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道場師兄初接觸修行時, 蔡師兄勉勵眾師兄的一段對話:

    師兄問:藉由談因說果時,並引用因果案例,藉機勸人踏入修行念佛時,是否會因此介入他人的因果?

 

    蔡師兄答:

    其實這需要看當事者的初發心,如果是為了對方好,並藉機勸人向善念佛,甚至能有機會趁此因緣讓師兄或師姐因此接觸善知識的薰陶,其實是不太會扛到對方的因果。

 

    如有因此介入他人的因果,並扛到他人之業時,也可以請精舍的 佛菩薩幫您慈善調解,並請祂們回去找原來的債主,所以此點不必擔心,尚會有 佛菩薩當您的後盾。最怕「失去藉機渡眾的良機」,並因此畏首畏尾,不再去跟有緣人說明因果業力的循環真相,及佛法的可貴。

 

    淨化身心與銷業障就好比是掃落葉:妄念與業障每日都有機會造作或是現前,總不可以等到落葉掉完後再掃吧!落葉需要日覆一日地打掃整理,這樣才能讓環境(身心)整潔舒適;而渡眾生就像教導他們掃落葉,一個來了就教一個,不是等到最後通通到來時再去教,而是透過因緣來感化大眾,以達到淨化人心及撥亂反正的功用。

 

    反之,如果一開始只是懷抱著純粹的幫人代問,卻沒有藉此告知他人因果業由的真相,甚至於冥陽兩利的好處,及沒有趁此良機,好好地說明佛法的妙處時,這可真是浪費一個教對方解脫的好因緣。

 

    所謂的攀緣:有目的性與人認識,並且想從中謀取個人利益,所以是以「利己」為主! 有違隨緣渡眾的本意。就像有人幫他人代問因果或是渡化他人,目的是為了親近對方,而從中得金錢、感情、名氣地位、...,這就叫作攀緣,「非常容易」扛到對方的因果。尤其如果又有利益往來,那扛到業障叫做「應得的」。您享受到該享的利益,當然也得要付出代價(別人的業障)

 

    或許一開始的拿捏及勸化會做的不好、講的不好,但這是必經之路。福與慧的修成,則是從這些繁瑣中所養成。

 

靜思語

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處順境用無常觀,處逆境用因緣觀。
是非當教育,讚美做警惕,
嫌棄當反省,錯誤作經驗,
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在變數中考驗智慧,
在繁瑣中學習耐性,在複雜中欣賞優點,
在人我中相互感恩。
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煩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牟尼精舍 的頭像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