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觀察周邊的親朋好友,婚前沒有發生關係或者同居的人,真的寥寥無幾,反而婚前懷孕後才置辦婚禮,成為當下社會的潮流。曾在婚前就有朋友提議我,是否先同居看看,有了孩子再結婚,也順便考察對方,若發現不合適就分開,好過婚後過得不幸福,要跪著走完一輩子。當時因為已接觸佛法、認識精舍,知道邪淫不可取,加上家庭觀念比較傳統,認為婚前失身有悖倫理道德,並未採納朋友意見。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世人自以為是的精明,給自己造下了邪淫業力。

 

結婚後住在一起,才發現先生喜歡出去玩。每次先生要出門玩,我都特別生氣,還常常威脅、謾駡先生,為的就是希望先生不要常跑出去玩,但大多無濟於事。只有在我懷孕和生完孩子的一年時間裡,他才安分點。

 

產後,自己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辛苦勞累加上生活瑣碎太多,先生故態復萌,我徹底失控,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謾駡先生,且次數越來越頻繁,以致先生到了忍耐極限。多次想要離家出走,卻因捨不得孩子作罷,慢慢也開始回擊、謾駡我。我驚訝,但也知道這是我的現世報,兩個人的爭吵越來越多,多次吵到要馬上離婚的地步。

 

當我第一次下定決心選擇放手離開時,懷抱裡的孩子似乎知道了什麼,很傷心地哭。我看著孩子,自己也哭了。不斷問自己:「我要自己毀掉這個家嗎?我到底在修什麼?孩子做錯了什麼……?」第一次為婚姻問題請示:「天天都有離婚的想法。」

 

佛菩薩慈悲開示:「請勿這樣想,要常想對方的優點,莫一直掛記對方的缺點,不然就會一直想離婚;人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莫掛念八九,要常想一二;就像精舍有一位師姐常常被丈夫霸淩,經常要到車上過夜,但這位師姐還是疼愛自己的丈夫,從未想跟先生離婚,反而對先生很好。」

 

看到開示,我很是愕然,竟有如此大度的師姐。以我目前的心性,根本無法做到。心中只有嗔恨,總認為自己的痛苦是先生造成的。但承蒙佛菩薩開示,我還是漸漸打消了要離婚的念頭。

 

後來因為先生想要買房,我擔心大環境不好,且覺得兩人感情已到幾乎破裂地步,買了房子就把兩個人捆綁一起,所以沒有同意,這次換先生徹底爆發,想要離婚。於是第二次請示:「先生因為買房問題執意離婚,請示是否有干擾?是否需補善緣?(此前已補過善姻緣福德資糧)」

 

佛菩薩慈悲開示:「改變心性才是關鍵,您的人格特質與心性都要矯正、改善,先生如果在外面賺錢,他要怎樣花是他的事,您可建議,但不可指導;與先生講話不可硬碰硬,玻璃與玻璃相碰兩敗俱傷,玻璃與海綿相碰,都不會受傷,您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怎麼做。」

 

唸經這麼多年以來,我從來沒有見過阿伯,都是通過網路請示,關於這些細節也都沒請示過,但阿伯什麼都了然於心。我確實是開示的這個樣子。婚後的這幾年,先生的錢財、交際、人情來往......一切我都要管控,在別人眼裡看似幸福,我卻一直處在矛盾與痛苦中。

 

我明明知道自己一言一行無不在造業,卻還是有些抗拒,覺得根本沒辦法做到如開示所言。甚至有想過,一段婚姻的考驗是無止境的,若我無法通過考驗,那麼就是繼續造業,是否離婚,自己所造的業會少很多呢?時間一天天過去,我的痛苦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加重。

 

直到一個晚上,看到先生又準備出門玩,我徹底崩潰了,嗔恨與痛苦不斷纏繞自己。半夜,孩子已安然睡去,我卻痛哭久久不能自已,不希望自己繼續造業,可是我能做些什麼呢?婚後磕磕碰碰太多,想請示緣由,卻又不知請示些什麼。於是第三次請示:與先生債清需要多少經文?

 

佛菩薩慈悲開示:「與先生債清需要《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1200遍。」

 

一堆經文在排著隊,心想,是否插隊先唸債清的經文,痛苦能少很多呢?可是若業主菩薩生氣,自己也不好過......想了一堆,唯一辦法只有先按照開示,改變心性才能降低痛苦,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每天唸經卻還執拗的自己,終於選擇放過自己。把佛菩薩開示的話語,放在手機顯眼的地方,常常看到提醒,自己慢慢改變。這段時間,也在網上看了一些主播講述如何應對婚姻、家庭關係,自己也在思考哪些是對,哪些是錯的。其實大部分都是教如何算計、以牙還牙、勾心鬥角。但這些都不是解決問題與自我解脫的究竟,而這也是我需要不斷改正的地方。

 

某一天,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年老的騎行愛好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實現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當時我竟然奇想,這一年時間,他的家人沒有他在身邊,是如何度過的?若先生長期離開家,我是否能接受?為什麼不能接受?突然我悟到: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誰都不喜歡被束縛著。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喜歡管控先生?為什麼先生出門玩,自己會焦慮到癲狂?擔心先生身體、擔心先生交友不慎、幹不好的事情、擔心先生揮霍敗家.....結婚多少年,就焦慮了多少年,把先生當做小孩子一樣看待,事事愛操心,但換來的卻是先生的「背叛」。我得到了什麼?先生的無情反擊。內心無法忍受這樣的結果,但已是事實。

 

想了很多次離婚,但不可取,受傷的是孩子,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如意,傷害了孩子。思緒再三,我決定先把關注點放自己身上,不再管控先生,逐漸放下嗔恨心。

 

善護念不易,但修行的我,深知不能再繼續造業。結婚那麼多年,也幫先生還了一些業債,均為自己貪念所趨,自以為時時事事管著先生,就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是經歷了僅半年的婚變鬧劇,感歎一切皆無常。夫妻雙方,各有自己的因果要了結,自性須自度。先生愛出去玩,在我看來毫無家庭責任感,但也無法改變他,自己唸經修行那麼多年,心性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更何況是沒有唸經修行的他。

 

反觀我自己,沒有任勞任怨的好品德,只注重享受,先生做得不如自己意,就通過謾駡去發洩不滿。以為有干擾,其實是自己心性未達標。慢慢地,先生要出去玩,已能控制住嘴巴與情緒,到如今內心已再無波瀾,甚至有時先生不在家時,還感覺非常怡然自在,心無罣礙的夢有多香甜。

 

有一位主播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不管跟誰結婚,都是自己跟自己過。」引用阿伯的話:「結婚如坐地鐵,未坐前會一直想去坐,但坐了之後,會一直想趕快到站,趕快跑出來。結婚對某些人來說是長期飯票,對某些人來說是還債。婚姻如一家工廠,是要去經營的,即使是金童玉女,也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且婚姻非兒戲,只要靈性有提升,來的物件都可以;若未提升,結婚只是去受苦,每個物件都不如意。」

 

第四次請示:「過去一年與先生關係很差,因先生到處跟親朋好友控訴弟子。請示是否錯全在弟子?」

 

佛菩薩慈悲開示:「夫妻相處不要一直指責對方,對方會反彈,倒不如多多反省自己,把先生的優點儘量向親朋好友宣揚,把先生的缺點埋在您的心裡,這樣夫妻的感情才能夠漸漸改善;若先生做了錯誤的行為或言行,還是要用智慧去規勸矯正;但平時要多讚美先生的優點,這樣對方才有信心繼續跟您走下去。」

 

佛菩薩的開示,算是給我來了一個大「總結」,也給了我埋在心裡疑問一個最佳答案。從沒有見過阿伯,也沒有親臨精舍巨細講述請示,但是每一步佛菩薩都了然於心,在荊棘的道路給出一條明路。

 

自己曾經懷疑過,唸經是否是錯誤的?與家人關係處不好,與朋友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而友誼破裂......等不斷反思後,才發現,錯的是自己。就算沒接觸精舍,依我的性格,遲早會走到這一步,因為人的忍耐有極限。若沒有遇到精舍,我或許會走大眾走的路:嗔恨、算計、離婚、孩子叛逆等,無法想像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所幸有精舍這個平臺,不僅能「因果債,功德還」,還教導我們斷惡修善,不斷提升心性,智慧地去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每次翻佛菩薩的開示,都飽含淚水,無限感恩。

 

(分享完畢)

 

有緣人在婚後,發現丈夫喜歡出去玩,有緣人以「謾罵」、「威脅」的方法,希望改正丈夫喜歡出去玩樂的習性,結果適得其反,情況更糟。婚姻是要用智慧經營,情緒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修行,是在修正自己的行為,以智慧化解身邊遇到的問題。有緣人有幸隨精舍修行,終於在向佛菩薩第四次的請示後,在開示中看到自身的盲點與問題,頓時徹悟清醒,對佛菩薩飽含淚水,無限感恩。

 

開示:「夫妻相處不要一直指責對方,對方會反彈,倒不如多多反省自己,把先生的優點儘量向親朋好友宣揚,把先生的缺點埋在您的心裡,這樣夫妻的感情才能夠漸漸改善。」

 

這段話真是一語道破世間夫妻們相處困難的癥結點,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確實只是讓彼此的積怨更加深、加厚,最終成為死結。「把先生的優點儘量向親朋好友宣揚,把先生的缺點埋在您的心裡」,正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中:「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的最佳體現,如能做到「把對方的缺點埋在自己的心裡」,「對外宣揚的都是對方的優點」,一切煩惱便已不存在,我們的一顆心便能隨之清淨自在了!

 

來考「情關」的修行人,往往在感情上會有其堅持的「執心」。總認為感情的發展應該如何、如何,兩人的相處應該如何、如何,只要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預期,便會焦慮、難過、痛苦,甚至歇斯底里,但這些如何、如何,可能只是我們單方面的「執心」作祟罷了。

 

在我們執心的堅持下,往往忽略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不同、成長背景不同、人生際遇不同、形塑出來的價值觀也全然不同,甚至連追求的夢想也大大地不同。只因婚姻制度,用一張結婚契約書把兩個人變成了「最親密的家人」,便以為可以全面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種種框架與要求,確實是有點強人所難。如何在「尊重對方的生命主體性」與「自己的執心」中,協調相處與發展,確實需要每一位眾生好好用心學習經營婚姻之道。

 

關於婚姻的經營之道,感恩有緣人與我們分享佛菩薩如此珍貴的三則開示:

 

「請勿這樣想,要常想對方的優點,莫一直掛記對方的缺點,不然就會一直想離婚;人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莫掛念八九,要常想一二;就像精舍有一位師姐常常被丈夫霸淩,經常要到車上過夜,但這位師姐還是疼愛自己的丈夫,從未想跟先生離婚,反而對先生很好。」

 

「改變心性才是關鍵,您的人格特質與心性都要矯正改善,先生如果在外面賺錢,他要怎樣花是他的事,您可建議但不可指導;與先生講話不可硬碰硬,玻璃與玻璃相碰兩敗俱傷,玻璃與海綿相碰,都不會受傷,您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怎麼做。」

 

「夫妻相處不要一直指責對方,對方會反彈,倒不如多多反省自己,把先生的優點儘量向親朋好友宣揚,把先生的缺點埋在您的心裡,這樣夫妻的感情才能夠漸漸改善;若先生做了錯誤的行為或言行,還是要用智慧去規勸矯正;但平時要多讚美先生的優點,這樣對方才有信心繼續跟您走下去。」

 

如若在婚姻過程中,您仍深陷泥淖痛苦,不妨學習有緣人的做法:「把佛菩薩開示的話語,放在手機顯眼的地方,常常看到提醒,自己慢慢改變」。修行是「修正自己,不是修理別人」,因為修正自己比改變別人容易多了。最後祝福大家:在修行的路上,家庭婚姻生活都因我們「狠狠修理自己」後,更加圓滿、歡喜、自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4_05_繁-(15)-106.12.03.jpg

2024_05_繁-(16)-106.12.0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