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裡,教授們靠申請計畫做研究。記得我以前唸碩班時,什麼都不懂,教授說要給我6千元的助理費,但是她申報8千元,要我將多的2千元交回去當內帳,後來才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
因為有些人會透過各種方法,將計畫的錢變相成為自己的內帳,或是購買非計畫同意支出的東西。學校會計為了防止這樣的弊端,對計畫核銷有各種明文規定,限制嚴苛。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我的研究計畫需要請學生購買線上帳號來核銷經費,但因為和別的老師合作執行,使這筆錢省下來。我思來想去,真的不知道要買什麼東西,覺得自己似乎啥都不缺。一位助理告訴我:「妳就跟大家一樣,把錢存文具店就行。大家都這樣做。」但這麼做是犯法的。
這種學術界的「歷史共業」由來已久,卻未曾因為有人被揭露而改變。國立大學教職員這樣做,是犯貪污重罪和刑法偽造文書罪;私立大學教職員這麼做,要以刑法背信、詐欺、偽造文書論罪,連同相關學生、助理,依法都要以「貪污共犯」追究刑責。
我知道經費核銷真的有許多不合理之處,還有各種嚴苛的條件與行政雜事,但若不合法使用經費,會有因果業報,所以還是要按照規定,老實地按部就班,走行政流程。
之前通過這個計畫,我補了《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超過600遍的經文功德,儘管表面上很風光,可是得到了要花錢,我也不敢亂花,畢竟那是納稅人的錢。如果只是因為自己計畫有錢就亂花,這就是享一時福氣,但福氣會用完的,用完之後呢?難不成下次再唸三經600部,讓下個計畫通過嗎?三經600部拿來還業障可以銷五條呢!
我不可能去跟其他老師說因果業報或犯法,相信他們都懂法律,只是法律和戒律一樣,懂了,要不要遵守而已。《六祖壇經》說:「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六祖惠能也對弟子神會說:「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別人有別人的考量和方法,不用拿自己的標準審度別人。一直想別人不好,是自己的德性有虧。修行是修好自己,那才是真歸依。若連自己腦袋思想和行為都搞不定,還想越界管別人,這樣是攀緣,不是修行。
自己心裡要有把尺當規準,別為了方便而觸法,以免稍有不慎,地獄刑罰又添一筆。不懂因果真的不怕,要懂了,凡事務必三思而後行。不要貪圖一時方便,不知不覺就造下諸多業力,阻礙了自己未來的人生,得不償失。
(分享完畢)
有緣人有計畫的錢可花,原本該是開心的事,但如果用錯誤的方式花,買不對的東西,以不合法的方式核銷,那麼看似福報的錢,反而可能成為造業的根源,不可不慎!
所謂計畫就是規劃要做什麼事,需花多少錢。按理說,什麼可以買,什麼應該買,什麼不能買,寫計畫的人事先應該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了避免浪費公帑和耗費福報,應該要審慎評估計畫所需真實費用後,再編寫預算。如果按照計劃如實支出,就不會有錢剩下來。
由於一般人無法變更這些法令制度,只好想辦法解決,以至於有了有緣人所說不合法的核銷方式,但他們多數並不是為了貪這樣的錢,只是礙於學校規定,才想辦法讓錢看似花掉。
然而,就法律和因果業報上來看,這些看似合理或被迫的原因,仍然不合法,被抓到就是吃官司;沒被抓到,往生後還是會被陰間審判,有地獄刑罰。所以,人還是要老實遵守法律和因果,才能避免未來的業力苦果。
淨空法師說:鑽法律漏洞,占便宜的念頭,就是盜心。盜國家財物,這個嚴重。一個國家這麼多人,全是你的債主,什麼時候能還清?
貪官污吏,侵佔人民稅收、國家財物,在佛家裡面屬於「盜戒」,盜戒的範圍非常廣泛,不論用什麼樣的手段方式奪取別人的財物,或者是剝削別人的利益,都是屬於盜戒。以私廢公,在佛法裡也是犯盜戒。凡是不屬於自己,不應該得到,卻用各種手段得到,都叫偷盜。如計畫經費雖然是老師們合法申請,但如果支用不實,以不合法的方式變成自己的財產,也是變相取走人民的納稅錢。
盜戒果報之嚴重,如果不是佛說,世間人確實沒有法子理解。佛在經論上說得非常清楚,也說得很多、很詳細。如果我們盜一個人的財物,結罪比較輕,將來還債還一個人的。如果是公共的設施,像世人所謂的貪官污吏,他所侵奪的是人民的稅收、國家的財物,結罪,將來要還債,那所有納稅人都是他的債主,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我們要看看債主是誰?債主有多少?國家的公共設施,債主是全國人民,你說怎麼得了!什麼時候你能夠還清?」(引用結束)若偷盜、侵占全國人民的血汗錢,果報可怕,千萬莫犯。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是引領世界知識前進的知識殿堂,能在此坐育英才,從事學術研究,是幾輩子難得修來的福氣。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幫助別人學習,促進國家社會的福祉與進步而努力研究,促使知識躍進,是知識人行善積德、回饋社會的好方法。將經費用在利益眾生,真的為眾生著想,是會產生福報,而不是銷耗福報。
可惜有少數教授走錯路,一時鬼迷心竅,在大學內汲汲營營,爭名、奪利、謀權,做研究和寫計畫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多拿一點錢、檯面上好看一點,這就會嚴重耗福。
有緣人通過一個計畫,補了《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超過600部的福報,如果一個人有很大的福報,可能可以持續這樣運作,但如果沒有,一個計畫可能就會耗盡福報,壞運來到。所以提醒大家,無論做甚麼事,除了心存善念、利益他人,還要小心評估自己的能力,別沉淪於名、權、利的貪念和慾望,以免墮入苦難之中,苦不得脫。
人生,最圓滿的幸福是知足。知道自己能為他人做甚麼,滿足於自己擁有的一切,能捨能得,沒有放不下,也沒有虧欠什麼,該作什麼事,去做即可。不造惡因,不生惡果。若懂得正確思考,方寸自持,即使身處學術殿堂,也能自在快活地做到利人、利己、利眾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