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的長輩已經步入九十高壽,我從小被他帶大,從帶著幼時的我到台北玩,到了我出社會工作時,他已八十歲。因年邁他漸漸地退出農忙,前年還可以騎著電動車去市區,去年就幾乎不出門,大致上都在房間內活動。這幾個月更是幾乎都躺在床上,有時連飯都沒來吃,甚至大小便也索性直接在床上方便。這些歷程,就是生、老、病、死。人生的時間還真是短暫,這些歷歷在目的往事,一下就過去了。

 

這些年我幫長輩處理了許多業障,包含過去殺生的業障等,也多次迴向延壽。他給我的示現就是「人生」:人的生命中會有業障來討報,無論是中年的我,或是老年的他,業障來的時候,就是得要償還。他也給我示現人變老時的感受,這真的讓我看透許多事情。以前的我,總想著要長命百歲,現在不這麼想了,該回去就回去吧!如果我一直賴活著,日子不好過,也會拖累後輩。

 

長輩在未過世前,把許多財產分給了親眷,這讓我看盡人情冷暖,幾十年的感情,值不過幾萬元,真令人感嘆。這告訴我還是把財產拿來布施,多迴向一些福報給晚輩們比較好,這些看不到的東西他們不會計較,卻真的能幫到他們。

 

以前總是想活著好,唸佛經後發現淨土原來如此莊嚴雄偉,令人嚮往,這大概也是學佛這些年來的感受,讓我比較不執著生命。但人生可不是只有我自己,還有家人,哪天無常發生,家人走了,或許是長輩,或許是孩子,我該用什麼心態面對?這真的也是考驗人的智慧。

 

去年另外一位長輩往生,祂生前是帶病的,走的時候我沒掉過一滴淚,我不是不難過,是因為我知道祂解脫了,我費力地超度祂到祂想要去的地方。人間其實苦呀!除了要工作,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還要照顧這個肉殼子,但長輩去祂想去的地方,真的是去享福幾百年!這讓我改觀了,哪天意外發生了,如果我倖存了,我告訴我自己,得要繼續如法炮製,無論是長輩或晚輩,都要超度幫忙他們。人間一百年的短暫日子,哪抵得過超度祂到想要去的地方,享受數百年的好日子呢?

 

凡事得要未雨綢繆,哪知道無常哪天到呢?說不定就在不久後。為此,建議您也要多想想,或模擬哪天無常發生的時候,親眷走了,您該怎麼辦?事情沒發生前,可以透過「有空多想想」來模擬,這叫做事前「準備」。

 

準備分兩種,一種是心態上的準備,如同上述說的,好好「想想」,多練習就比較能夠「想得開」。比如說,模擬長輩突然走了,或是孩子突然走了,自己該用什麼心態面對?該優先做哪些事情等,這樣才不會在發生的時候,哭得死去活來,又不曉得該怎麼辦。

 

另外一種則是實質上的準備。超度是需要福德資糧的,社會上新聞案件這麼多,有時看到全家車禍,只有一人留下來,活下的那個人,一次要超度全家,得要多少功德呢?我們還是趕緊多唸經與多捐款,幫彼此積福,才不會「福」到用時方恨少。

 

人生要想得開,可以由佛經明白宇宙的真理,可以從長輩的過世,或是生老病死,感受「真實的殘忍」,這是心態的建立。也別忘了要有實質的支撐,就是得存妥「超度」的資糧,有了福報充足的底氣,才能活得有骨氣,也能幫到親眷。

 

老了、病了、走了,不要擔心害怕,這些都會發生,就是早晚的問題。心理做好準備,就能應對。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分享完畢)

 

天災人禍不斷,生命只有在呼吸之間,這並非危言聳聽。精舍有許多請示案例是特急件請示,常見到的是「突然發生車禍,目前躺在加護病房急救」,也有身體突然變故,幾周後就病危的案例。到精舍問事的人,除了本島,還有來自島外的網路請示,這一類危及生命的案子真的很多,在在說明了世間的無常。

 

發生無常有許多種狀況:

1、命中注定:

這就是過去因果使然,可以如何得知呢?《了凡四訓》的例子就是證明,這個用算命就可以知道。比如說袁了凡先生被算盡壽命只有53歲,這就是過去世積累的因果,定了本世的壽命時間。

 

2、意外:

上述提到因果使然,造成壽命長短。但人一定可以活到註定的時間壽終正寢嗎?不一定,如果有人做了許多好事,改變了命運,則可以延壽;做了許多壞事,累積成大惡,則會削減壽命。這也是《了凡四訓》的例子,了凡先生透過行善改造命運,最後活到了74歲。

 

3、大環境改變:

人的一生有許多左右的因子,每人雖然各有八字,但世間整體的環境,還是由上天決定。世間究竟是一個業力討報的場所,如果上蒼決定要加速討報,甚至是做大環境的改變,則原本該發生的業障討報,可能會延到下一輩子;原本不該發生的討報,也可能因為上天決策的關係而提早發生。

 

用另外一個方式說明,我們投生就是為了遇到誰,了結此次的因果債務,但因為環境改變,所以先取消討報,相關人等先回靈界,等待環境許可後,再投胎繼續討報。這狀況可能發生嗎?當然可能呀!世間本來就是無常,要認清楚這件事情。

 

命運有的時候可以使用行大善來改變,比如說讓生活變好,或者延壽等,但若遇到大環境改變的因素,也只能隨順因緣。這些道理才是事實真相,世間本來就不是一個來玩樂的地方,人生故事情節也不會按照人們想的發展,這就是「真實的殘忍」。

 

上述分享者提到,遇到這些要預先做「準備」,這確實是正確的心態。哪知道會不會明天,或者下周或下個月,「無常」就來到呢?務必要把握時間行善,如同分享者說的:「我們還是趕緊多唸經與多捐款,幫彼此積福,才不會『福』到用時方恨少。」並且心態上要練習「想像親眷離開時的畫面」,或是自己走了的畫面,這樣無常到來時,心理才會平靜。

 

佛法,也就是為了心裡的寄託、內心的平靜。人生,要想得開、放得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5_01_繁-(17)-106.10.2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