造,世界上所有的發生,都沒有巧合,一切都是因緣合和,業力和福報都是因果相循。孩子會出生在怎樣的家庭,父母會怎樣對待、教育孩子,背後都有一套上天安排的因果劇本,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但是,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嗎?有緣人以〈了凡四訓〉的真實案例,教導學生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宿命論,是過去世所造下的善惡因緣所累積下來的,八字如何,命運就如何;佛教教的不是宿命論,在佛菩薩的眼裡,沒有八字好不好的問題,是要『運命』,『命運』是可以改造的,所有的過去,都不要再去想了,重點在未來;若無法改造的話,唸經何用?認命、知命、再造命,造命就是透過唸經、持咒,積極去行善和造福鰥寡孤獨,來改造既定的命運。」

 

常聽到一些人羨慕別人含著金湯匙出生,順風順水、福報深似海,然後怨嘆自己生活艱辛、上天不公、環境打壓等等。其實,家庭背景是先天命定,是過去世所造的因,但先天因素約佔三、四成,個人後天的努力佔六、七成。如何改變命運?佛菩薩教導我們,誦經消業是彌補過去的債務,行善積德是創造美好的未來,認真修行實踐,定能翻轉命運。《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是改變命運的不二法門,所以不管是善緣或惡緣都是可以因認真修行而改變的,如果不能改變,那麼修行就沒有意義了。」

 

有緣人很有智慧,將古聖先賢的教導,轉化為孩子們都聽得懂的語言,教導學生們培養行善的習慣,而且是用團體合作的方式,彼此監督、提醒。如此一來,班級風氣就會從彼此競爭的升學主義,轉為互助共好的行善夥伴,成為提攜彼此的貴人,結交真心互助的同窗好友。阿伯說:「『如果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如果要走得遠就要一群人走』,所以,人不要貢高我慢、只想獨自表現,團體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修行亦復如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修行,點出彼此的盲點,互相激勵,方能更有效率地一齊提升。」

 

上述文中帶領孩子們一起行善的作法,真的非常值得全家共同實踐。全家一起做,把行善積德帶入日常家庭活動中,就是在實踐佛化家庭。歡迎各位家長來信投稿,分享您如何帶領孩子一起行善的心得,尤其是「善行存摺」的紀錄,非常值得實踐。

 

認真執行、記錄後,孩子們會發現平常真的是行善不足、習性不佳。若家長能從旁協助、檢視紀錄,就能適時機會教育,讓孩子練習正向的自我檢視與反省,對孩子來說,就會創造自我肯定的企圖心,以及自我改變的動力。自我檢視的習慣,是需從小培養的,不管是好、是壞,能勇敢、誠實地面對自己,都非常值得鼓勵的事。

 

《六祖壇經》:「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行善成為社會風氣。多多行善,創造善能量的循環,就容易遇到更多的貴人,努力增添福報,累積更多的善行存款,生命的境遇是天堂或地獄,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4_10_繁-(39)-112.05.2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