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金剛經說甚麼》中,南懷瑾老師提到,蘇東坡有一句詩:「書到今生讀已遲」,今生讀書,是為了來世讀的。

 

因為父親牙齒不好,我十分注意牙齒保健。網路上有許多牙醫師分享,日常要如何做好牙齒清潔,才可以減少牙齒相關的疾病。其中有一位台灣的牙醫師非常特別,他說他從小到大都沒有蛀過牙,在幼兒園時期就無師自通,想出了貝氏刷牙法,也很認真的執行,因此他從來沒有蛀牙,當然也不曾有牙周病,這明顯不是透過學習得來的知識。

 

這讓我想起之前有師姐分享,她的女兒喜歡日本食物,還喜歡化妝,經請示女兒前世是日本人,而我自己也深受上輩子員外夫人的習氣牽引,好逸惡勞、貢高我慢,這都是以前帶來的壞習氣。阿伯的話:「若未修行,過去世養成的習性會再延續,影響本世及未來世。」、「人身難得,不把握時間修行更待何時?而修行就是要如如不動,生死置諸度外,把唸經、修行放第一,加上勤消業障,才不枉此生。」

 

由此可知,今世要努力修行,把壞習氣壓下去,養成好習氣,才不枉此生,才有機會在未來世,遇到佛法時能快速契入,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脾氣不是一天養成的,有貢高我慢的習氣,就要修行導正,這樣人際關係和運途才會開展。」什麼是習氣,是眾生累世的善惡業力、行為、喜好、習慣等殘留到今世,導致生來具有一些思考和行為特徵,通常泛指負面與煩惱相關的習性。

 

習氣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慳貪、嫉妒、邪淫、惡口、兩舌、好吃懶做、貢高我慢……。眾生經常因無明習氣得罪人,造下業力,造業後便有煩惱,煩惱使心難以清淨,不清淨的心又不停生成煩惱。《六祖壇經》:「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想要擺脫習氣,不被諸多煩惱困住,除了聽經聞法,還要親自唸經銷業,增長智慧,凡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與人計較得失,才能減少煩惱。

 

要如何消除習氣?若不知道怎樣做才好,可以常常閱讀有修為的高僧大德語錄,如《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或《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學習如何待人處事,並且平常養成定課唸經的習慣,從佛經中汲取佛菩薩的開示學習之。例如《六祖壇經》中,六祖惠能提醒弟子神會:「吾之所見,常見自身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即是一例。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每天都要唸經,好好把自己的習慣跟個性修正好,習性若跟外靈相應,才會招感外靈來干擾,引發身體跟運途的諸多不順遂。若習性修正好,加上努力誦經,所招感的緣都會是良善的。要靠自己轉心性,把自己漸漸漂白,學佛的慈悲,學佛的忍辱,可處處與人合群,把事情處理圓滿。世上沒有事事順心,但你可有正向的思考,這樣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快樂,不會任意引發怒氣,能做到這樣的話,修行就開始到位。」

 

淨空法師也曾針對眾生煩惱、習氣很重的問題,提出「一念相應一念佛」,就是一心唸佛,功夫成片,守戒律,修淨業三福,就能將習氣破除。唸經、唸佛、想佛,都是為了讓我們學習佛菩薩的所思所行,幫助我們光明正向思考,努力向上提升,消弭習氣。

 

雖然消除習氣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還是依靠當事人的執行力,本人自己要努力修行,知錯即改,不要讓錯誤的行為和思考成為習慣。但知易行難啊!若每天唸經和看高僧大德語錄,卻沒有將之內化,轉為自己的思考模式和外在行為,經還是經,您還是您,那就可惜了。

 

來世間學佛的機緣寶貴,努力誦經,轉化心性,保持內在清淨。回首來時路,看得見自己習氣減少,業力消除,福慧增長,才算不枉此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4_10_繁-(19)-106.11.12.jpg

 

2024_10_繁-(21)-106.11.1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