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為精舍義工師姐分享:
精舍現場是社會的縮影,有著形形色色的眾生。精舍早些年沒有招牌,後來應廣大眾生的要求,好不容易立起了一塊招牌。即便如此,但招牌不明顯,也沒有立在路口,在外面的眾生若沒有睜大眼睛仔細尋找,這塊名為「招牌」的招牌,實際上作用並不大。所以,能夠順利進來精舍的有緣眾生,真的非常不容易!
雖說非常不容易,但來到精舍的眾生,一定會對佛菩薩心悅誠服嗎?那倒未必。某天來了一對姐弟,姐姐是為了詢問自己考試的問題而來;弟弟則是被姐姐強迫,勉為其難,順便詢問跟女朋友之間的因果。
佛菩薩開示姐姐,要考試錄取,須補《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188部的福德資糧。而弟弟跟女友則有因果相欠,弟弟前世因利益衝突,用腳踹女友傷重致半身不遂,須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119部解冤釋結,補善緣須《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168部。
過程中,義工跟姐弟二人講解唸經和迴向,姐姐問了許多因果問題,也很有善根如實消化和吸收。但弟弟的情緒很暴躁,姐姐代他提問,弟弟很不客氣地要姐姐閉嘴,少管他的事。弟弟不願誦經,只願意捐款家扶中心轉功德迴向,但填迴向單時,弟弟不願承認過去世將女友害得很慘,要他誠心誠意的懺悔,當然也不可能。弟弟一直很生氣地說:「女友這幾年花了他好幾十萬,也精神折磨得他非常慘,這些還不夠女友解氣嗎?為什麼他必須為了看不見的過去世,跟女友的靈識懺悔道歉?」弟弟的心中對女友充滿怨恨,但即便恨意滿滿,兩人還是分手分不掉,只能繼續糾纏。
凡事要先種其因,才會結其果,因此,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今生的不如意,皆是自己過去世的造作,有緣來到精舍,是佛菩薩對眾生的慈悲,甘願領受,如實懺悔,因果業力化解完畢,才能迎來新的人生。心中充滿怨和怒,只能繼續被磨、被操,畢竟這是自己的選擇,佛菩薩不會干涉。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你的人生與佛菩薩沒關係;佛菩薩指引你一個方向,但祂們無法干涉你的選擇,你的思想、行為和人生,都要靠自己努力去經營;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且不可隨便亂求,因為求得到,未必好,可能是由你往後福報去提前挪用;求不到,未必不好,因為只要靠自己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去打拼,累積足夠的實力,必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大道。」佛菩薩慈悲,無論眾生做錯多少事,佛菩薩始終慈眼慈視眾生,期望眾生有天能迷途知返,早日改過向善,回歸自性本岸,但愚魯的我們,感受到了嗎?
(分享完畢)
化解業力最困難的,不是誦經或捐款行善,而是懺悔。「懺」跟「悔」兩個字,部首都是「心」字旁,意思是,道歉的話不是光嘴巴上說說,而是要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錯了,願意道歉。
對於請示的人來說,感受到的是被對方折磨、糟蹋,這麼慘、這麼苦的自己,竟然還要跟對方道歉?於是,「願意」道歉,成了許多人心中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如果您能順利進到精舍,又能相信佛菩薩的開示,解決自己的難題,願意相信是自己過去世做錯了,才得到今生的果報;願意聽佛菩薩的話,老實誦經消業;願意道歉、懺悔。恭喜您,已經跟過去糟糕、不如意的自己道別,即將邁入新的人生旅程。您除了感謝佛菩薩的厚愛,也要感謝自己是個有大智慧又有大福報的人。
佛菩薩對捐款行善轉功德樂觀其成,畢竟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非常多,而錢是最實在的東西,若慈善團體缺錢,萬事無法做。但是,「誦經」如滴水穿石,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持續不斷地讓靈識經由誦經薰陶,一點一滴地改變,才有機會鬆動累世頑固的不良習氣。「誦經」明的來說,是要累積誦經功德迴向業障,但佛菩薩沒有說出口的深意,是期望眾生誦經後,在生活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落實經義,期待眾生調整心性,改變習氣。
因此,除非已經非常急迫危害個人的生命或財產安全,佛菩薩才會要眾生捐款各地的家扶中心或世界展望會,用捐款轉功德的方式,迴向有急迫性的業力,不然的話,佛菩薩還是非常鼓勵眾生用誦經的方式消業。
捐款轉功德和誦經的最後目標都是完成迴向,但是捐款與誦經的作用卻完全不同。一筆業力換算金額下來,是一般人工作一個月的薪水,很多人的薪資甚至還不夠消一筆業力,所以若用捐款的方式消業,於個人和家庭都是非常吃力的負擔。學佛消業是要讓生活越來越好,既然生活要過得好,當然要口袋裡有錢,不能讓自己口袋空空、三餐不繼。再者,每個人都業力深重,消業是持久戰,如果完全不考量自己的經濟狀況和家人的感受,消業無法長久。屆時您花了錢消業,卻又感受不到消業帶來的重大改變,心裡謗佛和謗經的念頭會油然而生,也會對困頓的經濟充滿無力。
不是消業沒有用,而是每個人的業網綿密,不單單個人的業力,還有跟家人、朋友的業力糾纏,甚至還有祖德、公報、祖先超度等等問題須克服。換句話說,目前的單一業力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若期待完成幾筆業障,便能讓此後的人生大好,只能說眾生太「小看」自己以前造業的能力。
當然,若您的經濟允許,不用為了錢操心,您當然有足夠的底氣,用捐款的方式消業,只是也要注意自己的心念流轉,不要光是消業,卻沒有提升自己的心性。心性不改變,造新業只是早晚的事,要激勵自己,舊業消了,也要不再造新業,才不會一直在消業、造業的迴圈裡循環。
消業好比剝洋蔥,一層層的剝,有的人會越剝越容易,有的人則是越剝越困難,原因如上所述,有周遭人、祖先帶來的因果業網影響。所以消業的心態務必正確,才不會虎頭蛇尾,最後還丟了消業的初心。
總之,每個人消業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沒有誰走得比較輕鬆、愉快,要將目光放遠,業不消,日子不會好;現在不辛苦還,以後還得加上利息還。但是現在有佛菩薩能依靠,幫我們調解業力,開示業由、經文功德,只要不偷懶,願意相信、照做,隨著時間推移,業力一筆筆消融,無債才能一身輕。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