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總以為人生很長,長到每天可以花幾小時來滑手機,亂看東西放鬆心情。最近一位明星突然離世,在年華正盛的年紀就香消玉殞,看著過往的綜藝節目影片,如此好的主持功力、搞笑的內容,體現她獨立有個性又獨特的人格魅力,並擁有一般人難以擁有的財富,可當真是美與富都具足。但縱看其一生,卻也非順順利利、無憂無慮,更是突如其來的撒手人圜,真的是讓人感到無常不知何時到來,回頭看看所有的糾葛與愛恨情愁,在生死面前不值一談。
那位明星活得如此真切與鮮活,突然的人生落幕讓人無限感慨,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反思自己在現在的生活圈困了4年之久,每天如打轉的陀螺忙忙碌碌,一刻得不閒。一早醒來就工作,直到深夜,短暫的睡眠又迎來隔天早晨繼續奮戰,辛苦工作,每天腦袋充斥著忙碌的工作安排及積悶的人事鬥爭、負面情緒,導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這狀況長期下去也不是辦法,該如何破自己的這個局想?想把自己置於生死間,忘卻一切人事煩惱,不執著、不在意、不揪心、不害怕,不恐懼,不該讓生前預先設立的憂心困擾自己,要放下一切。
轉心、轉念間升起這些念頭,突然感受身體彷彿有東西不斷抽離,身體壓力就突然變小許多。照照鏡子,臉皮膚也變白一些,原來心裡的想法力量如此強大,原來一切都是心在作怪。
(分享完畢)
學佛到底學什麼?上述分享者示範了做法,就是「轉念」,改變自己的想法,看待事情的結果自然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境界。
有人會問,即便是「轉念」了,該發生還是會發生。是的,沒錯,該發生還是會發生,但結果不一樣了!拿「死」這件事情來說好了,一般人對於死,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結束」,代表往後「一切都沒了」。但佛法並不是這樣的觀點,人都有靈性(靈魂),這副身體只是軀殼,死後只是代表受報結束,靈識脫離軀殼,往下一個因緣前進,並不是「一切都沒了」。一樣的死大家都要面對,但不同的心態產生不同的結果,「擔憂、害怕的死去」與「看淡一切的往生」,將造成死後截然不同的世界。
死後稱為往生,其實就是投生到另外一個世界,接續新的因緣。若在生時能修到生死看淡,也算是有一定的功力,往生後的世界大致可以期待,至少不是落入三惡道受苦,苦到看不到盡期。一樣都是死,修到能轉念,往生後結果不一樣。
上述說明的是已經修到看淡生死的程度,若無法生死看淡,但能按照佛菩薩開示,每日好好誦經消業障,學佛也不會只有「轉念」,會讓生理與心理產生變化。學佛一樣是「該發生還是會發生」,業障一樣會來討報,但卻因為「因果債,功德還」,大大減少干擾的力度,或者甚至沒有干擾,這算是佛法一項超有能力的附加價值,讓我們知道真的能夠解冤釋結,讓該發生的苦果能夠簡單解決。
上述兩個說明相輔相成,剛開始學佛的人,如果沒有看到「效果」,很難相信學佛的益處,如果學佛不到深信,便很難學會「轉念」,無法學到精髓。這告訴我們學佛要一步一腳印,照著菩薩開立的功課,每天誦經持咒,依照佛經說的實踐,日日懺悔所有過錯並且斷惡修善,持續的做這些,才能夠學會「轉念」,看待事情的結果自然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境界。
一位師姐說到:「佛法始終只是助緣」,真正的了悟要靠自己,確實如此。透過誦經學佛,好好的想想生死大事,在生死面前,所有事情都是小事,要學會看淡,學會放手,就能學到清淨與吉祥。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