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家裡常出現一些潮蟲,蜷縮起身子,圓滾滾的樣子,我們當地稱牠們為西瓜蟲。常看到牠們背朝地、腳朝天,翻不過來身。時間一長,或許可能是被曬乾而死,看到牠原地不動的死掉,實在為牠感到可憐。小菩薩的性命很微小,但牠應該也一樣希望活著。後來會特別留意,用手指為牠們翻身,輕輕幫牠挪一下身子,也許牠就會有不一樣的命運,避免被人踩死,或被困住而死。時間長了,便會當作本份來做。
有次我手裡拿起一隻潮蟲,突然一陣心酸,感歎我與牠的因緣。心想:「小蟲,縱使你有十幾條腿,依然難跳脫自身的障礙。」可是當下又反省,自己甚至還不如牠。
我們人活著,從一出生,天天都在面對事情,上學唸書,出社會工作,然後按部就班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然後呢?幾十年歲月一過,依然化作一堆土,這一堆,那一堆。
或許我還在人生中拼命地追求各種欲望,車子、房子、財富,彷彿這是生而為人、一輩子必須面對的事情;和牠比起來,我似乎活得更累。感歎這個身軀與業力顯現,還有諸多因緣。
同樣在六道輪迴,同樣生在一個世間,同樣在一個地方相遇,個人因緣、業力不同,所以面對的境界、事物相也各有不同。例如潮蟲生在牲畜道,而我在人道。牠只需吃植物填飽肚子,就足以生存下去。如果給牠車子、房子、鈔票、名利、地位,牠會需要嗎?
內心沒有一天是平靜的,總是有所牽掛。貪心有所欲,嗔心有所恨,愚心有所迷,攀心有所比,傲心有所慢,虛心有所欺。在這世間能享有清淨心,才是稀有的大善福報。所以,很需要修行,修到正向的心。
《六祖壇經》:「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心有所感,感恩能遇到佛法,親近善知識和佛菩薩,通過唸經、修行,讓我逐漸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體悟。感恩仙蟲菩薩示現,為我現身說法,讓我再次體悟生而為人,一定要珍惜人身與法緣。
(分享完畢)
有緣人感嘆西瓜蟲處在畜生道的命難以翻轉,但想到自己雖為人身,亦有諸多煩惱纏身,處在各種生活壓力的世道下,也不是那麼輕鬆。現代人幾乎都有許多煩惱,這些煩惱範圍從小至大、從個人、家庭、朋友到社會上,有各種願望、欲望要追求與實踐,求得這個願望,還想要另一個,求不得則愁眉苦臉,似乎都有無盡的煩惱,一層又一疊交織著。
人的煩惱心是很細微的,一點點看不順眼的事情,就可能隨即升起煩惱心。比如看到小蟲子,有很多人的習慣是隨手拍打,有人則是升起一臉厭惡的心揮走,較少有人會像有緣人一樣有愛心,會用手指幫翻倒的小蟲翻身,小心翼翼不去傷害牠們。隨手就想傷害小昆蟲的人,除了習性外,其實在心裡存在一種貢高我慢的執心,這個執心亦是煩惱心的一種。我們要如何解脫這生生不息的煩惱呢?
世間人追求許多願望,生活忙碌不外乎都是圍繞在財富、家庭、事業、情感等上面打轉,若有人名利雙收,覺得自己生活過得順風順水,要什麼有什麼,看起來無煩憂,似乎很快樂,但這不是真樂,萬一有一天狀況不如以往那麼如意,又或者健康出狀況,新的煩惱隨即冒出,取代原本虛假的快樂感。
因此,並非滿足財、色、名、食、睡的欲望,就是解決煩惱,實際上欲望本身就是煩惱的一環。有人說:「不追求這些欲望,那做為人活著,有什麼意義?」這是對生命意義短淺的偏見。世人以追求滿足欲望為樂,但有智慧的人是以放下欲望為真樂。六道輪迴的真相在於眾生煩惱輕重的不同,貪嗔癡特別深重的眾生,就會落在三惡道。雖然得到人身的我們,不是投生在三惡道中,但仍有貪嗔癡的煩惱習氣,若未能提升自己的心性,沉迷於世間的五欲六塵當中,那麼很快也會變成三惡道的眾生之一。
淨空法師:「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慾望多,是不清淨的根源。慾望多的人,貪心重,患得患失,於是一切煩惱都從這個地方生出來。人為什麼會短命?原因就在此地。佛當年在世,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他老人家的心清淨。佛的境界是清淨、平等、覺,所以佛法的成就,是我們的慾望一年比一年減少、心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覺悟。」
世間人無時無刻都在拼命追求心裡希求的願望,若沒有實現或擁有,就會沒有安全感,更加煩心地要努力追求,要他放下妄念比登天還難,更別說要找出清淨心了。我們有幸修學佛法,就要運用佛法,把我們過度的煩惱及欲望放下,才能找回清淨自性,有了清淨心,人生才能過得恬淡自得。佛法告訴我們放下煩惱的方法,就是先從降低欲望開始做起,生活過得隨緣平淡就好。透過佛法上的修行,誦經、靜坐都能讓我們妄動的心念沉澱下來,更容易讓心處在清淨、美好的境界。
《六祖壇經》提及的自性五分法身香,是我們生活中隨時提醒與訓練自己清淨心的依歸:「自性五分法身香: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覩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有了這自性五分法身香,煩惱可轉為菩提,清淨心也不必四處尋覓,隨時就在心田間。
淨空法師:「清淨心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不是念佛時清淨,不念時心就不清淨。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心都要保持清淨。你有家庭、事業要做的更好、更圓滿,因為你有智慧。我的事業是為社會大眾,沒有得失心,賺錢歡喜,賠錢也歡喜,不受外境干擾,就自在了。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事、物用清淨心,清淨心是不用感情,心裡確確實實沒有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財、色、名、食、睡。對人、事、物平等,沒有分別心、高下心。平等就是虛靈。能用這種心態,在佛法裡,無論修哪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
生活愈簡單愈健康,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淡薄名利,養清淨心。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保持心地清淨、平等,這就是真正的淨土,心淨則土淨,真正的淨土是在心裡。」(引用完畢)
世上最有福報的人,不是坐擁名車、豪屋的人,也不是身分地位崇高的達官顯貴,而是凡事都自在、清淨的人。清淨的人無論處在什麼境界,都不會被境界所轉,身心皆自在。《雜阿含經》:「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每個人都具有清淨心的本質與條件,能夠放下對世間欲望的執念,就是出世間最有福報的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