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台灣是個有信仰的地方,有各種不同的信仰。我的老家供奉觀世音菩薩畫像,旁邊還有祖先的牌位,沒有安放神像。有些人的家中有神像,可能是神明或是菩薩的像。近期有位朋友,想要問問他家中的神像是誰來入住,是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還是佛教的護法呢?我告訴他:「誰入住,會影響什麼嗎?你還不是要唸經,還不是要吃飯、過日子。還是你覺得誰入住後,就可以永保安康呢?」

 

我記得剛開始學佛,那時接觸到《藥師經》,覺得《藥師經》好棒,藥師佛的大願讓眾生快速消業障,十二藥叉大將的願則是要護持信奉《藥師經》的人。於是我家裡安放了藥師佛像,還跑去買了水晶球,另外也打算再買十二顆水晶球給十二藥叉大將住。記得那時蔡師兄淡淡地對我說了一句:「這樣攀緣了。」對呀!真是一句話打醒我,這確實是攀緣!

 

後來看了越來越多的案例,知道「心有所求」,反而越修越不清淨。我們要修的是「放下」,不是把家裡弄得金碧輝煌,讓所有菩薩都來住,彰顯自己修得多好!其實這樣想也挺好笑,依據《藥師經》提到的藥師淨土:「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藥師淨土如此莊嚴,菩薩與護法們何必來我這裡住這些珠子呢?

 

剛開始學佛,想要菩薩在身邊,確實是我做過的夢。現在,我覺得我升級了,我不再建設菩薩要住的房子,不去莊嚴那些家裡的擺設,現在只要簡單的佛像或是經書足矣,但我要求的是莊嚴自己的內心,要讓自己的行為跟佛菩薩一樣。如何一樣?其實經文裡說得清楚,就如《藥師經》說的:「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我努力的布施,就是跟藥師佛做一樣的事情,透過布施學佛,如此佛就在心中。

 

家中的神像是誰來入住?這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中想讓誰來入住!這裡說入住的對象並不是「靈」,而是一個「形象」,是你想把什麼形象放在心中。把佛放在心中,好好學佛,就如同《六祖壇經》所言:「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學佛,要學佛菩薩做的事情,慢慢地跟祂們一樣,才是真學佛。

 

正法眼中無所得,涅槃心外謾莊嚴。

六塵空寂無人會,推倒須彌浸玉蟾。

 

(分享完畢)

 

家中的神像若是佛菩薩入住,我們一樣得工作、吃飯、睡覺,外加消業、修福報,該做的事同樣要做,不該做的事一樣不能做。什麼都不做,卻幻想佛菩薩在身邊永保安康,觀念錯誤、心思不正,佛菩薩也會看不下去而遠離,招感其他外靈入住。家中的神像若是外靈入住,我們除了工作、吃飯、睡覺,更要精勤誦經消業、培福,邪不勝正,外靈會受不了而離開,佛菩薩聞經聲而來,佛菩薩取代外靈而入住。然而不管外靈或佛菩薩入住,重要的是,你的心裝了什麼?是攀緣外求,彰顯自己是老修行、修得很好?還是觀照自心,學佛的行止、學佛的智慧?

 

佛陀為了度眾生出離輪迴,所以用人生是苦、集、滅、道的生命旅程,告訴眾生,娑婆是比不上淨土清淨的。但是,淨土與娑婆,在佛陀的眼中無二無別,都是佛土,而佛土本來清淨。只因眾生都在取相,執取自己喜歡的,排斥不喜歡的,漫漫輪迴中,占有、吃醋、忌妒、分別、計較,眾生都在愛染的習氣中滾爬,不認識自己的缺點,不承認自己的盲點。眾生以穢為生,佛菩薩以穢度眾,佛陀要度眾生生厭離心,所以隱蔽淨土,示現穢土,這是權宜之教。什麼樣的心態,造就什麼樣的人生,好比天人都用同樣的寶碗吃飯,但每個天人所吃到飯的味道,卻會隨著個人的修持,而有不同的口味和飯色。

 

學佛,換另外一種說法,便是「認識自己」。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生命中都肯定有因為莽撞、自私而做過錯事,為別人或自己帶來傷害,也因此付出代價,所以,學佛修行看的不是別人的缺點,而是自己的盲點。正視自己的錯誤,自己願意改變了,才能解開心結,重新開始,這便是學佛的力量。每當越過了一個盲點,自己也提升了一級,學佛的意義就在這裡,逃避有時是最大的傷害,正視問題才能自救救人。世間律法做不到的,因果能輕易做到,心中有了因果,行為就有了規則,因果就是眾生平等,沒有特例。

 

阿伯說:「業障要趕快消,不要輕忽業障與福德的影響力,才華再好,業障不消、福德不具足,很難發揮作用,一切努力都是徒勞。」各人造業各人擔,佛菩薩不會介入各人的因果,即便家中的神像確實有佛菩薩入住,但業力不消、個人福報不足,佛菩薩也愛莫能助。業力不化解,業主菩薩想怎麼討報便怎麼討報;福報不足,千里馬也難遇伯樂。因果至公至正,除非自己認清事實,消業才能改變命運,福報具足才能衝破命運的桎梏。

 

每個人一生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或是生活的窘迫和失意,或是學業、工作的壓力,或是感情、人際關係的糾葛,諸如此類,讓人們惶惶不可終日。認真誦經消業,困境終會過去,人生方能豁然開朗。人生只為修行和消業而來,此刻,唯有誦經消業最美好!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4_11_繁-(22)-106.11.26.jpg

2024_11_繁-(23)-106.11.2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